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9节(2 / 2)

加入书签

买完对联之后,姜宁宁也没有忘记两个小家伙,在供销社给两个小家伙一人买了一小包龙须糖,让他们拿着边走边吃,在路上遇到有人卖自家蒸的糯米糕,她也停下来给他们一人买了一份。

这次姜宁宁从县里回来的时候,就在超市里买了不少的年货回来,这会儿到公社后,她也没有什么需要买的东西,纯粹就是瞎逛。

不过姜宁宁不差钱,原本不打算买什么东西的,最后一圈集市逛下来,她也零零散散地买了一些东西。

有别人手工做的布鞋,一块五一双,用料扎实,价格也实惠,除了布料钱外,卖家也就只赚几毛钱的手工费,姜宁宁觉得好,就给姜山和姜正德他们一人买了两双。

之前姜宁宁还说过要给姜正德他们买皮鞋呢,不过他们当时就拒绝了,后来她仔细想了想,超市里的皮鞋虽然卖得不贵,但是姜正德他们眼下确实没有什么机会穿,现在换成布鞋倒也是挺合适的。

除了布鞋之外,姜宁宁还在路边买了一只老母鸡,她倒不是想喝鸡汤了,而是突然想吃泡椒鸡杂了。

家里的鸡都是要养来生蛋的,就算是冯丹琴和姜山再怎么宠姜宁宁,也不会因为她想吃就杀掉家里的下蛋鸡,只会去找村里的人买老母鸡。

自从姜宁宁到县里上班后,其实姜家的伙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了,但是就算是这样,姜晓敏他们还是很馋肉,这会儿看到小姑买了鸡,都已经不自觉地在咽口水了,一看就是已经想到了鸡汤那喷香的味道了。

姜宁宁她们逛完集市回到家里的时候,村里的婶子们已经回家了,这让她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见女儿去了一趟公社,回来又是买鞋子,又是买鸡的,冯丹琴不由得皱了皱眉,有心想要念叨她两句,这房子都还没有买到手呢,怎么就如此大手大脚的?

不过最后冯丹琴还是强忍了下来,才没有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唠叨姜宁宁。

趁着离吃午饭还有些时间,冯丹琴打发两个儿媳妇先去大伯哥家里帮忙后,她自己则开始料理起女儿买回来的老母鸡去了。

中午姜家一大家子人都在姜远家里吃饭,男人女人小孩子坐了整整四桌,吃饭之前,姜宁宁的三个叔伯又十分郑重地感谢了她一番,主要就是感谢她之前那半年总往工地上送好吃的,好喝的,让她的堂哥们也连带着沾了不少的光。

虽然姜正承、姜正军他们在坝上干了这么久了,比离家的时候瘦了一些,但是和村里其他去当了民工的人比起来,那身上和脸上的肉还是要多二两的。

姜宁宁不好意思摸了摸脑袋,连说这都是捎带手的事情,不值当伯伯们的感谢,以前他们家也没少靠伯伯们帮助,所以她做的这些事情也是应当的。

因为姜宁宁的话,姜远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几分,姜山也适时地招呼哥哥们喝酒。

吃完午饭后,冯丹琴和几个妯娌就守在炭盆前聊起了家常,晚上大家说好了要在姜远这里守夜,她们也就没再回自己家了。

王红兰难得找到机会和小孙女好好的聊天,所以扯着姜宁宁聊了半下午,主要的话题还是那些,关心她的工作,和平常的吃喝。

姜宁宁自然是有问必答,时间倒是过得很快。

对于姜宁宁来说,整个假期都过得很快,中途到家里来试图给她介绍对象的人很多,不过都被冯丹琴给挡住了,所以这两天倒是没有人找到她面前来说这些有的没的。

初二两个嫂子回娘家的时候,姜宁宁想着自己从哥哥们那里拿走的钱,让冯丹琴从她买回来的年货里给她们一人拿了两个黄桃罐头,让她们作为年礼带回家。

庄槐花和闻芳带着老公和孩子一走,家里就剩下姜山两口子和姜宁宁三个人。

原本冯丹琴也是外嫁女,大年初二应该也是要回娘家的,不过她的情况有些不一样,姜宁宁的外公外婆都不在世了,虽然有两个舅舅,不过因为以前他们对两个老人不好,所以在两个老人相继去世后,冯丹琴就和娘家的兄弟们断了来往,所以她是不回娘家的。

家里难得这么冷清,吃了早饭后姜山就去找姜远他们闲聊去了,姜宁宁见冯丹琴情绪不高,也撺掇着她去找大伯娘她们聊一聊,哪怕是吐槽一下儿女不听话呢,总归比留在家里和她大眼对小眼要有意思得多。

等把冯丹琴送出门之后,姜宁宁就钻进了房间,自己从超市里的文体区买了一副拼图出来打发时间。

没办法,村里比县里还要无聊,没有什么打发时间的东西,姜宁宁只能自己想办法消遣时间了。

好在假期很快就过去了,眨眼间就到了姜宁宁要回县里准备上班的时间了。

离家的时候,冯丹琴给姜宁宁装了不少的冬笋干,让她带到县里吃,末了还不忘指着车筐里小的那一包笋干,特意交代她要把这包笋干拿去给苏美娟。

?

【作话】

冯丹琴:虽然两个小年轻还没有成,但是该提前打好的关系还是得提前打好基础。

【评论】

撒花

姜妈妈眼界都高了,赶紧要与未来亲家打好关系,哈哈

君问更新未有期,巴山营养液涨秋池~

作者快更,给你营养液 喝了这瓶营养液,明日再战三万三!

加油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过年还是比较热闹的

更得好少啊啊不够看呜呜

买对联

撒花

打卡

花花花花花花

-完-

第一百零七章 、出事、

回到县里后,姜宁宁第一时间去了姜蓉蓉那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