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2(1 / 2)

加入书签

</p>

</p>

果之后就发现,实际上这玩意早就有了,马鞍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普及开来,要不然凭什么大汉能够将匈奴反复吊打呢?至于马镫,也是东晋那会儿就出现了双镫,没办法,那会儿北方已经被胡人占据,南方原本就缺马,以至于一帮士族想要装叉都只能坐牛车,为了平衡骑术方面的差距,更能够让人在马上保持稳定的双边马镫自然也就出来了。杜荣之前之所以没意识到,是因为他出门都是坐马车,谁会在拉车的马上放马鞍和马镫呢?

虽说大唐如今尚且没有对外作战的意思,但是马蹄铁的出现还是让兵部大喜过望,这玩意虽说暂时用不上,但是趁着这个机会给大唐骑兵普及,以后用的时候就方便了,毕竟,渭水之盟对于李世民来说,简直就是如鲠在喉,以李世民的性子,不报复才怪。无非就是大唐现在腾不出手来,等到大唐抓住机会,突厥那边定然是要打一场甚至是好几场的,到时候这些钉了马蹄铁的马可就派上用场了。

为了防止这事被传播出去,叫突厥那边的细作知道,因此,即便是杜荣有功,这事也暂时压了下来,等着未来灭了突厥,再论功行赏。

杜荣在这事上倒是不着急,他跟赵浩混在一起,很快就开始为了发财的事情折腾起来。之前盐糖的事情,他是真没捞到多少钱,原本想着搞蜂窝煤,但是他忽略了一点,这年头人工虽然便宜,但是在开国初期,人丁稀少的时候,想要找到足够开矿的人,你到哪儿去找呢?没有机器作业的情况下,蜂窝煤这玩意就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得有足够的人手和足够的场地才能施展,结果如今大家都忙着秋收,秋收之后,朝廷还有徭役,再冷一点,没有厚衣服的人家更是连门都不会出。而且,这年头又不像是后世,出去打工是正常操作,你想要招工,消息能传出二十里都算你宣传够卖力!

杜荣跟赵浩商议了一番,就发现,这事还真急不得,最好是等到来年蝗灾的时候,招那些流民干活,连工钱都不用出多少,只要管饭就行,所以,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先积累足够的资本。

之前赵浩不知道有别的穿越者的存在,所以准备缓缓图之,但是如今这个情况,再缓缓图之,说不定就要被别人抢占先机了。

原本赵浩准备搞肥皂,结果尝试着做了一批,核算了一下成本之后,就被杜荣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这会儿大家用的多半是各种澡豆,以豆粉为主,按照不同的用途配合各种香料。没钱的就是用几种豆粉混在一起,有钱的就可以配上各种名贵香料。按照他们制作肥皂的成本,差不多用不起澡豆的人,也未必用得起肥皂,肥皂是需要用油脂的,难道油脂还能比豆子便宜不成?所以,在这个时代的中产往上这个阶层,肥皂是很难打开销路的。

至于民间,也不是没有洗涤用品,不讲究的用草木灰,讲究一点的用皂荚还有无患子。这年头的纺织品其实质量很差的,别看后世考古,说什么出土的丝织品如何轻薄,实际上这跟这个时代的蚕种还有纺织技术有关,如今的蚕种吐出来的丝就比后世经过多次筛选培养的蚕种吐出的丝细,织出来的料子自然轻薄。但是相对应的,这些布料也很较弱。就像是后世那些奢侈品从来没考虑过清洗一样,这年头权贵人家的衣服也是不考虑清洗的,像是王公贵族谁穿洗过的衣服,那是值得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一笔的。而对于寻常百姓,他们没这个不洗衣服的资格,那就只能少洗,而且一般也就是漂洗,好一点的料子还得浆洗,要不然的话,衣服洗坏了可就没得穿了!

所以,暂时来说,肥皂真不是什么必需品,或者说,生产出来了,可能销量并不会非常美妙,反倒是研究一下提高织布效率产量的纺织机更靠谱一点。

这两货混在一起之后,他们实际上就已经被人暗中盯上了,毕竟之前两个几乎不会有什么交集的人凑在一块,难免叫人怀疑。就算说有什么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的说法,但是,这两人之间身份背景相差也实在是太大了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