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节(1 / 2)

加入书签

清虚被带上来的时候,戚氏正在同姜宛卿嘘寒问暖,崔贵妃则拉着姜元龄的手细细夸赞。

皇后则因瞧不下去崔贵妃对姜家的那股子亲热劲儿,冷脸离席。

一声惨叫打断了筵席上的歌舞升平,清虚被五花大绑押至尊前,高声哭喊:“陛下,臣与各州府的人素不相识,怎么可能结交外臣,臣是被陷害的!”

刘锟沉声问:“若国师是被冤枉的,为何右肩上这道伤痕与私会贡使的黑衣人身上留下的一模一样?”

行宫地方不算小,奈何一时间人来得实在太多,各地贡使皆挤在一处院落。

贡使是代表州府送贡品入京的六品官员,多是选能言会道之人,在上贡的主职之余,也要替自家太守结交权贵,所以在京中肯定会四处走动。

但这种走动皆不能放在明面上,因为皇帝最忌讳近臣结交外臣。

皇帝面沉如水,清虚重重地磕头:“臣冤枉,臣当时经过花园,忽然一支冷箭射来——”

莫雪松喝道:“休得胡言,箭伤与刀伤岂能一样?”

清虚叫道:“那支箭上绑着一把刀!臣瞧得清清楚楚!”

皇帝望向刘锟,刘锟回禀:“箭要借助羽翎才飞得远,若是绑上一把刀,即便射得出去,一来射不远,二来射不准,更别以箭带刀,在人肩上留下同样的伤口,世间绝无此种箭术。”

清虚绝望大喊:“有,真的有!”

姜宛卿透过象牙屏风镂刻的缝隙看着这一切,心里附和一句:是的,真的有。

比如风昭然身边那位神箭手。

从她这个位置只看得见风昭然的一截侧脸,他的鼻梁挺拔清正,面上没有什么表情,脸色依旧带着点苍白,身形端庄雍容,谁也看不出他身上有着和清虚身上一样的伤口。

莫雪松呈上另一项证据:“这是在国师房中搜出来的,京城钱庄的银票,总共一万两。”

国师是天子近臣,没道理随身揣着这么多银票,显然是到了行宫之后才得的。

清虚一脸惊恐,连声说自己根本没有见过这些银票。

皇帝已经不再看他,向殿上某一处喝问:“这些银票是谁的?”

那边的人迅速离席而起,跪伏在地,纷纷陈述自己的清白。

在这些人当中,姜宛卿看见一个眼熟的面孔。

南疆贡使。

上一世姜宛卿见到他的时候,已经是风昭然登基之后。

那时京城百废待兴,朝中一片乱麻,风昭然亲自任命了一批官员,其中最要紧的户部就交给了新任侍郎张述。

只是没想到张述还当过南疆贡使……

一念及此,姜宛卿明白了——昨夜风昭然就是去见张述的。

还有,她知道终于风昭然那些钱花到哪里去了。

全花在了南疆——给了越婕妤的弟弟、也就是风昭然的亲舅舅,越先安。

上一世就是越先安率十万精兵追随风昭然,一路打到京城,最终为风昭然打下了江山。

“这些人胆敢在父皇的好日子里给父皇添堵,实属罪大恶极,理应处死。”

庆王道,“不如全拉出去砍了,以儆效尤。”

这个建议得到了皇帝首肯,皇帝道:“庆王杀伐决断,大有朕当年之风。”

庆王的封地在庆州,庆州亦有贡使,此时抖得如筛糠一般:“陛下开恩,王爷开恩,臣对陛下与王爷忠心耿耿,从未靠近过国师半步——”

他的话没能说完,庆王一把拔下刘锟的刀,向他斩下。

血溅上庆王的脸颊,他不甚在意地抹了抹,向皇帝道:“儿臣回头就给庆州太守去封信,像这种贪生怕死之辈就不要送到京城来丢人现眼了,没得坏了父皇的兴致。”

风昭然开口:“七弟,今日是父皇寿诞,当庭杀人,到底不吉。”

“怎么会?只有皇兄这般迂腐书生才有这种老套念头。”庆王道,“灯笼是红的,吉礼是红的,血也是红的,父皇天生神力,有万夫不当之勇,怎么嫌这点血?”

“哈哈哈哈,不愧是朕的景儿!”皇帝仰天大笑,“以血入酒,方显英雄真味,来人,备酒!”

御前近侍皆知道皇帝的习惯,取了金杯就去接那庆州贡使的血。

庆王道:“糊涂,此等低下之人的血,焉配进陛下的龙腹?国师的血,才好化酒呐。”

清虚死在席上。

清虚从一介游方道士爬上国师之位,尊荣得享,如烈火烹油,夸耀无限。

当他将无数女人送入宫中为皇帝配药之进,一定没有想到,他自己的血肉也会有入药的一天。

姜宛卿没有再看下去。

屏风后有很多女孩子都快晕倒了。

但崔贵妃不容任何人离开。

崔贵妃道:“各位都要看好了,这便是触怒天子的下场。”

那位被触怒的天子已经在血酒中得到了很大的欢娱,高声宣布庆王是他最喜欢最骄傲的皇子,他要为庆王赐一桩婚事,让庆王与姜家长女择日完婚。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