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节(1 / 2)

加入书签

现在水煮铺子已经差不多都转移到了江河馆了。

两个月时间的铺垫,这长日县的人也就都知道了郑婉要离开了, 然后水煮去了江河馆的事儿。

不少和郑婉相熟的食客都扼腕, 他们伤心极了。

郑婉来长日县这几个月, 就给他们的美食记忆中刷新了又刷新。

如今她说走就要走了,这可是长日县的一大损失啊。

不过到底人家也是弟弟要去奔一个前程去了。

对于现在百姓来说,能考的一个功名是光宗耀祖的事儿。

可是比什么都来的重要的。

所以大家虽然伤心, 不过也都是表示理解的。

所以倒是也没什么不愉快的事儿发生。

这天陈巧然亲自来了一趟郑家, 郑家正在煮饺子。

今天又包了几百个饺子, 不仅是有猪肉白菜的, 还有玉米猪肉和虾仁猪肉的。

郑婉煮了一大锅, 今天吃完了还可以留一些放在储藏空间里。

开年之后, 大家已经对旱灾越来越能敏锐的察觉到了。

因为从去岁夏末开始就没有再下雨过了。

时间一长, 庄稼都不长。

难免就是不少人都觉得焦虑起来。

即便是县城里面的水也是开始紧巴巴的用。

大家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家的水井也开始打不出水来了。

这样的焦虑弥漫到了县城里面的每一个人。

郑婉有时也想,如果现在自己还在石牛村,面对这样的事儿会怎样。

村里条件更加艰苦,只怕早就因为这旱灾不少人都打在一起也有可能。

每每到这个时候,郑婉就会打开自己的隐藏空间, 去看看那里面几百桶的水,还有近百块的冰,她就会稍稍安心一些。

只需要坚持到他们家走到京城就可以了。

她回忆小说里面倒是也没有提到京城有旱灾的。

而且这男主角一下就是连中三元, 很快就是开始做官了。

皇帝看重他,那他们家自然也就不会和寻常老百姓一样有这方面的困扰了。

郑婉这也就稍稍放心下来。

只不过城里面的木匠是很奇怪的, 这郑家买了那么多木桶回去到底是做什么?

虽然说照顾他家生意他很感谢, 但是也没听说水煮什么的要用到这么多木桶啊。

奇奇怪怪的。

郑婉这个时间听见陈巧然来了, 她自己迎出去。

从上次大年夜之后,两人竟然也有三个月没有见面了。

说来奇怪,但是这三个月郑婉忙东忙西的,倒是也没有察觉到时间过的这么快。

这次是陈巧然自己过来的。

郑婉上去迎接她,“春暖花开了,原本想约你们一块儿赏花吃茶的,但是我最近忙,又要收拾行李,实在是走不开。”

陈巧然眼皮一跳,问到,“这就要走了吗?”

她的话里面都带了点自己都没察觉的着急。

郑婉也没有察觉,她点了点头,“后天就要出发了。”

郑婉苦笑了下,“其实前一周就要出发的,但是手上的事儿一直没忙好,东西收拾起来又乱糟糟的,就耽误到了这会儿。”

“怎么这么着急。”陈巧然问,“去松山县不是最多也就是几日的路程吗?这离府试还有一个月呢。”

郑婉就说,“我们人多呢,这一路走过去停停走走的,又还有姑娘家,少不得要歇歇,我预算是十日到,再加上想提前让席儿适应一下那边的气候,就早些去吧。”

她拍了拍陈巧然的手,“原本也就是想今日去找你和诗诗,和你俩好好告别的。”

陈巧然这会儿心乱如麻,她就说,“母亲让我请你过府一叙呢。”

郑婉皱眉,然后就说,“巧然,不是我不想去,只是你瞧着眼下我这事儿确实是多,若是一去,估计又要耽误一天。”

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陈夫人的好意我心领了,却也不知道是什么事儿,若是事情并不要紧,吩咐一句也就是了。”

郑婉对陈家还是有好感的。

虽然说不如叶家亲近,但是好歹陈家也算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人家。

至少比周家那是好上不少的。

前两日周诗诗也来了一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