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7(1 / 2)

加入书签

</p>

</p>

会永远站在自己身边,不离不弃。

半个月后,朝廷接到战报,朱棣再次率领大军南征,连克冀州、邯郸,绕过山东,攻下安阳,从河南取道南下。开封、虞城等地守军不知什么原因,全部不战而降,倒戈相向,加入了燕军的阵营。燕军如虎添翼,军队已经增加至六十万,正在全速朝直隶挺进,请朝廷火速调兵增援。

战报一到,朝野震惊。他们知道朱棣会再次出兵,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更没想到他会放弃山东这条近道,绕那么大个圈子从河南进直隶,更更没想到开封守军会连抵抗都没有,就直接举城归附燕军。

不知什么原因?

朱允炆看到战报上这个措词,突然很想笑。这个原因不是很明显吗?开封是周王的地盘儿,而周王是燕王的同母亲弟,虽然周王被他削了王位,贬为庶人,发配到了云南,但他手下的部将跟他出生入死多年,虽然收归朝廷编织,但始终是对旧主忠心耿耿。他们正愁找不到机会替周王报仇,这次朱棣起兵,自然会鼎力相助。

满朝文武得知朱棣的大军已经到达直隶,都开始惊惶失措,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人能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来。

朱允炆坐在朝堂之上,举着手里的战报,看着文武百官:“诸位爱卿,燕军已经打到家门口了,有没有人愿意自愿领兵前去征讨?”

一语问出,原本还闹哄哄的朝堂竟然变得鸦雀无声。平日里趾高气扬的诸位大臣们,竟然没有一个愿意上前领兵。

不过话又说回来,耿炳文带三十万大军,输了;李景隆带五十万大军,输了;潘安带六十万大军,虽然抵挡了一阵子,最终输赢不说,还被诬告欺君,差点儿就砍了脑袋。现在谁还敢带兵前去迎敌?

意料之中的结果,朱允炆倒是没有多生气。只是将目光移到黄子澄齐泰身上,挑眉问道:“黄大人,齐大人,二位有没有好的推荐?”

黄齐二人暗地里抹了把汗,均是不敢回话。之前那些个将领,除了潘安哪个不是他们推荐的?又有哪个不是被朱棣打得连滚带爬,丢盔弃甲回来?他们还敢推荐吗?再说了,这满朝文武,还真是很难找出能抵挡朱棣的人来。

最后还是方孝孺上前一步,说了句:“启禀皇上,潘校尉武艺高强,年少有为,之前济南保卫战立下大功,有勇有谋,依微臣之见,让他带兵前去征讨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朱允炆勾起唇角,将目光调到黄子澄齐泰身上,皮笑肉不笑的应道:“潘校尉?哪个潘校尉?是之前因为保卫济南,立了战功,所以被打入天牢的那个潘校尉吗?他可是内臣,内臣不能参外政,更不能掌管兵权。而且,他犯了欺君之罪,现在还是戴罪之身呐。”

这一番话就连傻子也听得出来他是故意说给黄子澄听的,当即也没人敢再说话。方孝孺偏头看了看黄子澄齐泰二人,不露痕迹的叹了口气,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顿时,朝堂上的气氛僵持得有点儿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时,中军都督兼太子太傅徐辉祖站了出来,抱拳朗声说道:“皇上,臣愿意领兵前去征讨燕贼。”

他这话一出来,安静的朝堂又开始喧闹起来。

黄子澄就是个不懂看人脸色的主儿,在这个时候竟然还出声讥讽道:“徐将军,谁不知道你跟朱棣的关系?你去征讨,莫不是想直接开了城门引燕军进应天吧。”

徐辉祖是朱棣的大舅子,是徐仪华的哥哥,也是朱高炽的亲舅舅,按理来说那关系绝对是亲到不能再亲。这一点满朝文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徐辉祖为人耿直,他一直都是反对朱棣造反,所以跟朱棣关系并不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