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3(1 / 2)

加入书签

</p>

</p>

刘栩、刘显那样读书读傻了,根本不知道外面怎么回事的情况,刘彻还让人带着刘康到乡间去体验民间疾苦。

很多时候,书里的知识其实都是非常单薄的,真正能让人生出触动之心的,反而是冷冰冰的现实。孝文皇帝之所以在位的时候很能够体谅小民的疾苦,实际上就源于他在代国作为诸侯王的经历。孝文皇帝当年在高皇帝那里并不起眼,代国在当时的封国之中,几乎是最差的一个,临近北地边陲,气候苦寒,土地贫瘠,加上因为多年战乱,人口也比较凋零,孝文皇帝又不是一个能压榨百姓供奉自己的性子,因此,他那会儿说是诸侯王,实际上过得是真苦逼。孝景皇帝也是一样,他的童年同样是在苦寒的代地长大的,孝文皇帝光是在代地就夭折了好几个孩子,这跟那里的气候还有条件不无关系。所以,等到孝景皇帝登基之后,就在孝文皇帝的仁政上更上一层,将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自然很快就得了民心。

刘彻从小就没吃过苦头,所以,他可以心安理得地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但是人都是双标的,在刘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他自己没打算改,却打算让儿子来承担自己的错误。既然如此,就不能养出一个不识民间疾苦的天子,而是应该让刘康更了解民间的情况。

一开始刘康出门,刘彻除了让侍卫随行之外,还让风瑜帮着照顾,要不然,刘彻还真担心其他几个儿子狗急跳墙,行刺杀之事。很多时候,简单粗暴的手段是非常有效的,就算是刘康带的人很多,但是也架不住谋算他的人也很多,要不是不希望刘康变成第二个刘据,刘彻还真是不放心让他这么出去。

不过跟着风瑜出去就比较简单了,风瑜本来就是喜欢出门的人,她的面子也很大,让刘康扮成风瑜身边的童子,就没什么问题了。毕竟,风瑜明面上是要修行的,还时不时玩出点新花样来,作为预备役的女仙,身边有几个童子童女又怎么了?所以,大家都不会对风瑜身边的童子有多少好奇,这对于刘康来说,就是最好的保护色。虽说汉家太子出游是正常操作,但是,前头两个皇帝出游的时候,年纪都已经不小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权威,所以,即便是刘彻做太子的时候,一度跑出了三辅之地,依旧不曾出过什么差错。但是,刘康这个太子就不一样了,才几岁的孩子,就算是刘彻先帮着将架子搭了起来,但是,他又不像是刘据,有着强力的母族,以至于大家开口都叫卫太子,刘康明面上的身世就是宫女所出,养在长门宫,而陈阿娇呢,却并没有帮着刘康站台的意思,即便陈阿娇有这个意思,其实也不靠谱,毕竟,陈阿娇的近亲如今几乎也没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康这个太子其实就跟空架子差不多,甚至还不如这个,因为,他没有跟多少人建立起密切的利益关系,反倒是很多人因为他的存在,损失了自己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有几个人愿意为他效死,只怕多半人只想要干掉他,好向其他诸侯王卖好,天子总不能放着儿子不传位,选择宗室里头的侄子!

即便有人猜到刘康就跟在风瑜身边,风瑜身边带了好几个童子童女呢,他们也找不准目标是谁。因此,即便是有人起了狗急跳墙的心思,最终也没能得逞。

风瑜既然知道刘彻的心思,因此,带着刘康去的地方就很有针对性。比如说,家里男丁多半死于战事,只有孤儿寡母勉力支撑的,还有为了避免越来越繁重的赋税,干脆抛弃了土地,躲藏在山林里头的,自然,还有投靠了那些地主豪族做佃户家丁的。刘康一开始的时候,许多事情还不明白,但是看得多了之后,他难免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