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4(1 / 2)

加入书签

</p>

</p>

朱允炆闻言蹙眉微怒道:“朕即位不久,已连续削去了五位藩王,所以才造成其他藩王人心惶惶,现在你又让朕削除燕王,你让朕怎么跟皇爷爷交代?又怎么跟天下人解释?”

黄子澄一听他有些动怒,忙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皇上息怒!削除藩王,是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着想,皇上万不可妇人之仁啊。”

“大胆!”朱允炆一气更加怒不可遏,这没脑子的老不修,竟然说他妇人之仁,看来自己平日是太宠信他了,所以他才愈发嚣张。

齐泰一看朱允炆动了火,赶紧跟着跪下地去:“皇上息怒!黄大人心系社稷,一时口快,望皇上恕罪。”

朱允炆看着两人都跪了下去,又想到他们对自己的确也算是忠心耿耿,逐摆了摆手:“罢了,都起来吧。”

可黄齐二人并没有起来的意思,就算朱允炆要发怒,可该说的还是要说:“皇上,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臣等不想看到皇上为人所制。”

换言之,现在不是箭在弦上考虑发不发的问题,而是箭已经离弦了,要收回来,那怎么可能呢?

朱允炆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是自己率先打破了约定执意削藩,就算朱棣有意要反,也不能怪他食言。而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一条只能进,不能退也再也退不回去的路。

“两位大人请起。”朱允炆叹了口气,起身走到他们面前,伸手虚扶了一把,让他们起身,“燕王足智多谋,善于用兵,绝没有之前五位皇叔那么好对付,要削藩,必须得有完全的准备。”

这一次,他说服了黄子澄和齐泰。

他不想跟朱棣兵戎相见,他要的,是朱棣心甘情愿的妥协。而能让朱棣妥协的人,只有朱高炽。

朱允炆转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的那一霎那,森冷的寒风夹杂着鹅毛般的大雪呼啦啦的扑进来,直冻得他手脚冰凉。

伸出手,凉凉的雪花落到手心,刺骨冰寒。

洪武三十一年十一月,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至北平,任北平布政使,主理北平一切政务。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朱允炆又派了自己的心腹谢贵、张信两位将军至北平,担任北平都指挥使,主理北方一切军务。

翌年,也就是建文元年三月,朱允炆秘密调动北方军队部属,在北方的军事重镇开平、山海关、临清、德州等都安排驻扎了朝廷军队。同时将燕王府的近卫军也调了出来,张玉朱能沐晟等几位大将也都被不同程度的削弱了兵权,交由谢贵、张信管理。当初跟随朱棣北征,劝降了乃尔不花的观童同学还倒霉的被调到了应天,由朝廷直接管辖。

如此大张旗鼓的在北平安插眼线,监视燕王府的行动,同时又加紧控制燕王府的军权和政务,无疑是在告诉朱棣,马上,你就要步入前面五位王爷的后尘了。

观童收到调令的时候,坐在燕王府的门槛儿上,死都不肯启程。

朱棣一脚踹在他屁股上:“难道你小子要抗旨不成?快滚快滚,爷我没叫你回来,你就老实在应天给爷待着。”

“王爷……”观童一脸委屈,将求助的目光移向最好说话的张玉。

可张玉还没开口,头脑简单的朱能就先出声了:“王爷,朝廷现在摆明就是在削弱燕王府的势力,咱不能任人宰割,观童要是去了应天,说不定就没命活着回来了。”

“闭嘴!”朱棣没好气的瞪他一眼,“本来燕王府没事儿,都是被你们这群家伙口无遮拦给害的,要是不让观童去应天,爷造反的名声可算是坐实了。”

“坐实就坐实,难道还怕了那黄口小儿不成……唔唔……”朱能还未说完,就被一旁的沐晟给直接捂住嘴巴拖进了门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