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见月光 第64节(1 / 2)

加入书签

他手插裤兜里,什么也不做,只站在门口看着她:“当然。”

“那你为什么要结婚呢?”

“自由和结婚并不相悖。”

她又指了指那只鹦鹉:“那你为什么要养鸟呢。”

程榆礼被噎了下,想了半天,只抛出来一句:“回答不上来。”

秦见月不敢置信地笑了下,竟然还有让他吃瘪的问题。

他转移话题说:“快来吃早餐吧,小哲学家。”

吃完早餐,程榆礼送秦见月去排戏。这无波无澜的婚姻,如他向往的一般温馨。一起度过平平静静的夜,平平静静的早晨。一起用餐,逗鸟,遛狗。两人就这样平心静气相处过来这些时日,程榆礼此刻却无端觉得心中空落。

不知是为他捋不清的掌纹,还是为落地的茶花,抑或是囚笼里的鹦鹉。

宇宙是个信息场,一旦汲取到一些外界的信息,心头便会开始缠乱作祟,成为搅人心神的某种心理暗示。

程榆礼手肘撑在窗框,不动声色地揉了揉僵硬的眉心。

秦见月下车时,听见他说了句:“晚上我来接你。”

她说:“我不知道几点结束。”

程榆礼说:“不管,我等你。”

“你不要不耐烦就好。”

他笑了下:“怎么可能。”

秦见月欣然一笑,他从不会对她丢失耐心。

-

连着几天秦见月都在排戏,有时孟贞会过来看一下,给他们一些指点。

孟贞认为他们这部《兰亭问月》的剧本不够出彩,原因出在题材的选择上,剧目的教化意义太过鲜明,但出于其中的腔格、板式、表现手段都可圈可点。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很新颖,有突破性,也有明显缺点的本子。

但对于这帮年轻人来说,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实属不易。

她便没有再泼冷水,只对唱词做了一些精进。

排了半个月有余,到后期进入剧场排演,孟贞请来专业的舞美设计老师帮他们进行舞台策划。

秦见月见到了节目的制片人彭总。这位姓彭的先生是一个中年男士,孟贞的朋友。

如孟贞所言,他不是专业戏曲界大师,只是一个戏曲迷,想要创办这个节目的目的是为了推广京剧。

彭总上来便友好地和几个年轻人谈天,不谈剧本创作,谈做节目要遭遇的种种,举手投足之间还有商人做派。

秦见月哪儿懂这节目里面的条条框框,她属于一心唱曲的那类人,因此听得一知半解。

只要说这节目对文化推广的作用有几成,她就点头表示高兴和认同。

一切谈得到位,彭先生的想法很开阔,听得各位都充满信心。于是只等项目落地,秦见月那时并没有多想什么。

她的生活里,除了排戏之外,还有一件要紧事——家长见面。秦见月抽空和秦漪出行了一趟。

秦见月开了几回她的小二手车,就得心应手多了。没再在路上出过岔子。她开着车带妈妈去购物。

“我们去高级商场看看吧,买点好的衣服鞋子,别让人看笑话。”秦漪坐在副驾,这样对见月说。

秦见月说:“好。”

“对了,你哥正好也快回来了,他说要一块儿去。”

秦见月闻言,细眉轻蹙:“你怎么这么着急跟他说呀。”

“咋了,我嘴快你又不是不知道。不想让你哥去啊?”

“不是的,我有点怕他惹事。”

“不能,不能。”秦漪摆手说,“到时候我看着他,再说咱们婚礼上不是都见过吗?我看对方也挺和气的。”

秦见月想说,婚礼是婚礼,婚礼是要给足面子的。那种喜庆日子,谁能不和气呢?

但她一想,妈妈的话也有道理。秦见月现在已经能够尽可能铲除掉心里那层晦暗得发霉的部分,不让它再出来作祟。

她拧巴又阴暗的小心思,被自尊心驱使着时不时冒出来刺一下身边人的锋利刀刃,已经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之下离她渐远。

连齐羽恬都说,秦见月变得开朗了很多。

她拒绝让磨损自己人格的那些卑劣再一次出现。

秦见月转移了话题,和妈妈聊一聊衣服风格,说着说着没几句就到了商场。

秦漪去试了一双鞋,是长筒靴,秦见月安静坐在外面等候。

手机有消息进来。秦见月点开看,是名为“春春春”的群聊。

孟贞:孩子们,还在排练吗?

陆遥笛:没有啦,今天周五!下班早。

孟贞: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