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6(1 / 2)

加入书签

</p>

</p>

的人多了,谁也没真的将那些方士道士抬得太高,也就是刘彻,搞出了这等笑话。

刘彻的返回却给刘据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之前刘彻在外,刘据监国,然后问题就出来了,这位做事一味讲究宽仁,所以,这段时间,原本应该被勾决的犯人一个都没勾决。若是换个朝代,这或许还是个美谈,但是放在大汉,这是说不过去的,之前就有个丞相,因为这个缘故直接被罢相,差点连最后的脸面都丢了。

法家因为这个缘故,对刘据颇有些想法,法家从来都是善于出酷吏的,他们崇尚的就是严苛峻法,唯有严法重典,才能让人不敢再触犯刑律。像是之前就有几个酷吏,比如说义纵,他当初因为在长陵、长安任上直法行治,不避贵戚,被刘彻欣赏,便让他去了河内郡担任都尉,内郡豪强地主较多,气焰凶炽,义纵到了之后,立即把郡内穣氏等豪强举族诛杀,河内郡迅速稳定,古人所说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世景况都出现了。之后他升为南阳郡的郡守,照样一番操作,连当时同样出名的酷吏宁成也被他搞得家破人亡,逼得原本南阳的豪强不得不举族迁徙,南阳因此大治。

这也是这年头许多法家官员的基本操作,到了地方之后,先将当地不法豪强杀上一批,然后就太平了。要是他们也讲究什么德治,一味宽仁,那地方上那些本来就仗着自身的人脉体量横行不法的豪强,还不定要如何气焰嚣张呢!刘据身边不少人都是各地的豪强,他们在刘据身边对这些地方豪强的行为各种美化,结果刘据还真当这些人是地方上的良善乡绅,反而觉得下面百姓都是一帮刁民,自然屁股也就坐歪了。

老刘家之所以一直很得人心,其实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一直以来,是站在平民的立场,打压豪强,扶持中小地主,庇护普通百姓。反正到了地方上,遇到豪强与寻常百姓相争,先找豪强的问题,那就是这个时代的政治正确。强行迁移豪强,赎买豪强的土地,然后分配给平民,这是地方上那些官员的政绩。结果到了刘据这里,居然搞错了自己的立场,这就让刘彻不能忍了!

刘彻这个人,虽说也是生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其实没什么阅历,刘彻是个坐不住的,从小就喜欢到处跑,他做太子的时候,其实就经常跑出长安了,做了皇帝之后也没安分过,冒充平阳侯踩踏农田,还被人家老农指着鼻子骂过,最后只好老老实实赔钱。所以,其实他勉强还算是知道一点民间疾苦,加上孝景皇帝对他的教育其实还算是比较完善,所以,刘彻就算是各种折腾,但是各地打压豪强的步调从来没有缓下来过。总之,他就算没真的为那些底层小民做什么,某种意义上还加重了那些小民的负担,但是他也没帮着那些豪强啊。而不管怎么说,打压豪强,底层的小民或多或少总能得利的。

像是这次,廷尉抓住了好几个不乏豪强乃至游侠,按理说,这些人的命运就是斩首示众,杀一儆百,结果,刘据这边觉得量刑过重,他是监国太子,他不同意,刘彻那边暂时也没表态,廷尉自然不能随便杀人,只能就这样耗着。这耗着可不是个办法,要知道,这个时代,经常会因为各种缘故,搞什么大赦,当然,不是直接赦免,一般就是减罪一等,如此,死罪也就免了,再有个足够的罚金,说不定回头就能趾高气昂地回去继续作威作福。

在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后,刘彻就火了,好在他还算是给刘据面子,没有直接当着别人的面训斥刘据,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教训刘据的意思,而是直接推翻了刘据之前下的量刑过重,打回重申的意见,命廷尉该如何就如何,也不用再多等了,趁着还没入冬,先将人杀了。这些人在地方上为非作歹,鱼肉百姓,难不成还要留着他们过年不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