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节(2 / 2)

加入书签

原来女儿是觉得未来女婿不够体贴,难怪来京城后,她态度很奇怪,既不去找裴连瑛,见着裴连瑛也不叫裴哥哥。周茹摇摇头,这孩子太傻,裴连瑛忙,她就不能主动些吗?

只要她将裴连瑛的心牢牢捏在手里,还怕他以后纳妾?不过……那些富贵人家确实有不少纳妾的。

周茹忽然也有点犹豫起来。

她询问陈念:“阿念,你觉得连瑛如何?”

陈念淡淡道:“我听青枝的,她觉得如何便是如何。”

周茹:“……”

行吧,这二人一条心的,问了也白问。

但她不能惯着女儿,裴连瑛这样好的条件,怎么能因为这点不足就抛弃?女儿傻,她可不傻,四品官夫人,这世上没有几个女子能当上,而且以后还会往上升,指不定能做到一品夫人。周茹心想,大不了她去跟李韭儿说一说,李韭儿肯定会提醒裴连瑛,叫他上点心,省得女儿瞻前顾后。

次日周茹提着亲手做的黄精果去裴家。

两家离得近,无需坐车,一盏茶的时间便到。

李韭儿笑着迎出来:“老远就闻到香味,你在哪里买的黄精根,这东西不多见。”

“也是巧,刚去集市就瞧见,我寻思你爱吃,就买了做果子,很是滋补。”周茹走进屋,见裴老太太也在,忙取一碟送到她面前,“您老吃更合适了!”

裴老太太喜滋滋夹起一个:“这时节的黄精根最好,以前在均州我都自个儿去挖。”她慢慢品尝,而后一笑,“想必青枝不爱吃,小姑娘喜欢甜,这东西苦,对身体好。”

“您还真猜到了,青枝厨艺好,可黄精果她是不会做的,只能我做。”周茹给李韭儿也递了一个。

三人坐下一起吃。

裴老太太知道陈念跟青枝在织锦,好奇问起:“那些锦缎都卖给谁家了?”

“都有,什么张家,赵家,哦,还有长兴侯府,那赵家好似是长兴侯府的亲家。昨日阿念专门去赵家送锦缎,弄到很晚才回,那些富贵人家真是不好伺候。”

裴老太太没什么反应,李韭儿的面色却是微微一变。

老人家记性不好,见着赵廷俊根本想不起是谁,但李韭儿夫妇都能认出赵廷俊。

李韭儿问:“是玉林巷的赵家?”

“是啊。”

李韭儿欲言又止,不知该不该提起赵廷俊,犹豫间,听见周茹道:“京城女子都爱穿锦袄,阿念带来的锦缎都不够用。我看有些大户人家的老爷还纳妾,那锦缎要得更多了……听说有些甚至有几个妾,也不知真假。”

裴老太太撇撇嘴:“几个妾算什么?这儿富人家多,不像均州,家里有一百两银子了不得了。京城那些权贵,哪个家里不是有金山银山,养几十个妾的都有。”

这么司空见惯的吗?周茹试探之后,心头一惊,难道裴连瑛以后也会纳妾?

倒是李韭儿听出一点苗头:“我们家连瑛绝不会纳妾,你看他连个丫环都没有,他啊一心忙衙门的事,没有别的念头的。”

那也不行,周茹道:“除了公事外,也得有惦记的人儿啊。”要是裴连瑛心里没有女儿,也不怪女儿抱怨。

李韭儿明白了:“周妹妹放心,连瑛就这会子忙,等手头案子查清楚就好了。”

还是案子案子的,周茹对这回答并不满意,她总觉得,案子再难查,晚上都没个空吗?

就在这时,有一位公子敲响了陈家的大门。

翠儿打开门,微微怔了怔问:“公子是来买锦缎吗?”

那公子道:“不,来找你家姑娘谈一桩买卖……关于丝线。”

那是青枝极为在意的,翠儿忙去禀告。

青枝果然立即从木楼爬下。

院子里那位公子正等着,穿一件如意连云纹的竹绿色锦袍,头戴青色纱巾,听到脚步声,转过身,露出张极其俊俏的脸。

青枝打量他一眼:“公子要做什么买卖?”

表面上是丝线,实质当然不是……

那公子也仔细打量青枝。

裴辉说的不错,小姑娘果然貌美,身段也好,亭亭玉立,他笑得越发迷人。

一双桃花眼简直要勾魂。

作者有话说:

提醒,这个也不算男二,半个吧。。

第17章

绝不会再看错。

奈何青枝不似幼时了,容貌对她来说已无吸引力,故而一点反应也无。

那公子常用此招对付女客,屡试不爽,但眼前这位却很平静,便略微收敛,正色道:“不才姓潘名济美,听牙行的牙人说,你想买丝线织锦。我一向对锦缎颇有兴趣,也有门路买丝线,便想与你谈一桩生意。”

她们是在牙行提过香云桥,但青枝仍有疑问:“听公子的意思,你并非丝线商人,牙人为何与你提起此事?”

倒是挺谨慎,潘济美也有准备:“我虽非丝线商人,但做得买卖很杂,故而常去牙行。牙人知道我正寻织娘织锦,说不知你们的织艺是否合意,让我来此问问。”

原是这么回事,青枝请他去屋里坐,又叫翠儿倒茶:“你对锦缎有何需求?我先把话说在前头,我们家就我跟姑姑两个人织锦,若你要几十幅上百幅,我们是拿不出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