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节(1 / 2)

加入书签

是银宝。姜宛卿忍不住拿手揉了揉她的头:“找你娘。”

银宝有点害羞。但小孩子和小兽很像,仿佛天生便能识别善意与恶意,她开了门, 红着脸往厨房跑, “娘,娘,有人找!”

方嫂系着围裙,两手面糊, 从厨房里出来,脸上半带着不耐烦:“谁啊?”

姜宛卿微笑道:“我听人说你家里的腊肉做得最好, 鸡也养得不坏,想跟你买点腊肉和鸡蛋。”

鸡是金宝银宝喂的,因此鸡蛋能卖出去两姐妹皆能分到几文钱,当下两个女孩子都一脸激动,毕竟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养了鸡, 鸡蛋都是挑到城里去卖, 像这种找到家里来买的还是头一回。

方嫂洗了手, 问她:“要多少?”

姜宛卿:“你想卖多少?”

方嫂:“……”

到算账的时候, 方嫂道:“一共一百九十文。”

姜宛卿数出去两百文。

方嫂:“你是不识数呢, 还是有钱在老娘这里显摆?”

“你是傻呢还是瞎?十文钱有什么好显摆的?”姜宛卿道,“那十文钱是给小姑娘的,辛苦她给我开门。”

方嫂上下打量她一下:“我是不是认得你?”

姜宛卿看着方嫂, 心情好生复杂。

上一世, 方嫂于次年六月亡故, 那时正是黄河泛滥之时,风昭然前往姚城治水,命宋晋夫送姜宛卿回京城,姜宛卿离开此时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参加方嫂的丧礼。

金宝爹是长年在桐城做工的,在家的日子不多,不便照看两个女儿。姜宛卿便打算带金宝和银宝上京。

但金宝爹说已经说好将姐妹俩送到桐城亲戚家教养,姜宛卿只得作罢。

那时到处都在下雨,整片方家村笼罩在迷离的水汽当中,姜宛卿坐在马车里回望,所见便是一片朦胧,再也看不到方嫂那道灵活的身影。

时光倒流,一切重来一遍,姜宛卿看着活生生的方嫂,只觉两世光阴滔滔如海,浩荡流过。

真想去抱一抱她。

姜宛卿最终忍住了,微笑道:“我叫姜宛卿,从前不认识,眼下认识也不迟。”

“你这人倒是挺对我胃口。”方嫂拿油纸包了几块蒸糕,“我才做的,路上垫垫肚子。你住哪儿?多大了?成家没有?”

姜宛卿:“……”

和上一世一样,方嫂只用一炷香/功夫就迅速摸清了姜宛卿的家底。

姜宛卿没敢告诉她真实身份,只说原来是住在姚城的,丈夫因为不受父亲待见,被远远地打发到山那边的荒宅里来。

“嗐,老话说得好,上什么样的山砍什么样的柴,怎么样都有活法的。”

方嫂教导姜宛卿,无论是什么境地,人首先得养活自己,所以不管之前是做什么的,首先要学会种地种菜,还有养猪养鸡。

上一世方嫂也是传授了不少经验给姜宛卿,姜宛卿当时不敢指望还能再回京城,已经动念在这里做长久打算,说好让方嫂帮她孵一窝小鸡出来养。

只是小鸡还没孵成,方嫂便去世了。

而今姜宛卿已经知道在此地再长也不过再待七八个月,自然不准备再做那些无用的准备。

今日太阳难得地好,她习惯性地往屋檐下一坐,一面和方嫂聊着闲天,一面和金宝银宝分着把蒸糕吃了。

暖暖的阳光晒在三人身上,让方嫂有一种“这么着好像非止一日”的错觉。

姜宛卿回程的时候,不单带着鸡蛋和腊肉,还带着蒸糕。

“男人都是这样,自己不肯动,只知道指使女人出来。”方嫂道,“这两块你自己路上吃,别带给他。还有,男人都是贱骨头,你性子别太好,该抽打的还是要抽打,打上几回就好些了。”

“……”

姜宛卿:我不敢。

回去时因为提着东西,走得比来时慢了些,在山间看到日头一点点偏西,急忙往前赶路,完全忘了要“捡肉”的事。

忽地,不远处传来“笃”地一下轻响。

这声音姜宛卿熟。

上一世但凡有这样的声音,定然便有猎物。

她循声找过去,果然见到一只野兔歪在大树下,腿还一抽一抽的,尚未死绝。

姜宛卿快活地捡起了兔子。

全没有注意到,大树上方轻轻盈盈蹲着个少年。

*

快到荒宅的时候,姜宛卿看见了一点灯火。

夜色庞大,她起先以为是屋子里的灯光。

走到近前,才发现是一只四方的灯笼。

灯笼提在风昭然手里。

风昭然身披玄狐斗篷,站在风中,也不知站了多久。

上一世也是这样,姜宛卿每每回来,便会看到风昭然在院外。只不过那时节气已经转暖,白日也变长,每次都是黄昏,风昭然并没有提灯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