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1(1 / 2)

加入书签

</p>

</p>

崔莳心中一动,不免想要打探一二:“某当日作这《三字经》,本想着能教化一方,让大唐更多蒙童能够早日识字,不过,如今看起来,朝廷似乎并无多推广的意思!”

李承干犹豫了一下,然后他琢磨一番,压低了声音,说道:“这事,某倒是知道一二!”

崔莳精神一振,当下问道:“还请高公子赐教!”

李承干轻声说道:“若是其他人作了这《三字经》,自然能得到很快推广,偏偏公子你出身清河崔氏,这《三字经》要是传播天下,大家都知道崔公子你,又有几个想得到,其实是朝廷在推广此事呢?因此,之前有人提了个建议,朝廷如今私底下也在准备编纂一本新的启蒙书籍出来呢!”这事其实不是什么秘密,当初崔莳搞出了《三字经》,就听到杜荣赵浩他们说起了另外一本同样一度用来启蒙的作品,那就是《百家姓》。朝廷如今还没开始搞什么《氏族志》,但是杜荣他们提了一下之后,李世民就意识到了其中的厉害,就算是真的编纂除了《氏族志》,会看这个的人能有几个,而若是在那《百家姓》里头将李家和一干皇亲外戚放在前头,将这些世家往后排,这种启蒙读物,在民间流传开来,很快就能深入人心,自然也就能打击那些世家的名望。实际上,负责这事的就是高士廉。

崔莳之前也没想到这上头,如今被李承干一说,先是有些意外,然后又觉得理所当然起来。他是曾经经历过一些很是魔幻的事件的,事实上,人类历史上,为了反对而反对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对于李世民来说,世家或许不能说是敌人,但是绝不是朋友,所以,哪怕是为了李家统治的稳固,朝廷也要极力淡化世家的痕迹。这会儿听说朝廷也在编纂什么启蒙读物,崔莳同样想到了《百家姓》上,可惜的是,他的新手礼包里面并没有这个,而是《三字经》还有《千家诗》,不过后者许多如今还都没有问世,崔莳又知道时人作诗的规矩,所以,真有些不敢将这些诗词拿出来,因此,才只拿出了《三字经》。至于百家姓,他只记得前面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之后他可就不记得了,至于让他自己编写,他就算是能将如今的姓氏都找出来,也没办法编得韵律自然,朗朗上头。结果回头朝廷先搞出来,肯定要将李家放在第一位,就像是老赵家将赵姓放在第一位一样。

好在崔莳对于崔家或者说那些世家感情也有限,对他来说,世家的利益并不如自己的利益,自己若是真的可以开启金手指,创出文气这一新的体系,他一个人就能开创出一个新的时代,那么,家族对他来说,也就没有太重要的作用了。因此即便猜出了《百家姓》的事情,他也没做出太大的反应,只是有些扼腕,早知如此,《三字经》就不那么早拿出来了。

李承干给他带来了这么重要的消息,崔莳一边觉得李承干人不错,又觉得他没什么心机城府,将来未必有什么出息,当然,面上崔莳也没有对李承干如何轻慢,很是郑重地感谢了一下李承干,说道:“多谢高公子提醒,某之前还真没想到这些!谁能知道,事情竟然会这样呢?”

李承干见崔莳这般模样,又是劝了几句,然后又表示,自己想要好好见识一下高炉是如何运作的,崔莳当下一口答应下来,立马就叫人往高炉里面填料,下面又让人用简单的风箱往高炉里面鼓风。高炉里用的已经是处理过的煤炭,炉温又一直保持得很好,因此,很快,就有通红的铁水从下面流了出来。

李承干这边看得津津有味,而那一边,风瑜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