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节(2 / 2)

加入书签

八月京城大乱之夜的翌日,延熙帝暴卒,晋王神志不清,京城政局一片混沌。姜鸾被他从公主府接进宫里,又强硬地接到太极殿,当日便册封了皇太女。

姜鸾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异状,但她心里显然恼得厉害,许多天见面压根不答理他,头一扭便走过去了。

后来见面开始说话了。

她原本就是极聪明的人,很快学会了如何使用她的新身份。再见面时,一边说着冠冕堂皇的客套话,一边明晃晃地用她皇太女的贵重身份压他,泼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迎头巨浪。昨天早晨赐下的那杯五味茶还算是轻的。

已经许久没有见她用今日这般亲近随意的姿态和语气说话了。

裴显心里的不舒坦舒缓了几分,那道追究的视线便越过了她,重新转向弓箭案边站着的谢澜,

“谢舍人说他擅长射艺?自告奋勇要为皇太女的弓马教谕?”

谢澜垂眸望地,漠然行长揖礼到底, “下官不敢。”

他的薄唇冷冰冰地吐出几个字,“京中世家子皆学习六艺,澜并不免俗,不过是略通射艺而已。只能开弓,不堪配为皇太女的弓马教谕。”

“哎?”

在姜鸾看来,谢澜的射艺是极好的。刚才试了开弓三次,三发全中,做她的弓马教谕是绰绰有余的。她心里存了叫谢澜教她射术的想法。

姜鸾诧异地说,“谢舍人太谦虚了吧。”

裴显往九十步外摆放的箭垛望去。

草箭垛涂红的靶心处,插着三支箭矢。

他盯着准头极好、正中靶心的箭矢多看了几眼。

“殿下说她只开弓一次,射出的是竹箭。靶上三支箭想必是谢舍人射中的?”

谢澜道,“是下官。”

裴显的唇边泛起一丝凉笑,几步走去弓箭案边,试了几把弓,选出一张牛角黑漆大长弓,试着勾了下弓弦,嗡地一声长鸣。

他选定了弓,从案边的箭筒里抽出一支白羽铁箭,又取了个铁扳指戴在拇指上,走回沙场射箭处,张弓搭箭,瞄准远处的草靶,牛角硬弓吱嘎轻响着张开,抬手稳稳地拉出一张满月。

又是嗡地一声轻响,铁箭离弦,在半空里划破一道虚影,金色的秋日阳光映照着箭头寒光,仿佛天边猝闪而逝的流星。

姜鸾眼前有光亮闪了闪,瞬息而逝。她的视线追着那道寒光的残影去看九十步外的箭垛,草垛子中心处轰然大响,碎草四处飞散,显然是射中靶心了。

耳边又传来几声叮叮当当的轻响,原来是裴显那一箭直入箭垛,深深地扎穿了靶心,之前中靶的那三箭入靶不够深,被震得掉落在地上。

射场随侍的几名禁卫飞跑着过去捡起地上的箭矢,又查验箭靶,大声传道,“正中!”

裴显把牛角长弓丢回案上,回身看了姜鸾一眼,

“殿下觉得,臣的箭术如何,比之谢舍人又如何?”

姜鸾在旁边看着,就事论事地说,“裴中书是军里出身的,论箭术本身,当然铁定更胜一筹了。但论教授箭术嘛——”

不等她说完,裴显已经转向谢澜,唇边噙了一丝官场常见的寒暄淡笑,“谢舍人觉得呢。”

谢澜再度行礼,还是那句话:“下官略通射艺而已,不堪配为皇太女的东宫教谕。下官告退。”

礼毕转身便走。

姜鸾哎了声,出声挽留,“谢舍人!本宫的话还没说完。就算裴中书的射术略胜一筹,但论起教授箭术的本领,本宫觉得还是你更细心体贴,更适合——”

谢澜却仿佛没听见般,疾步离开了射场。

裴显脱下铁扳指,也丢回长案的弓箭堆里,背着手走过来几步,不冷不热地问,

“臣哪处不够细心体贴?殿下说清楚了。”

姜鸾的视线从谢澜迈出校场的背影拉回来,瞥了裴显一眼,不是很想理他。

才选好的箭术教谕被他一箭激走了,谢澜是个有气性的,以后定然不会再教她射箭了。

“得了吧。人足够细心体贴的话,书房养的兰花就不会一盆接一盆的死了。”

姜鸾嘀咕着,眼看事已至此,被激走的人再不会回来了,能教她的只剩眼前这个,她重新拿起那把竹弓,从箭袋里抽取一支细竹箭,走回来射箭处,和裴显并肩站立,摆开架势拉弓,

“行了,教吧。”

裴显压根不教她开弓。

他直接把那把竹弓从她手里拿走了。

“殿下也知道,臣是军里出身的。” 他掂了掂轻飘飘的竹弓,再次扔回了长案,

“教的箭术不是京城里的花架子。刚才你亲眼见了,谢澜的三支箭支支正中靶心,准头是有的,但被一震就震下了靶,力道不足。真上了战场,这种花架子连突厥人身上的皮甲都射不穿,只有准头有何用。——右手伸过来。”

姜鸾:“啊?”不明所以地伸出右手向着他。

“手腕发力。”裴显以拇指食指扣住她的手腕,试着往下一压——

细白的手腕哐地被他压下去半尺。

裴显皱眉松了手,姜鸾揉着手腕嘶嘶地倒吸气。

“手上发不了力,硬一点的弓都开不了,怎么练射术?”他侧身望向长案上摆放的竹弓。

竹弓用来教学倒不是不可以,但终归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孩童玩意儿,拿竹弓练射术,比划得再像模像样,练了一身花架子,每年到了重阳宴大射,还是一样地下不了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