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节(1 / 2)

加入书签

或许真是沾了网友开了光的“乌鸦嘴”的光,原本静下来等待棠华开始演奏的现场确实突然出现了一点小乱子。

有两位外国人从交谈到争吵,声音越来越大,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其中一位深棕色头发,眼睛蔚蓝,拉着他的朋友正劝:

“再等一会儿吧,拜托,我对东方艺术很感兴趣,你是知道的。”

另一位头发颜色偏浅的高个男人则貌似是等得不耐烦了,皱着眉头放大了声音:

“这是什么乐器?日本的?韩国的?还是中国的?总之都差不多,我不认为他们亚洲人的古典文化比得上我们璀璨的文明。”

浅色头发顿了顿又催促同伴一句:“真不知道你为什么如此着迷,我们得走了,布莱克。”

他们交谈时用的英文,在场不少人都听懂了,其中不乏华人面孔,面上都露出十分不悦的神色。

但也许是为了尊重表演现场的琴者,并没有人出声加入这两人的争执,而只是皱眉提醒他们注意小声说话。

棠华则是凝眸朝吵闹声的来源看了一眼,不浅不淡,目中微微夹杂着冷意,面上神色却并不受场面所影响。

下一刻,她重新抬手,落在弦上,开始了演奏。

今日这一曲是《广陵散》。

曲谱年代久远,辗转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版本也是来源于明代的《神奇秘谱》。

而棠华曾经见过的曲谱,比如今流传的这一谱,年代更久。

不同于多数古琴曲所追求的心境旷远自如,这一曲中所包含的情绪变化要浓重更多,有愤慨激昂浩然不屈,也有凄怆怫郁缅怀沉思。

只见她信手弄弦,右手勾剔抹挑变幻缭乱,右手或揉或吟进退自如。

一曲琴音从起调时的平和走向中段的怨愤再到末段的激昂奋起,原本松沉旷远的琴音却演绎出淋漓而生动的杀气,令人惊叹。

全曲一共四十五段,完整演奏下来耗时二、三十分钟,但在棠华演奏的过程中,竟没有任何一人提前离场,驻足之人越发多起来,将这一带围得水泄不通。

等到最后一个琴音也落定,原本周身肃杀之气仿佛与琴曲融为一体的棠华整个人便松弛下来,静坐与琴前,双手重新放回膝头,整个人又是沉静从容的模样。

只有她微乱的气息能证明方才那一场激烈的演奏是出自她手。

而她的目光仍旧望向斜前方,落定在被身后人群拥挤却仿佛仍旧闲适自如的男人身上。

她在探究。

-

直到琴曲结束半晌,周遭为琴声驻足的听众才仿佛慢慢回过神来,开始鼓掌。

而先前挤在最前排争吵的两个外国男人也全然被曲声所吸引,尤其是浅色头发那人,表情都从不屑变为倾佩。

浅发男人的朋友本来就兴致勃勃,此时更是兴奋。

看到一旁举着摄像机大张旗鼓的节目组团队,他应该也是猜到了棠华他们是在录制节目,还十分有礼貌地跟节目组沟通了一番,才凑上去跟棠华说话。

棠华已经收回落在遇淮身上的目光,敛了眉眼,正在收琴。

只要仔细看就能看出来,她心里分明是在想事,系琴套上系带的手指微微在颤抖。

棕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在经过节目组许可后,已经杀到她面前,操着一口发音蹩脚但真诚的中文,同棠华攀谈。

“你的琴得非常好!”他长相阳光,看着挺年轻,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毫不吝啬赞美之情,朝棠华热情地比着大拇指。

棠华愣了愣,抬起眼望向来人,旋即微微笑了一下:“谢谢。”

来人继续自我介绍:“我叫布莱克,我正在学习中文,和中国的文化。”

顿了顿,他有些不好意思:“方才我的朋友大声争吵,影响了你,我向你道歉。”

提到这一茬,棠华顿了顿,挑了一下左边眉毛。

[我前面本来也很生气,但是现在看来觉得他态度也还行啦哈哈哈哈哈]

[呜呜呜中华古典文化和艺术就是坠吊的!!能说服人就好!!]

[不过话说,他那个朋友不道歉吗?]

[也还好啦,没有那么不友好我感觉?]

......

棠华挑完眉毛,用中文回答眼前的来人:“谢谢你的喜欢,但是我想,如果是道歉的话,或许你的朋友亲自来比较好。”

她的意思很明显,她并非不计较,且不接受代为传达的歉意。

棕发男人被她说得一愣,面上瞬间变得更加羞窘。

很快他将自己的朋友也拉到了棠华的面前。

浅发男人虽然方才听得出神,但此时被朋友拉上前来,面上仍然有些不服。

他撇了撇嘴,用英文道:“你确实不错,但我不认为你们亚洲人的音乐高我们一等。”

看样子依旧是挑衅。

棠华却全然不为所动。

她甚至微微笑了笑,像是才学渊博的老先生见到顽劣不服管教的学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