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节(2 / 2)

加入书签

姜宛卿忍不住笑了。

他们才是她最亲的家人,无论她是什么样子,无论她身在何处,他们都会陪在她身边。

她挥退了左右,让宋延先卸了冠,也让宋晋夫宽了外袍,自己倚榻而坐,三个人松松散散地,聊起了接下来的安排。

这一聊就是半天,又到了服药的时候,宫人叩门进来送药。

姜宛卿如今喝药已经喝得麻木了,端起来就跟喝水似的喝完,问宋晋夫:“芙渠怎么样?”

“好着呢,如今在给母亲打下手,她到底是官家小姐出身,不单识字,还会记账,有她在,母亲可轻松多了。”

芙渠发愿要跟着姜宛卿,服侍姜宛卿一辈子,所以姜宛卿没让芙渠跟着入宫,芙渠很是黯然神伤,觉得是自己不配。

其实是姜宛卿知道自己早晚要离宫,所以一开始便把她托付在宋家,拜托舅母,若是有合适的姻缘,不妨给芙渠留意。

只是芙渠无心嫁人,并且不肯吃闲饭,如今倒成了镖局里半个内当家,舅母辛苦一世,终于能清闲下来。

第二天,姜宛卿去了一趟铺子里找结香。

风昭然有过姚城的经验,安置起灾民来很有一手,京中已然安定如初,结香的铺子也重新热闹起来。

姜宛卿坐在楼上的雅间,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听着结香嘹亮的嗓子招呼客人,四下里全是人间烟火,热汽腾腾。

她慢慢地喝了一杯酒。

现在的身体已经连一杯酒都受不住,喝完便剧烈地咳嗽起来。

结香正捧着托盘进来,赶忙放下托盘,给姜宛卿又是倒水,又是顺背:“小姐这是怎么了?天儿这么冷,着凉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是着了点凉,迟迟不见好,打算出城养病。”姜宛卿道,“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所以先过来看看你。”

结香呆了一下,然后慢慢地在桌边坐下,愣愣地瞧着姜宛卿:“小姐,你是不是要去很远的地方?”

姜宛卿在她脑门上弹了一下——这丫头做了几年生意,脑子倒是比从前好使了不少。

“你和阿虎两个人磨磨叽叽的,也不知什么时候能成亲,我不等你了,这家铺子从今往后就记在你的名下,权当是我给你的陪嫁。”

结香这下眼泪都快出来了:“小姐,你是不是不打算回来了?”

“别瞎说,你把店好好开着,说不定我什么时候就回来了。”

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二十年,也许,是五十年……时间那么漫长,等到风昭然忘记她这个人,等到京城也忘记了她这个人,也许她还会回来看看。

“可得好好开店啊,”姜宛卿道,“我可是要指着这间铺子才找得到你呢。”

结香扑进了姜宛卿怀里,哇哇大哭,把底下催菜的声音全当耳旁风,一副打算直接关张的模样,“我不管,小姐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上回我没跟上你,这回我一定要跟上!”

姜宛卿好了好半天才把这位老板娘哄好,从铺子里离开的时候,外头已经是华灯初上。

时间能抚平一切,京城的夜晚灯火如倒转的星辰,战乱的痕迹已然消失不见,仿佛一切都从未发生过。

姜宛卿忽然很想把这座城走个遍。

她从来不觉得自己喜欢京城,可到了离开的时候,居然还会有不舍。

这里留下了她太多的记忆,她仿佛在灯光中看见了小小的自己牵着小娘的手看花灯,也看见了少女时代的自己带着结香坐在马车上,还看见了灯火璀璨,两个戴着神魔面具的人相偕走过长街。

那明明是姚城的景象。

姜宛卿叹了口气,最终还是屈服于冬日的寒风,上了马车。

马车驶过长街,马驶过她准备抛下的、属于京城的所有光阴。

*

两天后,观礼的外官陆续离京,沈怀恩也准备回姚城。

皇后同沈县君交好,亲自送出城外。

送别沈氏父女后,皇后思及母亲的陵墓就在附近,便在御林卫的护送下,前去祭拜母亲。

周小婉被追封为平国夫人,乃是一品命妇,坟茔按制修葺过,除了修建了墓道之外,还有两排松柏环绕着坟墓,宛如忠心耿耿的侍卫。

皇后睹目思人,挥退了左右,独自一人守在坟前。

皇帝临走前,再三交代宫人与御林卫好生侍候,大家也不敢远离,就隔着一片松柏,透过枝叶,可见皇后娘娘今日所穿的朱红外袍,在一片苍翠间分外显眼。

半个时辰过去了……

一个时辰过去了……

两个时辰过去了……

皇后一动不动。

宫人们不敢上前,又觉得不对劲,终于有个胆子大些的,上前请示:“娘娘,天冷,风寒,该回宫了。”

皇后没有回答。

宫人又说了一遍,松柏后依然没有声音。

此时众人都生出警觉,御林卫冲到坟前一看,只见长风过处,只余一件朱红外袍覆在墓碑上,看上去像是一直有人站在坟前。

“不好啦,娘娘不见啦!”

宫人惊慌奔走,四下搜寻,一无所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