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节(2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他就听闻,这个吴老板昨晚上就给京城里头的富商广下请贴,又以家中老人过寿的名义,邀请他们来府中吃一顿便饭。

吴老板亲自开口相邀,若不满足他这请求还真有些难办。

徐家负责听说这事之后,又高高兴兴地进宫说给萧瑾听了,说这些无非就是为了圣上高兴。圣上若是一高兴对他们父子二人改观,说不定往后工部日子都会好受许多。

起码,就算他们敬业程度在六部里头是最没得比的,可倘若圣上能够稍稍偏向他们这一些,一切都不算事,也没人敢拿工部里头的私事对他们指指点点。

萧瑾确实再满意不过了,他再次表扬其这对父子,这段时间,他表扬这父子俩人的频次还是有些高的:

“做得好!以后要再接再厉。”

总算是落得了一个“好”字了。

徐征正高兴着,就又听到圣上接着说了一句:“不过这织布机还得持续改进,如今这样子虽好,却不及朕心中的水平。这一任务还得交给小郑大人,夏国可没有人能人能比小徐大人还懂纺纱机了。”

这……徐征犹豫了之后应下,心里却想着逃不掉的永远逃逃不掉,被圣上盯上了,就得跟以往悠闲的生活道别了。

起码这段时间是别想消停了。且徐征隐约预感,这样的日子似乎只是个开始。未来,他还会越来越苦,没准下次见面的时候,圣上又会有什么新奇的主意……

果然,也不用等到下次了,因为萧瑾已经把下回说的话提前给说了。

叮嘱完了纺纱机之后,萧瑾灵光一闪,顿时又有了心想法,提及了另一个跟民生切实相关的话题:“小徐大人啊,这纺纱机既然已经做出来了,可是还差了织布机。如今的织布机效率也低,若是靠着工厂生产大量的纺纱,却又没有足够的织布机,那织再多的纱也没用。这纺出来的纱又不能穿在身上,你说是不是……”

徐征心里一梗,他真的很想回不是。

萧瑾这么说也怕这混小子犯倔,毕竟他也是有前科的,跟着他那不靠谱的老爹整天胡混,这一回,萧瑾压根不愿意给他胡混的借口:“此事也交给小徐大人了,宜早不宜迟,你今日下去便领人跟你一块儿研究,半月之内,朕需得看到一个结果。小徐大人,你可愿意?”

徐征:“……”

便是再不愿意,徐征还是得答应。不过徐征心里憋屈急了,他觉得圣上实在是有些奸诈了,事情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还要问他同不同意。他要是不同意的话,能把这件事硬塞回去吗?

明显不能。

那问这话不是拿刀往他心窝上面戳吗?

徐征面无表情地忍了:“圣上放心,臣必当竭尽全力。”

萧瑾笑容满面,心想着这皇帝的身份还真是好使呢:“有小徐大人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说完,他又看了边上一言不发的徐庶:“徐尚书在旁边也多给些意见,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们父子二人若能合作,何愁事情做不成了?”

又扯上他了?!徐庶一口气上不上下不下,差点没有憋死。

他什么都没说,竟然也被拉下水了,实在防不胜防。

不得不说,圣上还真的不可小觑。怕他儿子做不出来,硬要扯上他!

徐庶好半天的才回了一句:“微臣领旨。”

答应了就好,答应了就跑跑不掉了。将这两件事情交代完了,萧瑾便开始无情的赶起客人了。

徐家父子二人也不愿意在这里多待,忙不迭地告辞了,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回去的时候还在半道上碰到冯慨之。

冯慨之看了一眼他们过来的方向,这条路……他们方才肯定是去福宁殿无疑了。

这对父子俩这段时间进宫进得可真勤啊。

等人走远了之后,冯慨之才很有危机感地碎碎念:“这不讨喜的徐家人,什么时候跟圣上走的这么近了?该不会是为了争宠吧?”

这可不行!

冯慨之嘀嘀咕咕,对徐家父子没了啥好印象了。

本就有个武状元在圣上面前争宠,如今又添了徐家人,可真是叫人闹心死了。

冯慨之的纠结徐家父子注定是无从得知了,徐家儿子二人回去之后,立马又听说今日又来了不少新府上,想给自家的院子也铺上水泥。

这些人被吴老板给折腾得不清。今日吴宅的这顿饭,与其是为了庆贺老夫人寿辰,还不如说是吴老板自己显摆自己能耐。

看,整个京城也就只有他们家一家铺上了水泥路,还是工部的大官儿亲自带人过来修的,多有面子啊?

吴老板左一句只有他们家有,右一句这路下雨天也不会泥泞,彻底刺激了在场所有人。

谁能经得住这样的刺激呢?又不是家里没钱,味道里修不起一条路。

当天下午,不少富商就托了门路找到工部,说自己也想修路。虽说工部的人报出来的价格实在是有些高,但他们想想吴老板那猖狂样子,仍旧咬牙出了这笔钱。

反正他们又不是没有,他们别的或许没有,但钱可是足够的。

于是,便便宜了工部。

只要是人,或多或少都有些从众心理,见到这么多府上都起来铺水泥路,京城里头的达官显贵也坐不住了。

本还指望着圣上能给他们每家赏赐一些,结果到现在了也没见上头发下来的东西。就在他们指望着能不劳而获时,周边的富商却已经都开始铺路了。

这还得了?他们要是连富商都比不了,往后还怎么相处?

为了赌这口气,越来越多的官宦人家也都修了水泥路。价钱还是一如既往地高,也有人抱怨过,甚至亲自跑到徐庶跟前来说,但徐庶每每听得用心,实则一点不会替人考虑,可谓是屡教不改了。

他们本就是为了赚钱的,赚钱呢,定价多定价少都一样,反正就不能要面子。

连着转了一个月,建厂的钱终于算是凑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