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节(1 / 2)

加入书签

“知道啦。”姜宛卿笑着答,“要找什么自然会问殿下要的。”

风昭然微微一笑,这才去了。

姜宛卿怕他再度去而复返,拿着抹布装模做样擦拭了好一会儿,确认他没那么快回来,这又重新开始找。

屋子里的陈设极其简单,唯有一床一桌一椅一柜,都是从废墟里东拼西凑捡起来的,全凭风昭然无师自通了木匠的手艺,给三条腿的椅子装上了第四条腿,椅子才得以站稳。

未未说印是落在一方绢帛上书。

未未不识字,绢帛上写了什么他完全不知道,只认得那是越先安的印信无误,毕竟三年前他就是拿着越先安的手书来到了风昭然身边。

可姜宛卿在屋子里翻了个底朝天,连枕头和被子里都搜过去了,也没找着什么绢帛。

这时她听到了脚步声,还有猫叫。

她急忙放下枕头,开始扫地。

风昭然抱着两只小猫走了进来,小狸花和小橘各盘踞着他一只臂弯,脑袋好奇地张望。

“找到了么?”风昭然问。

姜宛卿一惊:“……找到什么?”

风昭然和颜悦色地:“不要光在屋子里找,屋外也可以看一看,比如窗子外头。”

“……”

姜宛卿和他对视了半晌,终于还是扔下扫把,在风昭然的注视前,绕到了外面窗子下。

窗下有块大石,大石上覆着枯草,拔开枯草,就见大石上放着一根细细的毛笔,一块略微平整的石头。

姜宛卿非常肯定,她从来没有从方家村带回来过毛笔。

她拈起那支毛笔细瞧,笔杆是细竹做的,还泛着一点青色,显然是院子里的。

“这毛呢?”姜宛卿忍不住问。

屋内的风昭然走到窗前,把两只猫往前略送了送。

两只猫仰头看着他,各自“喵”了一声。

“……”姜宛卿,“你从它们身上拔毛?”

风昭然:“用梳子一梳便有不少,用不着拔。”

笔尖被染上了朱砂,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不知道是哪一只的多一些。

姜宛卿真是服了:“猫毛也能做笔?”

“勉强能用吧。”风昭然道,“本来用兔毛更好,但全被你拿去做褥子了。”

姜宛卿:“……”

她放下毛笔,拿起石头。

石头中间微凹,里面似墨汁,但呈鲜红色,乃是御笔朱批特用的朱墨。

未未看见的印章,是风昭然画的。

要找一块微凹的石头不难,但,“你哪里来的朱砂?”

“五妹妹以为孤这些天在后山挖什么?”

“……”姜宛卿喃喃,“朱砂这种东西,是随便一挖就能挖得到的吗?”

“原也不是稀奇之物,何况地志有云,落阳山多产朱砂雄黄,以阳气盛著称,因此得名。后来是建了藩王别院,将落阳山划为猎场,挖朱砂雄黄的人才少了,年岁日久,渐渐不为人所知。”

姜宛卿忽然想到了他在交出监国之权后整日坐在书房看地志,她一直以为那是他闲居无聊,所以看些闲书来打发时间。

她又一次忍不住怀疑:“难道你早知道自己会被贬谪到此处?”

“孤非神人,焉能未卜先知?”风昭然抚着怀里的猫,“只不过孤无论贬谪到何处,太子名头一日尚在,便一日不会受太大委屈。孤的父皇与七弟可不是想让孤出来享福的,自然要找个不拿孤当太子的地方,还有哪里比庆州更合适吗?”

……所以他是把庆州全境的地志都看过了?

并且还记得?

“……”

姜宛卿沉默了。

她居然试图在这个人面前玩些花样,真是班门弄斧。

朱砂要用来写字,需得用白酒再加上白芨调和。

前几日吃饭的时候,姜宛卿和未未欢快吃着麻辣兔丁,称赞这道菜味道殊胜,然后风昭然便说了一句:“若是有白酒会更好吃。”

未未第二天便兴高采烈地撺掇姜宛卿去买白酒。

当时出门前,风昭然又让她带些白芨回来。

白芨清毒止血,村间院落都会种上一些,未未打猎之时也常用它,很是眼熟,当天便从方嫂家的石阶下挖了一株回来。

他什么都安排好了,宛如细针刺绣,一切密不透风,又无声无息。

也难怪未未要被他骗得团团转,她也根本没有反手之力好吗?

姜宛卿坐在大石上,一脸麻木:“……你都把这些东西藏起来了,为什么还要告诉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