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节(2 / 2)

加入书签

隔天,丫鬟因返程的事宜忙忙碌碌,她仰在榻上又是悠闲自得的一日。

晚间用过饭,天色将将暗下去,从偏门引出三架马车,郑老夫人站在影壁处用帕子遮住眼角的泪,郁桃和众人话别,让她们在影壁外止步,一人搭着丫鬟的手登上马车。

京城闹市不见宵禁,直到出了窄巷子,到沛河旁的官道,才见查阅通行文牒的京兆尹府兵.文牒在,通行自如,马车背对着砌天高的土夯筑城墙渐行渐远。

天上尤可见泛蓝的天穹生出莽莽一轮空月,柔弱的月光和旷野的未全然湮没的日线横构,马蹄带起一阵尘土,那条杳杳延伸的路途似无尽头。

郁桃睁眼望着前路,虫鸣声起里碾压石子儿的马车轱辘声,倒显得四周安静,从平阳城到京都恍若一瞬,分明存在的东西,反而让她怅惘迷茫。

荷包上的络子拾已后来重新编过,那张宣黄损旧的纸片儿揣在里头,反而一日日让她惴惴不安起来。

想不清楚到底是为认错了人而惴惴不安,还是为那纸片上的人不对而不安。

广阳门守着的护卫换过一拔,沈毅亲自驱马前来,听城门吏守禀报。

他眯眼瞧着黄土尘里虚虚的马车影,随口问:“刚才出城的是谁?这么晚赶路?”

吏守恭敬道:“是郑家女眷,从平阳城来京都访亲的。”

“哦?”沈毅来了点精神,“这两日城里传的那位?”

吏守凑拢了些,小声道:“正是哩。”

“记性不错。”

沈毅点了下头,面上似寻常丢下一句赞赏的话,却急不可耐的回拉缰绳调转马头,腿弯一夹马腹,驰马往闫韩侯府飞奔而去。

若是没猜错的话,那日五城兵马司接的令,后头藏着的便应当是这档子事儿。这位世子的名无人不知,不近女色啊不近女色。

他在马上顶了顶腮帮子,迎风笑出一声来。

沈毅前来,七宿有些意外,正要进去通禀,却见这位长得人高马大的副指挥卷着马鞭笑道:“不劳你跑一趟,沈某不过一句话带给世子,郑家那位访亲的两炷香前出了城,走南广阳门。”

说完,他一拱手告辞。

七宿还未来得及反应,在口中默念着把那句话过了一遍,突然想到什么,慌忙迈开步子往书房去。

但人至书房,脚下反而步伐变轻。

他惴惴不安开口:“世子。”

韩祎抬头。

“方才五城兵马司的副指挥使来报,与姑娘的马车从广阳门出,往南去了。”

七宿揣摩着,“奴才这两日得了点消息,京都城里十来户往郑家递了拜帖,是不是郑家在里头挑中了,所以......”

后头他不大敢说。

烛火下,男人的面色被熏暖却不见分毫暖意,深静的眸中万无古色,浓墨顺着细润的羊毫在纸上凝成一团。

半响,一声沉喑投入。

“让韩兆领人跟着。”

七宿愣了愣,随即应下领命而去。

韩兆......这可是世子近旁亲随的护卫,他啧啧嘴,暗叹当真是了不得。

作者有话说:

大概还有7800,晚上十二点前会发。

目前正在疯狂码字中。

第四十四章

路上说不上顺畅, 但比之来京都时却快了许多。

她睡得浑浑噩噩,不见天日,除去吃便是睡, 翘楚唤都唤不醒,舟车不停顿。第三日晨早, 日头将露半个脸, 郁桃眨着稀松的睡眼, 把头伸出帘子外,瞅见平阳城的城门, 吓了一大跳。

翘楚收拢厢轿里的东西,“这也太快了些, 夜里我听车轱辘碾在石粒子上, 都怕车辕断在半路上, 好险一路顺畅。”

直至归府, 一切都恍然若梦。

钱妈妈打量着三辆轮子裹着黄泥,幕布蒙着尘土的马车, 暗自在心里皱眉。

直到亲眼看见郁桃落下马车,她上下仔细一瞧, 见姑娘身上还圆润了些,才欢喜的笑出声, “可算回来了, 前些才收到信, 今天就到了,夫人念叨了几日,这会儿正早膳, 东西才端上桌, 听见消息又让人撤下来, 换了姑娘爱吃的。”

郁桃何尝不是,无端端的归心似箭,怕路上下雨耽搁。

“回来的突然,在京都想家的很,前两日还梦见母亲,嶔龄特意写了两篇大字让我带给母亲看,还有外祖的信和礼。”

翘楚点头应是,“节礼都在后头马车装着呢,小公子和老夫人的信在匣子里随身带着。”

钱妈妈笑意盈盈,连连说好,一面吩咐丫鬟婆子跟着马车走角门,将东西搬去大小姐院中,一面忙不迭领着人去夫人院里。

青瓦白墙上夏初生得茂密的木香爬满墙,香气沁心的紧。

郁桃轻着步子往屋内端坐在花厅雕花椅子上的妇人背后绕去,一下跳出来。

“阿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