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节(1 / 2)

加入书签

余氏拍了拍姜窈的背,让她先起来,然后与郭氏道:“无非就是些夫妻和睦的话。”

她与姜窈说的话,余氏当然不好与郭氏说,否则姜窈只怕又要羞恼了。

郭氏也没多问,只说全福夫人快到了,一会儿便要开脸、上妆。

陶家给姜窈请的全福夫人正是护国公府的国公夫人杨氏,她五福俱全,又是自家亲戚,请她做全福夫人,最合适不过了。

余氏打量着姜窈的脸,笑着道:“咱们窈窈的脸本就光滑细嫩,仿佛能掐得出水,开脸也不会像旁的小娘子那般疼。”

郭氏也附和着道:“可不是,所谓天生丽质,也就是咱们窈窈这般。”

被两位舅母一打趣,姜窈的脸又不可避免地红了。

她想了想,起身拜谢两位舅母:“大舅母、二舅母,我的婚事皆由您二位操持,这份恩情,窈窈没齿难忘。”

姜窈的婚事,本该由姜庆先与方氏操持,但姜庆先与方氏已被送去给陶氏守墓、忏悔了,这些事便由陶家来办了。

当然,就算姜庆先与方氏如今在京中,陶荣谦也不会容许他们插手姜窈的婚事。

在去平阳府之前,姜窈曾去见过姜庆先——

两人总归是父女,她要成亲了,还是应该让他知道的。

那时的姜庆先神智已经有些不清醒了,勉强能认出姜窈,也是破口大骂。

姜窈猜出他是得了癔症,也猜出这里头有陶家的手笔,但她什么也没说,只让同样恨她的方氏好生照看姜庆先,若姜庆先有个什么好歹,那还在赵王府的姜娇也别好过。

姜窈觉得自己心肠比之前硬多了。

她让方氏照看好姜庆先,压根儿不是为了姜庆先考量,全然是为了让这两人相互折磨。

想到姜庆先与方氏如今的模样,姜窈只觉得万分快意。

而余氏看着出落得楚楚动人的外甥女,忽地想起了小姑陶氏出阁的那日,双眼猛地就红了。

她抬手拭泪,温声道:“窈窈,你就是咱们陶家的嫡亲姑娘,为你操持这些都是份内之事,你莫要太过客气。”

郭氏也道:“你大舅母说得是,你说这些,倒显得生分了。”

姜窈颔首,“是我失言了。”

三人正说着,李氏也带着杨氏进来了。

杨氏满脸堆笑,几人相互见过礼后,杨氏便拉着姜窈的手,亲热地道:“初次见窈窈,我就觉得这定是个有福气的姑娘。”

她说着,又拿了一对羊脂玉镯给姜窈,道:“窈窈,你姨外祖母近日身子不适,今日不能前来观礼,这对玉镯是她老人家托我给你的。这是她当年成亲时,她母亲给的嫁妆,如今给了你,就盼着你日子和和美美、多子多福。”

那对羊脂玉镯成色极好,一看就不是凡品。

姜窈却不好意思收,客气了一番:“姨外祖母的心意,我是知道的,可那日添妆时,姨外祖母已给了不少好物件儿了,我怎好再偏了她老人家的好东西?”

杨氏假作不悦地道:“你这孩子,长者赐、不能辞,添妆是添妆,今日是你的大日子,你姨外祖母疼你,再给你多少好物什都是可以的。”

姜窈这才收下了。

她当即把那对玉镯戴上了,而后道:“那我就却之不恭了,改日再登门谢过姨外祖母。”

杨氏这才笑了,“这玉镯你戴着好看,你姨外祖母知道你肯戴着出嫁,肯定也欢喜。好了,窈窈快坐下,表舅母给你开脸,再耽搁下去,要误了吉时了。”

余氏等人也催促着姜窈坐下。

杨氏倒不是第一次给新嫁娘开脸,但却是第一次见到这般细嫩的娇肤——

她的亲闺女沈纤禾都还要差上些许。

如余氏所言,姜窈脸嫩,开脸时几乎没受什么罪。

等杨氏给姜窈开过脸,就该由喜娘给她上妆了。

等那浓妆化好后,姜窈几乎都不敢认铜镜里的人,怎么看怎么别扭。

她没忍住上手去碰,却被眼疾手快的郭氏给制止了,“你这孩子,这脸可不能再碰了,回头弄花了可怎么办?”

姜窈听了郭氏的话,却还是没忍住又看了看铜镜里的自己,秀眉微蹙,道:“二舅母,我觉得都不像我自己了。”

众人闻言,皆忍俊不禁。

郭氏道:“你平日里不施粉黛,更别说这般浓妆艳抹了,不习惯是正常的。”

姜窈又看了会儿,才勉强接受了。

只是这浓妆艳抹又满头珠钗的,姜窈还是觉得奇怪,一会儿担心裴珏认不出自己,一会儿担心那些首饰会压得她脖子疼。

胡思乱想了好一会儿,姜窈在看到余氏命人送过来的嫁衣时,再次浅叹了声。

那嫁衣是乔氏特意去求了昭华长公主,请了宫中的绣娘赶制的。

宫中绣娘的手艺,当然不是外头那些成衣店的绣娘或者国公府里绣娘能比的,那些花鸟绣得惟妙惟肖,仿若是真的一般。

嫁衣层层叠叠,尽管眼下已入了冬,但要穿这般繁复的衣裳,也会出一层薄汗。

众丫鬟七手八脚地服侍姜窈,等完全穿好后,已经快两刻钟以后了。

那嫁衣改过数次,从肩到腰身,每一处都十分贴合姜窈的身形。

余氏等人皆满意地点头,赞叹道:“窈窈本就适合穿红,这嫁衣穿在身上,更是芳姿丽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