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5(1 / 2)

加入书签

</p>

</p>

嘛,实际上儒家并不算强势,因为南北朝那会儿宗教的崛起,如今这个时候,反倒是佛道两家比较强势,儒家嘛,就是个弟弟!何况,这会儿在甘露殿,就算是有起居注,那也是内廷的,这些话谁敢传出去。甚至,就算是李泰也不会没事说出去,因此,这会儿不光是李承干,连李泰都跟着站起来俯身下拜,表示自己受教了。

等到几个孩子各自告退,长孙皇后才说道:“二郎今日怎么说起了汉朝之事?”

李世民有些惬意地张开双臂,任由长孙皇后帮着他更衣,口中说道:“不过就是心有所感而已,高明是太子,总不能只知道仁义道德!他如今跟那玄微交好,这就很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身边得有不同的声音,才能不被人糊弄了,哪怕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但是总比别人怎么说,就怎么信来好!”

李世民也是听一帮穿越者的言语听得多了,穿越者嘛,早就不相信什么儒学了,他们笃信的是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放在后世学校里头,文科生很多时候都是要被鄙视的。他们虽说不会在大庭广众下说这些,但是平时的时候难免透露出来,李世民听得多了,自然也就觉得这些的确有些道理。毕竟,虽说如今许多当官的都是学经义的,但是真要是做事,这些经义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就算是教化一方,他们都干不好呢!因为,他们的教化只肯针对上层,也就是那些中小世家,最多再加上当地的豪族,至于下面的寒门还有寻常百姓,想要接受什么好的教育,那是想也别想。

李世民也从一帮穿越者嘴里知道了如今科举的弊端,如今科举想要上榜,需要的是营销自己,光会读书没有用,你得先想办法出名,先拿出一些作品出来,打出自个的名头,然后再到处行卷,给那些达官贵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那么,这才有可能上榜,你要是真的以为科举就是拼学问,拼能力,那你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像是当年房玄龄,他能举进士出身,不就是因为他其实是清河房氏出身吗?家里早早就给他将名声营造了起来,这才在科举中一举上榜。你看看自从科举开办以来,能够上榜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这里头的猫腻了,反正是跟寒门学子没什么关系的。

因此,李世民已经准备对科举进行改革,这会儿改其实阻力并不会很大,因为科举其实还没正儿八经举办几次,关于科举的规矩本来就经常在变,还没形成定例,所以李世民还可以好好改一改,甚至取消这几年的科举,先想办法让寒门学子读书的比例提升上来才行。另外,科举的科目也要改一改,加大明算、明法的比例,至于明经和进士科干脆将人数再精简一些。

这些李世民也就是藏在心里,还没有对外宣布,如今他需要做的就是先解决突厥的问题。

李世民将玄微递上来的条陈拿到朝堂上之后,果不其然引发了朝堂上的争论,像是原本天策府的旧臣对于这样的做法都是比较满意的,他们多半是军功上来的,削弱敌人,那不就是提升自己吗?大唐跟突厥迟早会有一战,趁着如今这个机会,正好可以好好给东西突厥放一放血,到时候大唐再征讨突厥的时候就能省掉不少麻烦。另外一些就是属于那种本身就具备相当战略眼光,或者说对突厥没什么好感的,比如说魏征,一直以来,魏征秉承的理念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他在对突厥的问题上,一直表现得比较强硬。这会儿既然有这么好的办法削弱突厥,还不用废自家多少力气,甚至还能赚上一笔,这哪有不能干的道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