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节(2 / 2)

加入书签

姜晴咳得撕心裂肺,好像要把胸腔里的东西都要咳出来了,一旁的仆从连忙掏出一小蓝瓶,姜晴喝了一口,才感觉好多了,可一抬头,发现人也不见了。

姜晴一愣:“她呢?”

那仆从态度恭谨,道:“公子,方才你不适,恐那女子惊扰公子,老奴便叫她离开了。”

那仆从观察着姜晴的神色,试探地道:“公子,是否要老奴派人去找那姑娘?”

姜晴摆摆手,没有说话。

那仆从没有多嘴,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等待着下一句命令。

“她有点意思,是不是?”

仆从听到姜晴的声音,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低着脑袋道:“是,老奴还没有听说过女子主动退婚,这女子着实大胆。”

姜晴摇摇头,道:“可惜她要失望了。”

仆从心中一动,他还没有见过公子对谁有这样的兴趣,忙陪着笑道:“公子,可要老奴去打听这女子?”

姜晴脸上的突然变成了人,他淡漠地道:“你最近越来越会揣测我的心思了。”

那仆从一惊,立马要下跪,却被姜晴一手拦住。

仆从惊疑不定地道:“公子恕罪!老奴无意揣测……”

仆从的话没有说完,因为姜晴眼神制止了他。

姜晴道:“我还没说什么呢,你慌什么。走了,去城外。”

仆从擦擦头上的虚汗,道:“是。”

才走没几步,姜晴忽然道:“被她退婚的人是谁?”

第80章

苏辞离开茶楼后, 在马车转弯的时候,改变了主意。

“婶子, 我要出城去一趟青竹学堂, 麻烦你了。”

“哎,好嘞。”

青竹学堂是杨与真开办的学堂。

青竹学堂就在长宁村附近。学堂刚建起来的时候,大都人都感到不解。

因为开办学堂的人是个女人, 而青竹学堂只招收女学生。

招女学生有什么用?在无悲,女子能当官是百年前的事了,如今女子不能入朝为官, 花那么多钱给女孩读书,那不是浪费么?

可杨与真还是一意孤行,坚持开办女子学堂。

谁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来的,谈吐做事像个城里人,可又让人感觉与城里格格不入。有人猜测她是从哪里逃难来的, 再加上杨与真还有钱,不少人还坚信她是从大户人家卷款私逃的侍妾。

杨与真对此没有过辩解,别人议论别人的,她过她的。只不过一开始她选择住在长宁村时,遇到了不少人的刁难,因为有人觉得她出身不清白,有人觉得她身怀巨款, 因此有义务要为不知存在哪里的人讨公道, 也有单纯想要捉弄调戏杨与真的。

苏辞无法想象母亲是如何熬过来的, 也许正是如此, 母亲才会选择结婚生子。

开办学堂后, 母亲的人缘倒是渐渐好了起来, 附近的女人都愿意与母亲交好, 因为学堂不仅能教孩子读书认字,还能帮母亲们分担精力照看孩子,不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件好事。

偶尔还有因为孩子读了些书,能选择嫁个好夫家的人家来向杨与真道谢。苏辞那时候小,感觉不出母亲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因为她面上总是淡淡的,既不为嫁了个好夫家的人家感到高兴,也不对谢礼有一丝兴趣。不过这反而抬高了杨与真的身份,大家都说杨与真高风亮节,将女孩送入青竹学堂的人越来越多。

杨与真对此不置可否,不过面对想要上门求娶苏辞的人,都一律拒绝了。

杨与真走后,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将学堂交给苏强,结果杨与真没有把学堂交给苏强,也没有交给苏辞,而是把学堂送给了另一个女人。

青竹学堂的外面是一圈竹林,风一吹便沙沙地响,即使艳阳高照,也比其他地方阴凉。一群女孩从竹林中的小道走出来,大的有十二三岁了,小的才五六岁,她们嬉笑打闹,脸上挂着无忧无虑的笑容。

其中有年纪稍大的孩子看到了苏辞,连忙打招呼。

“阿辞姐姐!”

苏辞也笑着一一回应,竹林小道不过五十多步长,尽头就是青竹学堂。学堂外是一层篱笆,篱笆内是一丈左右的地,地里种有应季的蔬菜瓜果。学堂大门敞开,苏辞一进门便听到里面传来声音,不过断断续续的,叫人听不清。

“三姨,今天这么早放学?”

苏辞在门口喊了一声,里间的谈话声消失了。里面很快走出一个女人来,正是梅三娘。

梅三娘是个急脾气的寡妇,在长宁村,鲜少有人敢招惹她。

因为梅三娘能豁得出去。那时候,梅三娘的老公死了没多久,就有人开始打梅三娘的主意。那些男人也不是真的想娶梅三娘,而是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想法,一开始是议论梅三娘才死了老公,便对其他男人抛媚眼、献殷勤,是放荡不守妇道,后来发展成动手动脚,看见梅三娘就要调戏一番。

梅三娘本来对那些男人破来的脏水闻而不听,但看到对方越来越过分,哪里能忍住?直接在街上抓到了一个要对她动手动脚的登徒子,还用锄头将人打了个半死。那以后,但凡听到议论她的话,梅三娘决不手软,听到一个打一个,碰到一对打一双,反正她能随时操起身边的东西同人拼命。那些人一看梅三娘不要命的样子就害怕了,他们只是想占便宜,而不是想去地下报道,因此都收敛了许多,甚至有那被打怕的,看见了梅三娘就躲。

也因此,梅三娘被人称之母老虎。

梅三娘根本不在意这称呼,反而觉得痛快,最起码没有人挑事了。也有人劝她要像个女人,不然她的女儿可没有婆家敢要么,谁敢去母老虎的女儿?

梅三娘不以为意,没人要就没人要,又不是养不起,干脆就别嫁人了,省得受气。

因此更没人敢劝了。

梅三娘看清来人,立马笑起来,仿佛前几日上苏家砸门讨理的不是她。她道:“阿辞来了?这么热的天,快进来吃一碗绿豆粥,红糖煮的。不嫁,你去井里捞出来。”

自打梅三娘死了老公,便给女儿改名改姓,跟她姓了梅,名不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