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83(1 / 2)

加入书签

</p>

</p>

勋贵来说,也没法争权,那不就只能逐利了嘛!比起那等兼并土地,巧取豪夺的手段,找些能工巧匠,再有一些好主意,甚至哪怕就是跟着两个公主府跟风呢,只要速度足够快,都能攫取足够的利益,而且也不会伤了名声,谁不乐意呢!。

另外就是在地方上,大家也不一门心思只想要读什么圣贤书了,毕竟,科举这种事情,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三年也就是三百个进士,一百年也才一万个,而如今大齐有多少人呢?已经是破亿了,也就是说,一万个人里头,都别想有一个进士,这里头还得去掉那些世代书香的人家,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十万个人去参加科举,都未必能中一个进士,底层百姓更是如此。

因此,对于中下层来说,现在更划算的就是在蒙学里头读几年书,认识一些常用字,会基本的算术,然后进那些大作坊,跟着老师傅学手艺,学个几年,工钱就几乎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了,若是再娶一个自个有纺织机或者是在织坊做工的媳妇,那么,一家子就算是成了当地的殷实人家了。若是有资质,有运道,能做大匠,那就更了不得了,哪个工坊出了个大匠不得供着啊!

儒家本来就是一个一直在不断改良的学问,因此,现在儒家的学问开始以空谈为耻,开始讲究实学。尤其,民间女子在经济生活中开始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理学便开始变得不合时宜起来。原本前朝中后期,心学出现了兴盛的情况,但是一直以来,心学并没有成为主流,也就是在民间讲学罢了,而如今,心学打着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名头开始卷土重来,朝堂上,也有许多人转变立场,变成了心学的拥趸。一些家中本身就有各种作坊,或者是与这些行当有着一定联系的学子,更是也开始研究起了这些学问。

他们这些人原本基础不错,又见识广博,还找来了海外传教士带来的各种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觉得别人翻译得不准,还自己翻译。另外,风瑜和可卿撰写的一部分教材也难免外流了一部分。

不过,比起他们这样暂时还很难成体系的学习,这些年陆续投入到可卿风瑜门下的那些女子进度还是要强许多的。像是黛玉,要不是因为是臣子之女,也不会仅仅只是册封了一个郡主。实际上,风瑜曾经建议给个正经的官职甚至是爵位,给女子封爵并非没有先例,秦汉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事情。以前这些人还没有现在这些女子的功劳呢,怎么她们能封爵,轮到现在就不能了?

徒景辰对此倒是挺有想法,在他看来,无论男女,只要能给自己做事,那封谁不是封呢?相比较而言,给女子封爵其实成本还更低一些,但是,这种事情,在朝堂上却是很难通过的,所以,得缓缓图之才行。像是郡主、县主、乡君这样的册封,在朝堂上通过却很简单,说白了,这些册封听起来好听,实际上没有实权,也不需要支出太多,甚至,更多的支出是从宗人府走,所以,即便是再食古不化的人,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人家做出了这样大的贡献,你连这点名位都不给,那你才做了多少事情,又怎么有脸面忝居高位呢?

对于这群女子来说,她们倒是对如今所得到的待遇已经是心满意足,毕竟,她们从来没想过,女子也能因功封爵,如今能靠着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靠着自己的父兄得到如今的地位,她们已经能够扬眉吐气。

只是叫人诟病的是,这些女子在有了一定的地位之后,压根就不乐意出嫁了。

像是黛玉,林家这边倒是非常开明,当初允许黛玉跟着可卿搞农业,就做好了一辈子养着黛玉的准备。何况,就像是丰国公主许诺不嫁之后,顿时各项待遇愈发水涨船高,哪怕很多人知道,长宁公主干得不比丰国公主差,但是在许多事情上,还是差了一点。黛玉作为林家女,跟外嫁成为别家妇,一个是给娘家带来荣耀,一个却是给夫家带来荣耀,区别大了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