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6节(1 / 2)

加入书签

按照她原本的安排,宋延和宋晋夫将在她“投河”之后奔走呼号,徒劳无功地打捞个三五天,最后为姜宛卿立一个衣冠冢,父子俩含泪回京。

世上从此再没有太子妃,姜宛卿从此自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岭南的荔枝,南疆的酒,江南的月……只要她想,都可以拥有。

但今天晚上这一出又一出的,完全没给父子两人呼号的机会。

宋延把姜宛卿送回房中,姜宛卿呆呆地坐着,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的,看样子也不是问话的好时机。

父子俩互相看了一眼,离开的时候,宋延拍了拍姜宛卿的肩,长叹了一口气:“卿卿啊,要不,还是跟着殿下吧,别折腾了。”

……反正再怎么折腾,也折腾不出太子的手心。

姜宛卿心里想的不止这个。

她以往再怎么折腾,都是她自己的事,现在眼看把那场大战都折腾进来了。

杨遵义已死,消息很快就会送到京城,风昭然没有时间去丰城悄无声息地起兵,当夜便宣读了杨遵义诸般罪状,还在姚城县衙粮仓下起出了五万两白银,正是“杨氏一系多年来贪墨”所得。

这个夜晚注定无法平静,南疆军全体出动,姚城官场但凡叫得上名号的官员全被从床上拉起来,关进了大牢,家产一律充公。

快马星夜向丰城疾驰,前去调兵。

风昭然决定以姚城为大本营,三日之内集结兵马,剑指京城。

无论上一世还是现在,姜宛卿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有可能和这场战争有关系,她上一世心心念念只求风昭然平安顺遂,这一世把这个愿望换给了自己——远离皇宫保平安。

她从头到尾想要的都只是个人的自由,完全没有想过要祸乱苍生——虽然她不想承认,但张述看她的眼神完全像是在看褒姒再世。

姜宛卿整个人一哆嗦,她可从未有过被人骂上千年万载的大志。

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里跟芙渠窝在一处做针线。

杨遵义死了,芙渠痛哭了一场,不是伤心,而是高兴的。

再也没有人会在她身上留下那么多伤痕,再也没有人随时都会把她打得半死。

蒋氏去桐城的真相姜宛卿也告诉了芙渠。

芙渠听完呆了片刻,然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就像是把生命中所有的灰烬都吐出了生命之外。

姜宛卿在姚城拿姜家的名头被人众星捧月这么久,再加上姚城官员个个都贪得满坑满谷,官眷们出手巴结时分外大方,让姜宛卿在一年不到的功夫就攒起了一批厚实的家底。

她取出一部分给芙渠,“那些欺负你的人都没了,你以后好好过活,只要不是大手大脚,这些钱够你安安稳稳过到下辈子了。”

芙渠却没接,“扑通”一声跪下:“芙渠想跟着娘娘。”

那天姜宛卿“投河”,芙渠自责最深,她认为姜宛卿当真是要殉情而死,而自己却被姜宛卿骗去无量观取东西。

姜宛卿心说你跟我做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明天在哪里,但芙渠脸上满是泪痕:“我不想再待在这里,这里太……我想换个地方,只要不是这里,哪里都好。”

姜宛卿想了想:“罢了,你就先跟着我吧。”

天大地在,总能找到安置芙渠的地方。

芙渠欢喜得不知该怎么报答才好,绞尽脑汁,又是做衣裳又是炖汤,让姜宛卿送去给风昭然。

姜宛卿直接把衣裳放到一边,然后揭开汤盅尝了尝:“味道还不错。”

芙渠细数自己在汤里放了多少滋补药材,“殿下这几天几乎是日夜不眠不休,这汤正好……”

话没说完,就见姜宛卿自己端起汤盅,把汤喝了。

芙渠:“……”

“殿下在忙,别去打扰。”姜宛卿道,“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安安静静,不添乱就是有功了。”

风昭然现在有多忙,她完全可以想象。

他的忙碌里应该有她不少的功劳……

直到大军集结完毕,未未告诉姜宛卿第二日清晨便要出发,姜宛卿才让芙渠再炖了两蛊补汤,端着往风昭然房中去。

先在门外给了守在阶前的未未一盅。

未未那碗是甜汤,喝完眉开眼笑,“姐姐东西收拾好了吗?别忘了多带点糖。”

姜宛卿答应了,走到房门前,正要叩门,就听张述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姚城自古便有通渠之便,向来富庶,而今又宰了数十头肥羊,所获颇丰,再加上治水功成,河运畅通,姚城进可攻退可守,乃是最最稳固之地,殿下若是为娘娘计,将娘娘留在姚城是最稳当的。”

姜宛卿心头一跳,大为赞成,立刻把耳朵贴到门板上。

就听风昭然叹了一声:“不成。孤不在她的身边,孤怕她又做傻事。”

姜宛卿:“……”

不会的,绝对不会的,殿下你安心去吧!

“可娘娘是女子,随军而行,殊为不便。”

“无妨,她跟在孤身边就好。有孤在,她向来最是安份,绝不会惹事。”

里面的张述沉默了一会儿,大概是忍无可忍,道:“娘娘确实是不惹事,一旦惹起来,天都要塌下一角。”

“张卿,丰城虽有铁矿,但不事农桑,不兴买卖,所能供应者唯有军械而已。我们当初选在丰城,只是因为陈卿是自己人罢了。”

风昭然道,“而且从丰城北,一路途经三州数十府,每一府都是阻碍。但从姚城走河运,只消十日便能直抵京城。我们都知道若是起事,姚城比丰城好上十倍,但在姚城动手,风险太大,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这次全因太子妃之故,我们才铤而走险,一举拿下了姚城。张卿,你与孤皆欠太子妃一声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