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九十年代进城记 第23节(1 / 2)

加入书签

虞万支觉得也是这个道理,看着路边电线杆子上的小广告说:“这儿有卖房的,说是一万。”

房屋买卖搁以前是稀罕事,但最近这几年还算常见,尤其是东浦这样本地人没多少的地方。

像老家都是在轰轰烈烈盖房子, 有钱砖房, 没钱就石头房, 不过哪一种都不便宜, 里里外外下来也要万把块。

一万块钱闻欣是没有,但觉得在东浦也不贵,她凑过去念道:“针织厂宿舍二零三,二十平。”

又偏过头说:“要不要去看看?”

虞万支点点头,又嘱咐说:“你站我身后,有不对就跑。”

这年头不太平,要不是针织厂是国营单位,他压根不敢带着闻欣去。

闻欣被他说得一惊,道:“你每次的话都很吓人的样子,可我跟你出门的时候一直好端端。”

到底有没有这么恐怖,别是乱吓唬她的。

虞万支严肃道:“那是跟着我。”

就他这体格,往哪儿一站都很有威慑,更别提在工业区这一亩三分地还算有点名气,要是闻欣这么漂亮的人自己往街上一杵,那真是稚子抱金于闹市。

闻欣看他的神情,皱鼻子吐舌头说:“知道啦。”

表情多少还有点不服气。

虞万支都想哪天干脆带着她见识见识,又怕把她置于危险之中,只说:“上来吧。”

他一直推着这辆自行车也挺麻烦的。

闻欣刚刚是吃得太撑,这会坐上去,一路评价道:“有小卖部、菜市场和饭店。”

虞万支一心只有房子,倒没有想过还要关注环境,这会说:“你比较周到。”

毕竟家不是只有房子和人就可以的,生活也是一部分。

闻欣得意道:“所以说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又道:“可是针织厂在哪?”

虞万支只知道个大概,时不时停下来问,总算找到地方。

针织厂并不大,宿舍只有一栋筒子楼,原来是属于单位的财产,但八一年开始全国陆续在住房改革,职工可以折价把分配的房子买下来,现在才能合法交易,因此连厂门口都贴着不少租房、卖房的纸,路过的人谁也不会错过。

闻欣看见说:“原来不止一户人家要卖房。”

虞万支都不用想就知道,说:“老职工都有钱,估计是去买楼房。”

往前那些年没票有钱也花不出去,赶上双职工的人家几千块钱还是有的,更何况筒子楼是厨房在走道上,共用水池和厕所,条件跟小区压根没法比。

闻欣这一代人,最羡慕的就是城里人,因为他们是吃供应,哪怕现在取消票证也好像高人一等。

她道:“等我们有钱也买。”

人总是奔着好日子去的,他们现在还年轻,以后总会有机会。

虞万支心想应该挺难的,但没打破她的乐观,道:“问问看再说。”

他往前走几步问保安道:“大哥,请问这儿是有人卖房吗?”

保安年纪不大,抬起头说:“你们要买房?”

眼睛上下打量着,好像觉得他们买不起。

闻欣眉头一蹙,扁着嘴有点不高兴。

虞万支倒觉得正常,他这些年什么没见过,接着说:“是想买,来看看。”

保安嘴角勾起一个不知道什么意味的笑,说:“最便宜的也要八千。”

虞万支还待说话,闻欣已经扯着他的衣角说:“我们不看了。”

她这一出声,保安才注意到有个漂亮姑娘,站起来哟一声说:“想看就看呗,发这么大脾气做什么。”

就这样的态度,虞万支也不敢进去看,他最知道男人在想什么,眼露凶光,偏过头说:“走吧。”

保安倒也不在意,耸耸肩又坐下来。

闻欣有点气不平,说:“就这样的人,我们买得起住进去都不舒坦。”

虞万支则是另一种担心,说:“其实这种单位宿舍也不是好选择。”

里面住的人一二十年都是邻居,有个外人指定被排挤。

闻欣想想也是,说:“那我们再看别的。”

又不是立刻要买。

两个人沿着主街走,一路上没少看到小广告,还找到一家挂着“帮介绍房子”木牌的小卖部。

店老板是位三十多岁的大姐,嗑瓜子正在闲聊,看到客人进来说:“买点啥?”

闻欣跟女人就比较好说话,道:“你好,这儿介绍的房子是租还是卖啊?”

店老板心想是大生意,说:“都有,这一片我熟得很,只要你说预算我就能给你找。”

又微微笑说:“就是收点辛苦费。”

要钱是肯定的,闻欣倒不意外,说:“辛苦费是怎么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