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42(1 / 2)

加入书签

</p>

</p>

些被压榨剥削,以至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底层百姓来说,是很难拒绝的。像是前朝中后期,白莲教新任圣女将法术修炼到了一个非常高明的地步,由此裹挟了大量百姓造反。朝廷为此疲于奔命,尽管后来白莲教被镇压了下去,但是这也让前朝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前朝的覆灭。

本朝aizu皇帝起于微末,年幼的时候也曾经见过有人在乡间门以术法蛊惑那些愚夫愚妇,许多人自个都要饿死了,为了一点虚幻的希望,就愿意付出自己最后的几个铜板和粮食。这也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因此大齐立国之后,就大肆打击民间门那些淫祠祭祀,白莲教更是被严厉打击,只是皇权不下乡,白莲教的根基并不在城镇,而是在那些偏僻的乡村,因此,一开始的时候还颇有些成效,后来这事也就没了下文。反正白莲教又没有公然打出反旗,在乡间门作乱,朝廷也没这许多精力去追索。大家如今都快忘记这回事了,结果癞头和尚破足道士的出现,却难免叫人回想起了白莲教当年的勾当。

因此,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分别上书禀报,很快就被送到了御前,徒景辰顿时勃然大怒,前朝白莲教作乱的时候,本来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如今正是盛世,徒景辰已经考虑等到太上皇山陵崩,就改年号为长泰,结果白莲教的妖人这个时候冒出来,岂不是给了徒景辰一个耳光?

不过,以前的时候,徒景辰对于什么法术之类的,一直是嗤之以鼻的,毕竟,他认识的和尚道士多了去了,谁也没在皇家面前展示过什么神通术法,大家就算是在皇帝面前,一般也就是讲道谈玄,虚头一大堆,实在的一点也没有。而且老徒家的人也不相信什么长生不老药,所以,那些擅长炼制所谓金丹的道士自然也不会自讨没趣。结果如今一大堆人信誓旦旦,说是看到了妖术,像是冯唐,在御前回话的时候更是表示,身边的亲兵都中了障眼法,觉得那妖僧拿出来的是度牒,自个一开始也以为是度牒,结果走近之后却看到那个其实就是一块烂布头,他也觉得极为纳闷,只怕那个妖僧法术修行还不到家。

徒景辰迷惑之下,也只能去找太上皇。

太上皇见徒景辰满头雾水的模样,他不由一笑,说道“这么多年也不曾有过这些事情,朕竟是忘了交代了!来人,去清虚观请大幻仙人!”

徒景辰愕然,大幻仙人他也是知道的,是先荣国公贾代han的替身,贾代han十多岁的时候就上了战场,多年无子,老荣国夫人难免求助于神佛,希望儿子能够平安,子嗣绵长,得了高人指点,说是要找个与贾代han八字一样的人出家修道,为贾代han承担煞气,老荣国夫人便遣人四处查访,最终找到了一个姓张的农家子。这位虽说八字与贾代han一般,但是命数却截然不同,他是佃户出身,家徒四壁,他幼时聪慧,想要读书,家中却是无钱,无法供应,他给地主家里放牛,在村学外头偷听,村学先生原本不满,在考教他一番之后,发现他天资聪颖,便起了资助之心。但是读书是需要脱产的,哪怕放牛拿不到工钱,但是地主那里能供应一顿饭,年底也能赏赐几个铜板,就能给贫穷的家庭减少许多负担。因此,张家长辈觉得根本没这个必要,最终这事不了了之。然后他的生活就跟寻常农家子没什么区别,先是给地主家放牛,然后给地主家做短工,后来干脆做长工,老大一把年纪才积攒了一些工钱,准备拿来娶妻,结果好不容易花钱从几十里外的山村娶了个媳妇,媳妇生产的时候一尸两命,不光没能给自己传宗接代,反倒是白白浪费掉一次娶妻的钱。为了能续娶,他都想要将媳妇的尸体卖出去配阴婚了,然后就被贾家找到了。

贾家开出的条件很丰厚,给张家一大笔钱,几百亩良田,让张家一跃可以变成村里最大的地主,只需要他代替贾代han出家就可以。这等好事,张家那边怎么可能不答应,这年头,多的是养不起孩子的人家想要将多余的孩子舍给寺庙道观,但是,寺庙道观却也未必会收,毕竟,度牒数量是有限的,自家还不够分配呢,哪里能多得出来,也有将人留在寺庙道观里头做杂役的,但是到了年纪多半还是要转成佃户,能留下来的凤毛麟角。就这样,做杂役的名额也是极为抢手,没点关系想都不要想。而如今,同样是出家,不需要通过考试,直接就能拿到度牒,要知道,光是一张正经的度牒,起码就得两千两银子,而且入的是正一派,并不禁绝婚嫁,所以,除了有个道士的名头,跟寻常人没有区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