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节(1 / 2)

加入书签

七宿打着灯笼从偏巷抄近道回去,夏日花木繁密,尚有几日不修剪,林立成荫,些许地方还需人矮身才勉强过去。

七宿开道不成,近旁的侍卫抽出刀鞘,斩落蔓长的枝叶,一大片树干落地,听见暗色中一声轻微的猫叫。

不等七宿反应过来,便看见一小团白色的毛茸茸从叶子里钻出来,抖了抖身上的杂草,两三步径直朝韩祎而去,绕着袖袍轻蹭,最后‘啪’倒在地上,翻起滚圆的肚皮,一双滴溜圆的眼睛望着众人,发出软绵绵的叫声。

韩祎垂眸,淡淡瞧着地上那一团。

“这是哪里来的小猫?”七宿看了一圈四周,仔细瞧了眼小猫白的不掺一丝白色的细软毛发,恍然道:“是小郡主养的那只波斯猫里生出的那一窝吧?就是那几只,前些个还给夫人看过,一个个顶漂亮。”

他将灯笼放在地上,正要俯身将地上的小猫抱起来,却见一只手于他之前落下,小猫缩在手掌中,舒服的打着呼噜,还不忘在手心蹭了蹭,圆溜溜的眼睛湿漉漉的望着男人,眼尾微微勾起,像只狡猾的小狐狸。

韩祎手指勾了勾小猫的下巴。

七宿试探着,“奴才给小郡主送回去?”

“不用。”

男人一手摘下猫毛上沾着的杂草,用指尖梳理着,继而搂在怀中,小猫便舒展着身子,极不怕生的眯起眼睛。

“留着吧。”

七宿笑着凑上去:“世子捡着它,就是这小猫的福气,要不您一道赏它个名字。”

韩祎抬眼看了看天上的云层厚蔽的月亮,低头轻轻拂过小猫的额尖,道:“叫桃子好了。”

七宿默不作声捡起地上的灯笼,背过头去摸了摸鼻尖。

.

两个姑娘家做过最没规矩的事,怕是便是此时。

一个将才与母亲闹了脾气,而另一个本应在府上学规矩与琴棋书画,好生在闺中待嫁。这会儿两人坐在马车中,而奔赴的方向便是洛安。

上一回郁桃往洛安去还是好几年前,段家老祖宗仙去,说想看看长孙将来的媳妇。那时候小姑娘样的年岁,尚且懵懂无知,站在白发皑皑的老祖宗跟前,只是想起从前祖母去时的模样,跟着一众人伤心的落下泪。

张锦菱看她一眼,丢了颗梅子过去,“想什么?还在为你世子夫人的位置操心呐?”

“倒不是......”郁桃慢吞吞将梅子放进嘴里,“只是想起上一次到段家,是段岐生祖母仙去的时候。”

张锦菱了然,那一回她自然知道,某人哭成一对儿肿包眼,好几天都没消下去。

婆娑的树影从地上擦过,郁桃撑着下巴望向马车外,“其实当时要是我再聪明点儿,便能察觉郁苒与我说话的口气,看段岐生的眼神不大对劲。”

“嗯?那时候不过才十二三岁吧?”

“可不。”郁桃嚼着梅子,“那日只有我与母亲入了老夫人房内,郁苒在廊上候着,等我从房里哭着出来,她瞧见我便跟着哭了。”

张锦菱满头疑惑,“站久了脚跟累着了?”

郁桃笑了下,“她哭完后,说了句‘看见姐姐哭,我便忍不住,隔着这般远却觉得和里头的老夫人格外亲近,许是我想祖母了’。”

“你知道吗?其实祖母生前最不爱郁苒这一套,时不时便会敲打一番,让她少把这些滑头用在我身上。”

张锦菱多少有些幸灾乐祸,“早先我就说过,有些事情也怨不得段岐生,但凡是个男人多少便会栽在郁苒身上,柔若无依,又能红袖添香,让人多怜悯。”

郁桃龇着牙,阴森森的笑了下,“可不是呢......我去佛寺的那一晚,看见郁苒在我掌下哭出声,当即忍不住又扇过去一巴掌。”

“以暴制柔,还是有用的。”

“唉......”郁桃丧气的垂着头,“可如今她身怀有孕。”

“最好不过,她为了肚中的孩子,也不敢不交代实话。”

翘楚忽的掀开帘子,朝里头两位姑娘示意,“到地儿了。”

郁桃与张锦菱齐齐收了声,在马车里理好妆面衣裳,方才施施然搭着丫鬟的手落了马车。

她二人头顶幕篱站在马车前,见翘楚匆匆与门房通传的婆子说了几句,三两步迈下石阶,“姑娘,婆子说二姑娘不在府上,今日一大早到寺中祈福。”

“什么山寺?”郁桃挑了要紧的问,“婆子可有说名字?”

翘楚摇摇头,“不曾,这还是我递了一把碎银子才问出来的。”

郁桃挑挑眉,“再给一把碎银子就是,让她说清楚。”

有钱能使鬼推磨,也能使婆子知无不言。其实段家门房的婆子算不得贪财之人,只是翘楚机灵会说话,一句比一句讨喜,银子搭的爽快,她便将知道的一并吐得干干净净。

寺是南贤寺,里头供了观音,晚间不定那么早会归府,只因郁苒有孕在身,嘴巴挑的很,说要去怀向酒楼吃一味做得极地道的松鼠鱼。

婆子听她们说是少夫人从前的闺中密友,顺带热切的给指了路,巷子出去往左走到尽头,外头修了小桥流水,远远听见水声的地儿就是怀向酒楼,少夫人最爱顶上的雅间。

郁桃吩咐赶马的车夫,往此处去。

洛安比之平阳城,更往南些,城中有怀向酒楼这般雅致的地头,还挺让人惊讶。像郁桃和张锦菱这般三句不离白的人,都能体会到其中三分雅意。

堂倌儿肩上搭着块儿白巾子,领着她们往顶头的雅间去,一面攒着笑道:“小的瞧两位姑娘不似洛安人氏,今儿偏巧楼上有位客官定了座儿,赶不及过来,正好紧着给您用。”

外头天色已淡,郁桃心不在焉听着堂倌儿说话,眼睛四处打量,顶楼不过五间雅室。

上楼的空档,拾已旁敲侧击的问堂馆儿,“我们姑娘本是来洛安探亲访友,不巧人不在府上,得了信儿过来酒楼问一问。”

堂馆儿心领神会,呵腰道:“不知姑娘是哪家府上的亲眷?”

郁桃笑了下,说了两个字:“段家。”

堂馆儿迟疑的片刻,她又道:“段家公子是我的妹夫,那位段家少夫人便是我的亲妹妹,郁苒的在何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