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1 / 2)

加入书签

</p>

</p>

的鹭鸶停在船头,便已然过了桥洞。

深夜里的明月河很静,只有摇撸从水面拂过的哗啦声,月色皎洁,河水被漂上一层亮色。两岸的人家熄了灯,只有几盏在闪。

阿夏很喜欢这时候河面的晚风,微凉中带着湿意,她手肘抵在窗户上,托住两腮往外探出去。过了民房,能看见陇水镇上最高的塔,有莹莹的光在闪。

晓椿指着那座塔小声地说:“千光寺果真不坠它的名声,整座塔都在亮。”

“千光寺还挺灵的,”山桃回了一嘴,而后突然想到,“是不是庙会要到了?”

“两日后吧,我阿娘念过一嘴,说要去那里支摊。”

阿夏因对庙会很有兴趣,所以记得很牢,脱口而出。

“到时候可以一起去逛逛。”

千光寺的庙会不常有,两个月一次,每到开庙会的时候,十里八乡甚至有其他镇的人也会过来凑热闹,不止买卖,更为从塔上一览陇水镇的风光。

高塔平日只让人进到第三层,但有庙会时,全塔都能上,摊子也可支在上头,付点香火钱便可。

她们三个又聊起之前的庙会,就听山南掀了帘子在门外喊,“船菜吃不吃?”

“吃!”

没有人犹豫,出来晃不就是吃喝玩乐。

“那成,我跟船家说一声。”

山南放下帘子,走到船头跟对面的船家交代,“阿叔,来两罐头肚醋鱼,七碗饭。”

“得嘞,等会儿啊。”

船家的声都带着笑,本来都准备划船回去了,结果这么晚还能碰见来吃船菜的。

阿夏探出脑袋,那艘船停泊在岸边,他们的船紧挨着,因此略微一瞟都能看见船家的动作。

这艘渔船跟乌篷船还是有点不同,前头有篷子,伸出一根长竹竿吊着灯笼,中间凹下去,置在那里的两只泥炉子突出头,尾部平直。

那个船家应当是做船菜的老手,从盆子里抓出还鲜活的鳙鱼,利索拍晕,鱼鳞片,两条鱼没多久就叫他收拾的齐齐整整。

他做头肚醋鱼用的不是砂锅,是大铁锅,口大肚大,斩好的鱼头和鱼肚放到盘子上,还得切应季的白萝卜,汁水鲜嫩。

热油一倒,滋滋作响,底下的火噗噗冒烟,鱼块刚下,油星子溅得老高了,声大得都能惊醒河里的鱼。

扑酒,滴酱,洒糖,放汤,萝卜也别忘记滚下去,等汤嘟嘟地响,一锅老香了,煮到差不多,再倒调好的湿淀粉和米醋勾芡,出锅前撒一把葱花。

这个船家不用盘子装菜,用的是瓦罐,口大肚大,夜里吹冷风菜也不会这么快冷。至于饭,他有专门的甑子炊饭,掀开盖子,饭还热气腾腾的。

山南和小阿七接过瓦罐,阿夏她们帮忙拿饭,最后付钱的是方觉,他自认为自己是里面最大的,理应给钱。

船舱里没灯笼了,索性还有只油灯,拿火烛子给点上 ,光照的不真切,影子都是重叠的。不过完全不影响他们吃饭。

有凳子就坐,没有诸如小阿七,一撩衣摆直接坐到船板上,小小的船舱叫七个人挤得很满,两个瓦罐方觉他们一罐,阿夏三人一罐。

鱼没吃到嘴里,几人都不说话,筷子齐刷刷地往罐子里伸,阿夏夹出一片油光滑腻的鱼肚,怕滴汁,忙用碗给兜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