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1 / 2)
庄槐花也不是那种凡事都想掐尖的人,所以倒是不会把这些的挑拨放在心上。
不过那些人随便没怀好心思,不过有一件事情确实说到了点子上——那就是姜宁宁以后是要嫁出去的。
庄槐花想她这小姑子都十六快十七岁的人了,如今又有了正式的工作,这相看人家的事情可不就该提上日程了嘛。
按照自家婆婆对小姑子的在意程度,早就应该张罗起来了,不过也不知道为什么,婆婆竟然一直没提过这件事情,也不知道是给忘了还是怎么样。
庄槐花觉得自己作为家里顶门户的长媳,回头还是得跟婆婆提一下这件事情,可不能把小姑子的终身大事给耽搁了。
当然了庄槐花也是有私心的,家里花了这么多钱给小姑子买了这么好的工作,等到她相看的时候,对方看在姜宁宁工作的份上,这彩礼怎么着都不会少给。
到时候就算婆婆把彩礼拿一部分给小姑子傍身,那也还能剩下一些呢。
姜家现在又没有分家,这公中的钱也有他们的份不是。
就算是以后分家了,庄槐花和姜正德作为长媳长子,以后是要给老两口养老的,分家产的时候也该分其中的大头。
不过这都是庄槐花自己的小心思,她就算更冯丹琴提给姜宁宁相看人家的事情,也不敢直接提彩礼的事情,只能说自己关心小姑子的终身大事。
姜宁宁不知道自己这个大嫂已经惦记上了自己的彩礼,下午她大伯姜远过来了一趟,借了她的自行车去公社开会,而她则跟着姜正武他们又去河里捉了一下午的螺蛳和小螃蟹,玩得是尽兴而归。
姜远下午去公社开会,说的就是收割稻谷的事情,他从公社回来后,当天傍晚就把村里的人叫到了晒谷场,宣布了明天大家就要开始收稻谷了。
姜宁宁原本还不知道收割稻谷和平常上工有什么不同,不过第二天早上她就知道了。
平常冯丹琴他们都是天完全亮了之后,再慢悠悠的吃过早饭,约莫早上七点半的时候再由姜远敲锣催大家上工。
割稻子的时候,天不亮的时候姜宁宁就听到了上工的锣声,她见外面天还黑着,冯丹琴他们连口早饭都还没有来得及吃就要出门,赶紧给他们一人抓了一把饼干。
姜宁宁看着外面还黑压压的天色,小声嘟囔道:“怎么这么早,天都还没有亮呢,爸你们先吃几块饼干垫垫肚子。”
对此姜山他们倒是显得已经习惯了。
现在已经是三伏天了,日头毒得很,割稻子又是一件十分累人的活,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趁着太阳还没出来之前,争分夺秒的割稻谷,一直干到九点多,等日头大了,就回家吃早饭,吃了饭之后男人就顶着大太阳给割下来的稻谷脱离,女人就负责晾晒稻谷,一直干到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大家再回家吃午饭。
下午一点到三点,是一天之中日头最大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大家的休息时间,可以各自回家休息一会儿。
但是这是不下雷雨的时候,要是遇到雷阵雨,那村里的人就全都得动起来,抢收晒在晾晒场的稻子,这稻子晾晒的时候可不能淋雨,稻谷淋了雨不能及时风干的话,只用一两天就会发芽。
下午四点钟的时候,等到日头不那么毒了的时候,姜山他们就又要上工了,这一干就要干到晚上七点钟,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才能回家吃晚饭、洗澡、睡觉,然后第二天再重复头一天的工作。
村里种得最多的就是稻谷,足有三、四百亩水稻,就算是全村老小一齐出动,前前后后也得忙上一个多星期,才能把收上来的稻谷完全晒干收仓。
冯丹琴他们收割稻谷的第一天,半上午回来吃早饭的时候,一个个的胳膊都被锋利的稻叶割出了不少细长的伤口。
冯丹琴和庄槐花到家的第一时间,就是连忙打水冲凉,这稻叶上有绒毛,割在人身上是又疼又痒,忙起来的时候她们顾不上这点疼和痒,这会儿闲下来了,就觉得特别的难受,必须得好好洗一遍才舒服。
今天的早饭闻芳不但煮了粥,还给姜山他们一人煮了两只糖水蛋补充体力。
糖水蛋里闻芳还放了一块红糖,说起来这红糖还是姜宁宁买回来给她补身体的,不过她还没吃完,这会儿都用上了。
收稻谷的时候,就是第一天最难捱,等多做上两天,累习惯了,也就好了。
虽然姜山他们早上吃了饼干,但是忙到现在,也早就饿了,这会儿上了桌子,谁都没有心情说话,端起碗就开始低头进食,吃饱了之后大家都抓紧时间回房间小憩,躺下没有十分钟,上工的铜锣声就又响了起来。
姜山他们那么辛苦的在干活,姜宁宁和闻芳在家里也不能闲着,必须得给他们吃好。
家里还有一条鱼,这条鱼比昨天吃掉的那条要小不少,肯定是不够姜山他们吃的,所以姜宁宁又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去了公社。
这次除了烧白之外,姜宁宁运气好,还在副食店里见到了啤酒,她都没有犹豫,当即就掏钱买了一箱。
姜宁宁记得穿越之前,每到夏天,她哥就会喝很多箱啤酒,说喝了啤酒心里能舒服很多,虽然她不能理解,但是想来姜山他们今天累狠了,一人喝上两瓶啤酒可能会舒服一点。
玻璃瓶装的啤酒价格也不便宜,一瓶就要五毛钱,不过售货员说这装酒的玻璃瓶是能够退钱的,等酒喝完之后,这瓶盖和瓶子还可以退钱,一瓶酒的瓶子和瓶盖能退一毛钱。
姜宁宁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回头喝完之后就让家里人把瓶子给退过来。
一箱啤酒十二瓶,就是六块钱,属实不便宜,不过好在这啤酒不要酒票,正符合姜宁宁的需求。
是的,虽然姜宁宁都在县里上了三个月的班了,但是像酒票这种票证,她也只在供销社见别人用过,自己手里是一张都没有。
姜宁宁买了啤酒啤酒之后,又去国营饭店买了两份烧白,不过这次就不给王红兰送了,两份都留给姜山他们吃,这种东西,平常偶尔送一次还行,送的次数多了,多少有点显摆炫耀自家吃食的的意思,到时候让大伯家里的人心里不高兴就不好了。
买完东西骑车走到半路上的时候,姜宁宁还趁着周围没有其他人进了一次超市,买了一整只猪脚出来。
这几次姜宁宁每次回家都买的五花肉,闻芳也做得红烧肉,她都有些吃腻了,就想着买一只猪脚,炖个猪脚黄豆汤吃也不错,虽然嘌呤有点高,但是现在吃一次肉也不容易,她暂时还不用担心自己会得痛风和三高。
见小姑子骑车去了一趟公社,回来又是买酒,又是买肉买猪脚的,闻芳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不是她说,小姑子虽然是能挣钱,可是这手也确实是太松,太能花钱了一些!
?
【作话】
第二更√
【评论】
我倒觉得这是当时人的统一特性吧,都没读过书,文化程度不高,两个嫁过来的嫂嫂不像女主那么受爸妈喜欢,还供她上学,那个时候,觉得读书改变命运的不像现在这么多。所以会想,小姑子嫁出去了,我可以分彩礼,是因为我当时嫁出去了,我家里的哥哥弟弟也分了我的彩礼,这钱是到不了我的口袋的。还有在当时环境,每次女主买很多东西,确实是手松的表现,家里人也会担心你手松成这样,不好找婆家的。现在看作者写的倒还有点当时生活的味道了,人不是机器,不会没有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我觉得这两个嫂嫂这么想很正常。
对
嫂子总归是算计的,买工作的钱不是已经还给家里了?
“就算跟冯丹琴提”不是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