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4节(2 / 2)

加入书签

“安平给你家肃儿保媒,这说定了?怎不请了朕指婚,朕说了,你看好了,就指婚。”

宋致远随在他身侧落后一步,道:“皇上圣恩,臣心中大感,受益已是够了,再贵,怕是惹得外人大为眼红,借机攻讦。如今也算是多事之秋,寿礼那事还没了,便是疑似宁阁老的人也没找出来,还有那个商濮,再还有崔……”

“行了,你别说了!”楚帝脚步顿下,好心情荡然无存了。

什么算是,就是了好吗?

“你说,那宁阁老真的存在吗?是的话,又藏在那里?”楚帝站在一匹血汗宝马前,摸着那黑得发亮的鬃毛,道:“夏氏余孽,残余的力量真的这么大吗?能把一个人的影踪藏得这么彻底?”

第1230章 对手是青铜还是王者?

宋致远看向身侧的帝皇,见他眼里没有怒火反而生出一丝跃跃欲试的暗芒,便垂了眸。

那种光是什么,他心里明白,是一种挑战,是来自帝皇的征服欲。

越是强大的人,就越是对旗鼓相当的组织力量有征服欲,那种博弈,会使人感到无比兴奋,越是难,想要彻底征服的情绪就越是强烈。

从那西城小院事发的那天至今,那个在他们口中疑似是前朝重臣的人,一直没有找到,连同那消失的商濮,越是行踪难寻,就越让人在意。

到底是那晚才消失,还是早已先一步消失?

如果一直藏匿在京中,那么那些人的身份又是什么?

“从前听说那宁阁老也是智计百出的人,若是当年以假死换了身份隐姓埋名,这么些年一直没有露出行踪,会不会已是改头换面?”宋致远背着手道:“可惜了,若是早上一步,估摸就能抓住人了。”

“你也说了他能藏匿这么多年不被发现,掌控的力量肯定不止一点,朕认为,他若真的没死,那么估计比那个所谓的夏氏主子还要滑如泥鳅,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彻底遁入地底。”楚帝讥诮地说:“越是较着劲儿搞事的人,就越是怕死,因为死了,什么宏图大志都成空谈了。”

“皇上英明。”

“不管他躲到哪里,若是存在就总是会出现的。”楚帝眯着眸子说。

宋致远眉梢一动:“吴兴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

楚帝摇头,叹道:“今年天寒,许多地都被冰雪封路,消息迟滞亦是无奈,也只叹发现他的时机有点迟,罢了,让他苟活几日。”

宋致远沉默。

凭着皇上的人马,都没能把人给找出来,会不会早已出了京,投入了茫茫人海之中。

又或是,如从前一样,大隐隐于市?

“在想什么?”

宋致远失笑:“就是想着这人躲在哪里?他也这个年纪了,再能改头换脸,身体肯定比年轻时不如,如逃出京中,他的人必定会顾及他的身体,不敢舟车劳顿。可在京外的探子一直没有消息传来,那是不是说,他还在京中,藏在我们都会忽略的地方。”

“夏氏族地没有。”楚帝第一时间想到了夏氏,那个地方,他早已让人明里暗里撸了几遍了。

还有安插在各家的人手,也不见得有消息传来。

宋致远就不明白了。

“臣不明白,就这么个号称智计百出的人,藏匿多年行踪一直没被发现,哪怕是现在被发现踪影,虽是疑似,可便是您也没把人给摸出来。那么问题来了,他既如此计深,近年这一串的事又算什么?看起来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臣瞧着不太像是他的手笔。您说这余孽的组织,到底是强还是弱?”

从二十一年炸太庙到今年各家的细作事件,看起来槽点挺多的,这要是所谓的宁阁老的手笔,讲真,还是劝他们赶紧躲着千秋万代,别想着搞事了。

毕竟这样拙劣的动作,真要搞那复国大事,一搞一个死。

第1231章 君臣智商一致

要不怎么楚帝就喜欢和宋致远说话,也视他为头号心腹忠臣,除了少年情谊,自然还有宋致远的脑子委实是聪明,想的东西极是对他的味儿。

也就是说,总能搔到痒处。

好比现在,听到宋致远的话,楚帝就兴奋地说:“你也发现了?”

“莫非皇上也?”

两人四目相对,均是眉梢一挑,一副果然咱们才是智商一致的眼神。

而在周公公等伺候的人眼里,则是,哪个妃子都不及宋相得意,皇上离了哪个妃子都不能离了宋相。

瞧这温情,冬日里的暖阳也不及二人的眼神炙热。

“你是怎么看的,道来听听。”楚帝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臣觉得,这两年京中发生的关于夏氏的那些事件,会不会是那小主子的手笔?”

楚帝眼中熠熠闪烁:“朕也想到了这一处去,一如你所言,前朝宁阁老,智计百出,隐匿多年只图大业,不可能为了逞一时之快而错处百出,越是到最后,就该越是谨慎才对。可偏偏忽然就高调起来了,手段就挺愣头青的,像是你说的那样,那小子的手笔。”

宋致远:“如果不是,就是那宁阁老时间不多了?”

毕竟也是七十的人了,能有几年好活,再等下去,两脚一伸还有戏唱?

“若不是时间不多,就是二人意见相悖。”楚帝眸光深深,道:“只怕是那个小子大了,羽翼渐丰,想自己真正做主了。”

宋致远一讶,想着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楚帝淡淡地道:“那余孽,按着年纪算,至今不会超过三十岁。夏氏余孽既存在这么多年,必然有主才能把这些旧部给聚拢起来,而宁阁老真没死的话,又为了掌控这个组织,也必然要侍奉在那小子身边,否则他们要复夏的理由立不住。如今那小家伙长大了,但凡有点想法,都不会甘于只当一个傀儡,而是暗中筹谋,不顾老臣劝阻,接连出昏招。”

挟天子以令诸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