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47(1 / 2)

加入书签

</p>

</p>

本土的米歇尔·布朗,听闻是最近两年的法国影坛新宠人气王,就差一个足够分量的奖项加冕……得,这基本也是没戏了。

倒是87年的第40届电影节,最佳影片《在撒旦的阳光下》是在强烈争议声中获得的奖项,而且这个奖对法国影坛具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意义:上一次法国电影在康城电影节获奖时间,是1966年,距离87年足足21年。

再下一次法国电影获奖,亦是21年后的2008年。

这间隔时间完全一致,巧合得让人忍不住猜想他们是为了捧自己人,而强行在87年的第40届电影节上无视争议强行颁奖。

至于87年的最佳男演员获得者,则是意大利的一位曾经获得过康城影帝的老牌男演员,不过已经因为多次票房扑街和婚外情绯闻而有所“过气”,兼且拿来冲奖的电影还同时投了奥斯卡那边。

很好,最佳影片有着极大争议,而最佳男演员的最强力竞选者,又是早就已经拿过一次康城影帝、还想一心二用地用同一部片子去争奥斯卡奖项的非本土人士……

这么一来,只要苏韵针对这些点使劲出力,说不定就能让这一届的评委会为了平息民怨,转而牺牲一下这些非自己人,立出一个更吸引火力的靶子转移视线——例如“第一个华人康城影帝”这种一看就知道必然会引发一场血雨腥风的称谓。

没办法,即使是不怎么迷信的苏韵,也是不得不承认张榷嵘的奖运真的不怎么样,幸运值基本是送给了和他合作同一部戏的男女演员,送出了一个又一个各种奖项的影帝影后不说,他自己倒还很是淡定又无奈地凭实力在颁奖礼观众席里一坐不起稳如泰山……

苏韵自己就是靠着公关起家而拿到的各类奖项,自然是不会让手底下的自己人吃公关不力的暗亏,相反,是更会在前面成功例子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加以创新,去继续和那些为了肤色这个可笑理由而可以泯灭良心的“艺术家评委”拼个你死我活。

尽管她亦并不觉得奖项能代表什么,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奖项还是代表着一个艺人的职业生涯评价——于是,那些为了保持自己人优势的奖项对上为了获得一个国际性大奖而拼命的艺人,无疑就是一场又一场永远都不会停止的无声斗争。

本土影片有着本土优势和私底下的偏爱照拂,这无论在哪个奖项评选上都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苏韵暗自叹息了一声,随后又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笔,提醒自己再努力去提升香江金像奖的价值。

毕竟从她一开始要违背自己本意,去选择一个尽量融合与世人眼光的道路时,也就注定了她必须要在努力赚钱腾飞香江本土、增强硬实力的同时,也要尽力去发展其文化事业的软实力。

一个足够分量的国际性奖项,总是能使众多电影从业人员为此疯狂——而亚洲,至今未能成就出一个称得上足够分量的国际性奖项。

苏韵会做出用《爱情天梯》去为张榷嵘拼一个华人影帝的决定,除了是为了增强自己这边的人的“实力评估”之外,也是为了在最有可能的情况下,去圆他和许多人这一个遗憾的梦。

毕竟《爱情天梯》这部电影在根本上来说,最亮的点就是两个:故事的凄美动人和男主角的抗争、努力以及深沉如海的爱意,而后者更是这一个故事之所以会如此凄美动人的最主要成就者。

当所有的光彩都尽量集中在一点,然后又遇上天时地利人和,可能,就能去冲破那些不应存在的所谓规则。

而等到这些逐渐升起的新星熬了出来,再辅以足够的经济和文化实力以及政治的扶持之后,金像奖的分量便也会随之逐级提升,最终达到她的意愿目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