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4(1 / 2)

加入书签

</p>

</p>

验教训,在封地治公羊,但是只是学了个表面,至于如何利用公羊的学说,达成自己的目的,那是搞不明白的。当然,他们也收拢了一些所谓的名士,但是这些人除了会吹捧他们之外,又能有多少作用呢?说白了,刘栩和刘显硬是将自己学成了文青,诗词歌赋什么的倒是会一些,但是,这些与治国又有多少益处?

刘彻虽说将刘康当做了备胎,但是之前对其他儿子还是抱有一定的期待的,但是到了这会儿,刘彻真的是失望透顶,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多多耕耘,多生几个儿子,但凡他能像是先帝一样,有个十几个儿子,如今可以挑选的余地可就更大了。先帝时期,刘彻好几个兄弟其实都还算是有些才干,刘荣暂且不说了,他其实也就是当了两三年太子,但是本身优柔寡断,也没展现出过多的才干,要不然,真当孝景皇帝做不出杀母存子的事情?所以,在栗姬骂了一句“老狗”之后,孝景皇帝硬是多活了十几年,身体稍微好了一点之后,就将刘荣一党杀得干干净净,刘荣被废黜了太子之位,封王之后几乎是连夜送到了封国,至于栗姬,很快就死在了永巷之中。

像是刘荣的弟弟刘德,作为河间王做得可圈可点,以至于刘彻对这个兄长一直很是忌惮,刘德在位期间,致力于收集整理儒学典籍,德行与学问兼盛,结果得来的却是刘彻的猜忌,直接当着他的面来了一句:“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意思就是殷商汤王、周文王姬昌,都是由地方方圆七十里与百里的小国之王而夺取天下的古代贤王,你要谨守诸侯藩王的身份,不得觊觎神器。刘德因此心灰意冷,回到封国之后就纵酒寻欢,不过四个月时间,就郁郁而终。刘彻对其他那些异母兄弟差不多都是一样,谁也不敢表现出自己的贤良能干来,免得被刘彻惦记上,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刘胜,他一个劲地生孩子,虽说注定这些孩子将来多半不会有什么前程,但是,却很好地符合了刘彻推行推恩令的想法,中山国自刘胜之后,差不多就可以算作除国,因此最终算是得了善终。

可以说,孝景皇帝十几个儿子里头,真要是仔细挑选,真有好几个具备着继承大统的能力,但是轮到刘彻这里,生孩子本来就生得晚,结果除了刘据之外,都没能接受到比较系统的皇室教育,以至于刘彻考问了一番之后,简直心里在滴血!面上却还得不动声色,免得被人看出了自己的心思。

若是换做是刘据在的时候,肯定就有大臣催促诸侯王早回封国了,但是如今大家都知道,这是天子在考教剩下的几个儿子,看谁能匹配太子之位,因此一个个都在观望,另外也在考察这些诸侯王的政治立场乃至执政思路,很多时候,大家不怕天子是废物,就怕天子不知道自己是废物,还要胡乱指手画脚。甚至很多人其实很情愿上头就是个可以随意糊弄的废物点心,也好能让自己有施展的余地。

刘彻也明白这一点,因此,这些日子都将这些儿子带在身边,让他们在朝堂上听政,询问他们的看法。这些人也不是傻瓜,虽说自己不懂,但是身边也是有懂一些的人的,这次进京,一个个都带了不少门客幕僚给他们作为参谋,因此,起码大面上都没出什么差错,毕竟,刘彻在意识到几个儿子的问题的时候,因为只是想要稳住他们,也不会直接就开始询问一些难解的问题,免得看到这些儿子的蠢样,回头叫下面的人看了笑话。

这一日,刘彻打算考教几个儿子的骑射本事,因此,便带着人浩浩荡荡来了上林苑。

刘彻来之前也没跟长门宫先说一声,所以,这会儿,风瑜正带着刘康还有团团在上林苑游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