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8(1 / 2)

加入书签

</p>

</p>

一句“老狗”,她这个脾气,说白了还是孝景皇帝惯出来的,她在宫里头享受的特殊待遇实在是时间太长了,早就将自己当做是能与天子平起平坐的皇后了。所以,她忌恨其他那些妃嫔,反倒是被废的薄皇后,她倒是没什么忌恨之心,因为薄皇后从头到尾都不得宠,除非必要,比如说,孝景皇帝一棋盘砸死吴王太子的时候,为了让薄太后为自己说话,他会在薄皇后那里待几天,事情过去之后,就不再过去。典型的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而王太后那时候却吸取了栗姬的教训,一直到孝景皇帝驾崩甚至是太皇太后薨逝,她都是一副谦逊贤良的作派,即便窦太主如何嚣张跋扈,她也都表现得非常谦卑。大家都觉得那时候有着窦太主和东宫的保驾护航,刘彻几乎就是坐享其成,白捡了一个皇位。实际上,孝景皇帝难道当初就真的只有刘彻一个选择吗?甚至刘彻被封为太子之后,孝景皇帝也未必没有生出过动摇之心,毕竟,孝景皇帝年纪不小了,身体也不好,他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撑不到刘彻长大,到时候,太子有个不太省心的母族(没错,在孝景皇帝心里,作为外戚的田家王家并不省心),自家姐姐又是个不省心的,太子性子也刚烈任性,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出什么乱子。所以,那时候,孝景皇帝真的考虑过换一个年长一点的皇子作为太子。虽说这样的话他从未宣之于口,但是实际上,那时候诸侯王进京朝觐非常频繁,王太后也会经常叮咛刘彻,让他时刻关注自己上头的那些兄长,实际上,他们一个个都算不上什么省油的灯。一直到刘彻登基之后,他依旧对上头几个兄长极为戒备,所以,刘彻登基前面十年,孝景皇帝就死了好几个儿子,难不成一个个都是寿终正寝吗?

轮到自个儿子了,刘彻也是这样的想法,庸者下,能者上,你们没这个能耐,却还想要这个位置,那么就怪不得自己心狠!

刘彻这一番作为,也让许多人被蒙蔽了,一个个开始押宝投资,希望能混一个从龙之功。而霍光他们几个人,如今却已经开始琢磨着,如何能够让天子将自己选成小皇子刘康的太傅、少傅了。

大多数人即便是要押宝,也都比较谨慎,甚至还有分开押注的,一家子兄弟几个,各自挑选一个合适的,刘彻就那么几个儿子,总不能一个都押不中。但是,有谨慎的,自然也有上头的。尤其几个皇子的亲族妻族,多半都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比如说李广利。

李广利这些年顶着个贰师将军的名头,因为如今军方青黄不接,所以,即便这货各种不靠谱,但是在军方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山头。与当年乐于提携新人的卫青不同,李广利自己能力不行,因此,自然对有能力的人要多打压一些,因此,在下面并不是很得人心。他也知道,自己这种本事,刘彻如今还能忍耐,但是换一个皇帝,人家自然有自己的班底,就如同刘彻锻炼自己一样,只要有钱有人,多打几场,就算是庸碌之辈,也能锻炼出来,所以,刘据活着的时候,他就有些蠢蠢欲动,只不过他常年驻扎在西域,很少回来,因此鞭长莫及,但是这次,他得了机会回京,当下就起了心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