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节(1 / 2)

加入书签

这事儿就交给冯慨之了,工部那边最近都挺忙,抽不出身,可冯慨之却大把大把的时间。

好在冯慨之也不是头一次做这种事情了,轻车熟路的,没多想就答应了。

这次选址就不在城里了,而是在京郊外头,离京城也不算太远,但周边却都是乡下。

这里地方大,能建大上许多的纱厂。开工建厂之后,萧瑾又问了一下纱场那边最新的动静。

其实以杜嬷嬷的本事,萧瑾完全可以当个甩手掌柜。杜嬷嬷虽然管纱厂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已经把这里管理的井井有条了。纱厂里头的各项规章如今也都建了起来,比朝廷之前定的规矩可要全面多了。

萧瑾于是特意去了陈太妃宫里,特意同她分享杜嬷嬷的成绩。

李太妃如今的日子简直不要太舒爽,萧瑾没有后妃,这宫中一切事物皆由她打理。虽说李太妃并不是一个过于强势的人,但她手上有宫权,试问宫里谁还敢不服她?李太妃深知,自己的这些体面都是萧瑾给的,因为越发同萧瑾一条心。

这两年来,不是没有人在她耳边吹风,让她催促萧瑾赶紧成亲,赶紧立后,但李太妃都当做耳旁风、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她看得出来,萧瑾觉得自己年纪还小,根本就不到成亲的时候,就算逼他,也得等他自己长大吧,如今说的太多反而容易激怒圣上让他对着干。

所以陈太妃对着萧瑾的时候都是格外好说话,这次听萧瑾说让她再挑选一批女官,回头管着京郊那边的纱厂,也是毫不犹豫地应下。

至于别的,提都没提。

萧瑾满意极了,心里觉得陈太妃可真是贴心,不愧是他父王留下的一大助力呢。

萧瑾对着第二个纱厂还有些别的打算,他准备在里头挪出一部分的纱放到福田院,回头让他们自己织,卖出多少都算他们自己的。如此一来,老弱病残才有养活自己的本钱。

夏国的纱卖得格外红火,不过短短两月,便隐隐有占据齐国市场的风头了。

齐国皇帝本来还不太在意的,如今看这架势才知道不好,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些夏国人倘若真心与咱们作对,又何必把价格压的这么低呢?这岂不是送钱给别人花,难道夏国的皇帝真的这么闲吗?”

对于这一点,满朝文武都想不通。方丞相倒是猜到了一些,不过他也没有什么证据,冒然说出来的话,以圣上对他的态度肯定是觉得他再胡扯。

到时候他还别在满朝文武面前丢个面子,何苦了?

就连方丞相都闭嘴了,其他人哪敢多话?

好在齐皇也不需要他们附和,不管夏国的意图究竟是什么?但是有一点他知道自己想的肯定没错,那就是——夏国肯定不安好心。

这是他在长久以来的教训中得到的经验。

反正一个夏国扯上关系的准备好事儿。

如今民间都用上了夏国的纱,齐皇对此忧心不已,但是又不想降低本国纱的价格。

这一降,可就没有再涨回去的机会了。可这么放任夏国嚣张,他却又不甘愿。

苦心冥想之后,齐皇动手,给蜀国皇帝朱庭玉写了一封信。

想必厌恶夏国的,应该不止他一个吧。

作者有话说:

轻容纱,出自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纱之至轻者,有所谓轻容,出唐《类苑》云:‘轻容,无花薄纱也’。”

第121章 合作 ◇

◎故技重施惹人嫌◎

齐国与蜀国, 关系并非有多么轻厚,早年间,齐皇甚至对蜀国的领土动过心思。不过, 都说义动君子, 利动贪人,这两人后来摈弃前嫌,也是因为有夏国这块大肥肉在前面吊着, 勾得这两个人情不自禁地坐上了同一条船上。

齐国同夏国的恩怨由来已久,蜀国却不然。

朱庭玉的心思也好猜, 原来蜀国与夏国相差无几,夏国甚至还时不时有求于蜀国,如今夏国蒸蒸日上, 蜀国却在原地徘徊不前,怎能让人不嫉恨?

朱庭玉也就是没跨过心里那道坎儿, 才做出了那么多前后不一的事。

他收到齐皇书信时,正在料理林家军一事。

这林家军自得了薛仁之后,日渐强大,已经与朝廷的正统军无异了, 听说近些日子还四处招揽人才, 似乎是要建立一个国中之国的意思, 把朱庭玉急得直上火。

这里头还有不少他想不明白的地方。若说林家军的名头、实力厉害,他也是早有听闻, 可之前却也没有像如今这样所向披靡, 仿佛是有什么人在背后指点一样。

朱庭玉笃定林檀背后有高人, 却不敢肯定这人究竟是林檀自己找的, 还是夏国那边故意安插的。真要是夏国安插的, 那夏国就真的该死了。

若要对付夏国, 先得让齐国帮忙将林家军这批人彻底歼灭。

因为是齐国求他帮忙的,故而朱庭玉回信的时候也理直气壮地提了要求——他准备向齐国借兵。

齐皇收到回信的时候也是气得半晌没缓过来。

都说夏国最不要脸,怎么他瞧着这蜀国人才是真正的厚颜无耻之徒。怎么着,他若不借兵的话,蜀国难道就不帮忙了?如今两国合作,为的是往长久的利益,又不在争着一朝一夕的长短。

真是自私自利,目光短浅!

前头那占尽了风光的李垣乔也听说了齐皇的烦闷。作为如今的御前大红人,李垣乔自然得替齐皇排忧解难的,是以他便建议道:

“您若久久拿不定主意,不妨回蜀国皇帝一封信,告诉他齐国如今上要对付燕国,下要对付夏国,借不出兵来。”

齐皇哼了一声:“倘若朕这么说,你以为蜀国那群人精还愿意跟在咱们身后做事儿,必然早就一拍两散了。”

他们两国合作乃是出于利益,若是没有利可占,蜀国人保准跑的比谁都要快。

李垣乔笑着道:“您若是不提个意见,他们自然是要跑的,可若咱们这边出了一个好点子,臣不信蜀国皇帝不动心。”

齐皇眼睛一亮:“……什么点子?”

李垣乔探下身,对着齐皇的耳朵低声说了两句。

齐皇越听越是激动,待李垣乔说完,他一把拍在椅子上:“朕怎么就没想出这样的好点子呢?还得靠李爱卿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