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0节(1 / 2)

加入书签

如此轻飘飘的两个字,震得许多臣子都面面相觑。

永宁侯是不是老奸巨猾,他们不评价。

忠勤伯吃里扒外?

先前被困在殿中,大伙儿不是没有在心里嘀咕过老伯爷,甚至也暗戳戳猜过,是否是老伯爷“放”大军进城了。

猜归猜,信却没有完全信。

现在,林繁坐实了这一点,料想之中,又情理之外。

忠勤伯毕竟还有个皇子外孙啊……

“老伯爷是顺妃娘娘的父亲,赵启的外祖父,他那样的身份,为什么不和您站在一起?”林繁把众人心中的疑惑直接挑白了说,“因为我是先太子的儿子,因为我手中有皇祖父的遗诏,他不似您这样死活不肯承认我的出身。”

赵隶的呼吸紧了紧。

林繁又把话绕回来了。

“您嘴上说着不信,”他继续道,“可您做“可您做的事情呢?

我和老侯爷还在飞门关奋战,您突然对三府下手。

若非常宁宫起火,那晚上永宁侯夫人可就被困在宫中了。

侯夫人若没有走出皇宫,徐六带一群混混埋伏秦大姑娘,亦会得手。

三府运气好,才能全身而退。

一堆事情说不通的状况下,您却下旨定所有人的造反罪名,您坚定不移地认为我们会反,不正是您知道,我是先太子的儿子吗?

你怕了,慌了,才要先下手为强。”

赵隶的脸色难看至极。

边上,黄太师看了眼林繁,再看了看赵隶,暗暗摇了摇头。

高下立判。

皇上先行挖坑,却受林繁挑衅。

忠勤伯的问题被摆出来,正是如了林繁的意。

林繁不止用忠勤伯的立场来反驳,更是把先前那些理得毛毛糙糙的线团,又一次拿出来,挑出线头,一点点耐心卷,卷得又圆又整齐。

口头交锋的技巧,就单论“不理会对方故意的挑衅,不被牵着鼻子走,按部就班说自己的话”这一条,确实是林繁更胜。

黄太师想,这得益于林繁的经验。

当了几年赤衣卫指挥使,生生给磨炼出来了。

油盐不进,说好话没用,说重话他不上当,死揪着问题不放松,所以,才会人人都烦他。

而皇上自然没有那样的经验。

九五之尊,注定了“说一不二”,哪里用得着什么技巧、话术?

“我若是您,”林繁的唇角依旧带着笑意,眼神确实凌厉至极,道,“这就打开殿门,让众位大人们好好出去,自请退位,得个体面。”

“朕当不了多久的皇帝了,”赵隶站起身来,“还在乎什么体面不体面吗?连弑兄的罪名都能扣在朕的脑袋上,朕还有个什么体面!”

“我就知道您会否认,”林繁道,“先太子咽气前,曾亲口告诉养父内情。

养父为了朝堂稳定,为了母亲平安,在皇祖父与众大臣面前说了谎话,可惜,他已经不在了。

当然,他与我也是一伙儿的,他即便今日站在这儿,您也会质疑他。

可谁说,我就没有证据了?”

赵隶嗤笑一声。

二十多年过去了,有个什么证据?

“皇太后,”林繁慢慢悠悠的,也不管赵隶急不急、百官急不急,他还是走他的步调,“姑母去围慈宁宫了,您认为皇太后会认吗?她做了这么多年的胜利者,如今满盘皆输,只怕口不择言了吧?”

赵隶面容紧绷,心里却稍稍放松。

以母后的“能耐”,怎么可能口不择言?

“还有一人,”林繁观察着赵隶的反应,又道,“皇上好久没见过他了,不知道还惦记不惦记?”

下意识地,赵隶问:“谁?”

林繁道:“徐六徐公公。他是不见了,却没有死,留着他一口气呢,毕竟他与您是一伙儿的,当人证还用得上他。”

话音一落,不止群臣惊讶,皇上亦是愣住了。

“您要不要考虑开殿门,我让人把徐六带来?”林繁问。

第421章 小的开殿门了

问是问了,答也没有让赵隶答的意思。

林繁依旧自说自话:“您看,胜负已分,您很清楚,您也没想着让这里这么多人给您陪葬。

您就是当不了皇帝了,心里不畅快,想要给我多制造些麻烦,动摇一番老大人们对我的信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