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节(1 / 2)

加入书签

她话里两个夫人,楚姜倒是分得清的,她在院里踱着步,一面看着院中草木,“方才衿娘跟我说,母亲对她仔细,平素也温柔,对兄长们也照顾得当,还说母亲读书虽不多,但是愿意学,常同她一起去找父亲求教,我们家还不曾出过寡义之辈,她如此真心,我们也该回报才是。”

阿聂跟在她身后,也笑道:“青骊方才便是同奴商量,再回山中该备些什么礼去,说是重了显得我们客套,轻了又敷衍,我们同方先生相处过几月,该帮着拿个主意。这事看着先是郎主敬夫人,同她商讨了,夫人又尊重女郎的意见来问了奴,面对如此通情理的主母,奴再抱着从前的心思,便是不识好歹了。”

作者有话说:

1《史通》2程婴、屠岸贾:都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下宫之难时,屠岸贾在晋景公面前诬陷灭了赵氏,程婴用其他孩子代替了赵武,让他逃过一劫,后来赵武长大复仇杀了屠岸贾。我本文中提到赵氏孤儿都是根据《史记·赵世家》来的,但关于那段历史的记载,《左传》、《国语》另有说法,甚至司马迁本人记载晋国正史的《史记·晋世家》也跟赵世家有出入,所以请不必深究这个哈。

第38章 继室难为

纵是如今楚姜占着理,但是为着疗效考虑,并不打算在城中多耽搁,打算三日后就回山。

才第二日,顾大夫人便来做客了。

她便带着楚衿在顾媗娥院子里拜见了顾大夫人,又见到了跟来的顾妙娘。

说起上次会面,两人谈得也投契,如今隔了两个多月,顾妙娘看到她时倒是有些喜悦,又还带着丝羞涩的生疏,正还想着该怎么问候她,便见到对方一个善意的笑,“十一姨比上会见要清减些了,可是苦夏?”

她赧然一笑,“是有些。”

顾大夫人便嗔她道:“你还是长辈,说话还跟个孩子似的。”

楚姜掩唇,“十一姨只是生性质朴,对待九娘却是上心的。”

顾妙娘便欢喜道:“上回说了给你带一套皮影戏来,又不知道你回城了,来得匆忙,我那套皮影还没来得及收拾,下回给你带来。”

楚姜便见到顾大夫人眼神一滞,心知是顾妙娘说话嘴快,透露了她们是因自己回城了,匆忙从府中赶来的,便装作自己并未听出,只笑道:“往后十一姨给我也好,正好我有一张方子,治疗苦夏效果最好,待会儿叫采采给十一姨抄一张回去。”

“好呀,那下回你回来给我送信,我把皮影都收拾好了再来。”

顾大夫人一直面带微笑听她们说着,眼下便道:“你们姨甥两个只顾着自己高兴,倒是冷淡了我这个老的。”

“外祖母才不老。”楚衿挨着姐姐坐着,手上把玩着九连环,听了这话立马就出言反驳,“外祖母可是正正好的年纪,还有母亲,就像诗里说的那样,瑰逸之令姿,旷世以秀群。”

顾大夫人顿时眉开眼笑,将她搂到身边,“偏你嘴甜,显得你十一姨都似个呆头鹅。”

看着便知她们是真心喜爱楚衿,这般相处和乐可不是作假。

顾妙娘有些不服,拉住楚姜小声嘀咕:“我母亲总是嫌我木楞,现下好了,你就罢了,十四娘这小机灵都抢了我的风头去。”

“怪十四娘,还不如怪你自己。”顾媗娥嗔笑道:“什么诗啊赋啊,从不见你读上一篇,还不如衿娘读得多,我看合该拘着你在家中读上几个月的书,好过叫你镇日里玩耍。”

顾大夫人也赞同,“我看这主意不错,正好看看我们家是不是也养得出个咏絮之才来。”

“养不来的。”顾妙娘一脸惊恐地摆着手,便要拉着楚姜出去玩,“我跟九娘便不打搅母亲跟姐姐说话了。”

正要离开时还对楚衿招手,“走,十四娘,姨母给你看好玩的。”

顾大夫人开怀笑起来,看着她们小跑出去,青骊还追着交代:“十一娘慢些,九娘可跑动不得的。”

阿聂笑着跟在她身后,出了门屋中还能听到她的一声笑,“无碍的,神医说适加跑动几步,还有益呢!”

“当真?”屋中顾大夫人问。

顾媗娥嗔怪地点点头,“这是好事,母亲怎么还惊讶上了?”

“好事便不许我惊讶了?”顾大夫人也笑睨她一眼,“惊讶的是那神医的本事,又不是不许九娘好。”

“知道的是您盼九娘好,不知道的还不知会如何作想呢?”她跪坐在母亲对面,“今日母亲来得匆忙,九娘又不是痴傻的,自然知道您是为着她来。”

顾大夫人却抛开这话,问道:“之前不是说那神医固执,十分地怕麻烦,因此才不许九娘下山,如今这是怎么了?六郎还带兵去了,山里可是出了什么事?”

她立时就记起昨夜丈夫交代她切莫与外人提起,当时他言语间只说不好再惹怒了神医,她却猜得出来其中怕是还有些内情,楚崧虽未与他详说,她却也知道好歹,此时便摇头道:“六郎去是因为那是早便看好的练兵之所,当初神医说是不让九娘下山,还是唬人的,三两月了,要回家他总不能拦着。”

顾大夫人便微点了几下头,拉上她的手,看了看屋中再无杂人才道:“今日来我们也不是问这个,是陆氏托到了族中来,想打听打听伯安的意思,九娘的亲事他是什么打算?他们也求我们来看看,九娘是否真的大好了,以免将来……”

她神色顿时惶恐起来,打断她的话,“母亲,九娘的婚事,我是万不能插手的,有杨氏在,她虽叫我一声母亲,我又未经了生育她的痛难,不能顺着那些迂腐的道理去左右她的婚事。”

“瞧你说的,我自然明白,是陆氏看中了九娘,提了他家几个杰出儿郎,可是那几个在这江南三州虽是个人物,谁又知道他们比不比得上长安那些个?”

她分析道:“从前无人敢求九娘,是怕她婚后夫家伺候得不好叫她魂离,结亲不成反结了仇,而今既说九娘身子好了,那求亲的人还不得踏破了楚氏的门槛?

陆氏又比不得长安那些跟楚氏有亲有故的望族,自要早早打算好了,他们倒是有自知之明,说族中拿得出手的也就那几个,伯安若连他们也看不上,他们便只得想旁的法子了。”

顾媗娥疑信参半,见顾三夫人此次没有跟来,不免怀疑这只是她母亲的主意,犹疑道:“夫主哪里舍得九娘,更不会跟我提起她的婚事了,偶尔我说到元娘,他且说那是当年左太傅为他儿子求得狠了,还求到了陛下面前去,他才舍得嫁了长女。”

“三郎的婚事是如何定的?还有六郎。”她追问。

“三郎的亲事是他祖父祖母在世时约定的,求的是陇西李氏,御史大夫李燕山的嫡女,行五。六郎的亲事是他父母去边关之前定下的,是柱国大将军杨戎的幼女,杨十四娘,也是九娘的亲表姐。”

顾大夫人霎时肩背松了,“瞧这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六郎的父亲还只是一个骠骑将军,儿女亲事都这么慎细了,何况是九娘。原来陆氏那几个,尤其是三娘跟十娘,总爱拿你做笑话,如今他们族中最拿得出手的十一郎,拿去长安一看恐也要成了下乘,叫他们抱着笔墨高傲去。”

顾媗娥听不来她这样说风凉话,劝道:“母亲,从前种种我并不在意了,以后也别再提了。”

“我知道,只是叹陆氏从来都自比清高,却将自己的部曲献给太子,这一手实在不好,献媚又求不来荣,还得罪了虞氏,如今族中儿郎只谋了几个散职,北上长安那几个还没有消息,倒不如多撑上几年,靠着他们家那些书页笔墨,叫儿郎们只以才学求仕,还真能得些好名声,又有家底积攒,过个十年八年,不愁起复不了。”

顾媗娥也叹道:“是啊,当初清高,如今心急,总也找不着平衡,若像虞氏那般破罐子破摔且罢了,倒是可怜了少岚妹妹,说是个女史1,殿下身边哪有那么多文书肯让她整理的,殿下又不不甚欢喜虞氏,连带着对她也是冷淡。”

顾大夫人听到顾少岚声音时也面有不忍,“若是虞将军还在,知道少岚被如此对待不知该如何难过,可见那虞巽卿真是个薄情寡义之辈。”

顾媗娥心中暗叹,顺口问道:“怎的三婶今日未来?”

若是说到虞巽卿心狠,可没有谁比顾三夫人更有切身体会了。

当年她身怀有孕,陈粲中秋设宴宫中,宴请诸臣僚及家眷,虞巽卿为讨好陈粲,困了各般猛兽来宴上,却有一只金雕挣脱,诸多妇孺受惊,三夫人便是其中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