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节(1 / 2)

加入书签

她自己先替他问出来,便等着他回答。

没想到谢珩想了想却说:“没有。”

“那你不问可不要后悔。”姜宝鸾眨着眼睛笑道。

谢珩把她的长发拨顺过去一点,却问:“你呢?有想问的吗?”

姜宝鸾愣住。

按着常理,她该是一见到谢珩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向他询问惜娘说的事。可是她没有。

反而要谢珩问她。

在她内心深处,根本没觉得这事要问一问。

她无心,谢珩也无意。

他们二人,不会因这种荒唐事向彼此开口。

“没有什么要问的。”她忽然喃喃道,然后慢慢伸手环住了他的腰。

谢珩垂下眼睑,轻轻揉了一下她的头,说:“睡吧。”

他怎会不知惜娘今日对她胡言乱语了什么,原本惜娘一个女子,谢珩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如今却是不能放过,早就让人处置了。

回来前他就已经打算好,若姜宝鸾不问,他也不会说。

这样的人和事,不必花费心力和时间。

一夜好眠。

*

谢道昇一日比一日衰败下去,没有丝毫好起来的迹象,待元宵之后又半月,已是几近弥留,只是吊着一口气。

所有的政务政令都由谢珩一手所把持,朝野上下早就默认了他是储君,无非是没有谢道昇当初那一纸诏书,但大多数人亦是对他心服口服。

若是谢琮继位,大黎也不过就是流星那般转瞬即逝。

只是朝中也有零星几人对姜宝鸾颇有微词,劝诫谢珩应当早日娶妻成家,不过也是关心情切。

谢珩很快便上书谢道昇,求请立姜宝鸾为宣王正妃,谢道昇虽无法理事,但圣旨下得却快。

亦对姜宝鸾的来历另有了一番解释。

当初姜氏被迫南下避祸,徐太后不愿女儿落入蛮人爪牙,便暗中托付亲信将她护送到范阳谢家,以寻庇护,并向谢家许下女儿与谢家嫡子婚事。

谢家为了保护公主,又怕被传扬出去横生枝节,连忙筹备婚事使二人成亲,却并未大肆宣扬。

很快公主有孕,并且在谢家诞下一子,恰逢此时姜氏终于回到京城,公主年幼思家,便向徐太后陈情,请求再回京城居住陪伴,谢珩无法同往,于是二人暂且分别。

之后大魏风雨飘摇,公主不忍离去,决意要陪在母亲和弟弟身边,直到叛军入京,谢珩从叛军手里将她救回来。

而之后叛军退出京城,让贤谢道昇,那时姜氏遗孤正是敏感,怕因姜宝鸾身份引得内外议论,便先封了侧妃,等到时机成熟自然是要把名分正了的,岂有贬妻为妾的道理。

知道实情见此也不敢再声张,何必自讨没趣,不知道实情只觉得这个说法合情合理,不再怀疑。

姜宝鸾就这样成了宣王正妃。

作者有话说:

明天会有正文最后一辆车,番外上次已经说过了会是平行时空,尽量写得甜一点,其他几个人比如叶宜采容殊明他们的结局都会放在另开的番外里,没有兴趣的就别买了哦,我会在标题标注清楚的。感谢在2022-08-24 20:46:55~2022-08-25 20:54:2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月亮?背面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6章

圣旨下来那一日, 她跪下接旨谢恩,直到诏书拿在手里,还是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

这一世总归是怎样的泼天富贵都经过了,王妃之位对于她来说也仅仅就是一个名号, 一张诏书而已。

若是以后成了皇后呢?

姜宝鸾低头笑起来, 旁人只以为她是为了圣旨而高兴, 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她在笑自己, 笑自己想得太远了。

皇后也不过如此。

后世之人若能寻得蛛丝马迹, 又会如何评价她呢?

谢谨成跑过来拉住她,问:“什么是正妃?”

姜宝鸾摸摸他的头:“就是妻子的意思,谨成以后也会有。”

谢谨成似懂非懂,只牵着她去摘后山的梅花。

从山坡上望去, 宣王府的屋檐覆着斑驳的雪,一时雪也要化尽了。

姜宝鸾陪着谢谨成在后山上跑了半日,最后也只折了几枝梅花下来。

母子两个都换了衣裳,然后窝在榻上吃点心, 丹琴已经找了琉璃花瓶出来, 插了梅花上去格外好看。

吃了一半谢珩便进来了,悄没声儿的, 姜宝鸾倒还好, 谢谨成塞了一嘴的糕点差点噎住, 看得谢珩直皱眉。

然后他也没让谢谨成出去, 只把他抱起来放到自己膝上坐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额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