阅读历史 |

第231节(1 / 2)

加入书签

皇太后漱口,道:“皇若是不打算用,这就送哀家回慈宁宫吧。”

皇绷着脸站起身。

淑妃亦赶忙起来,扶着皇太后道:“我送您。”

“夜黑不好走,”皇太后道,“你自顾自歇着。”

淑妃从善如流。

她本就是随口一说。

皇太后与皇还要继续说些她不能听的事儿呢,在她宫里不方便,才回慈宁宫去,又怎么会让她跟着。

把母子二人送出大殿,淑妃恭谨行礼,直到背影都瞧不见了,她施施然起身,回到殿内。

桌,碗筷还搁着。

皇那碗,端来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

淑妃心中哼笑了声,道:“都撤了吧。”

说完,她往寝宫走。

一碗粥下去,皇太后身体暂时舒坦了,心里的不满,恐是又添了一层。

以皇太后的性子,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该正视、反思、修正、改善,继续往前走。

无论是哪一个步骤,都不包含“不吃饭”。

皇的举动,在皇太后眼中就是耍性子、发脾气,这不是一个成熟之人的行事方式。

皇太后很不喜欢。

想来,到了慈宁宫后,为了今日这番变化,皇太后与皇必定有一场大吵。

人与人之间,是经不住一场又一场的争执的。

哪怕是母子也是一样。

即便走不到反目成仇的那一步,但日渐离心,已经在路了。

在梳妆台前坐下,掀起袖子,淑妃垂着眼看胳膊。

那道旧伤口,已经淡到肉眼难辨了,要不是她一直记得,连她自己都得找一会儿。

常宁宫的火是皇后安排的。

侯夫人出宫了,那之后如何,淑妃暂时无从得知。

她只能在心里念着、祈着,希望长公主与侯府一切顺利,能竖起大旗重回京师。

那面红色的飞扬的大旗,她太想再看一眼了。

另一厢,慈宁宫里,皇太后在榻子坐下。

这一路过来,他们母子都一言未发。

一来,不适合在外头说,二来,也确实不知道说什么,只能加紧脚步走。

一面走,那些事情一面在脑海中重复,从头至尾,让她越琢磨、越生气。

等回到自个儿地盘,皇太后逼得自己平复心境。

说事、说要事!

发火无用!

可她一看皇那急躁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出来。

急躁的背后是什么?

是不甘、不满、不相信,以及担忧、恐惧、动摇。

堂堂君王,岂能如此?

不久,先前被打发去宫外查看状况的王公公回来了。

王公公道:“如娘娘所料,永宁侯府大门紧闭,里头人去楼空,小的又去探了定国公府与平阳长公主府,那两处也是一样的状况。”

随着他的话,皇的脸色越来越沉,抬手重重拍向桌面。

头的茶具叮当响。

皇太后眉头一锁。

她很想指着王公公与皇说道说道。

这才是一个有能力的内侍做事的样子!

她交代了一,王公公能想到二、三,不止想,还会办事儿。

慈宁宫里不缺这种机敏人,而御前伺候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还有那徐六,事办砸了,也得回来复命,便是宫门关了,他一个内侍大总管,还会敲不开宫门?

至今没个人影,不晓得死哪儿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