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7(1 / 2)

加入书签

</p>

</p>

心疼爱这个侄子。

如果朱元璋没有将皇位传给仁柔的朱允炆,如果朱棣没有强大道让他觉得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胁,如果朱允炆没有轻信黄子澄的话决意削藩,如果他削藩的方式稍微温和一些,不要逼得他的叔叔们走投无路……也许所有的所有都可以改变。

可如果只是如果,时间不会倒退,历史不会重来。既定的轨道,历史的车轮,沉重坚决得无论任何力量都无法让其改变。

其实他知道朱允炆没有死,先不说历史上是不是有关于朱允炆出逃的传说,他只说现实。

朱棣命人将朱允炆和马皇后的尸体抬到武英殿安置之后,他有偷偷的进去乾清宫看过。原本他也不抱什么希望,因为听朱棣的意思,他多年前送给他的拨浪鼓对朱允炆来说意义一定十分重要,所以他才会到死都握着不放。而朱棣,也是因为那只拨浪鼓,才确定那就是朱允炆无疑。但他却在一片废墟中看到了那个奇特的木匣子。

因为匣子被压在倒塌的墙体和桌椅之下,所以并没有烧着。乾清宫是朱允炆和马皇后的寝宫,这样的木匣子就算被进来清理废墟的兵士看到,估计也只会以为它是宫中很普通的一个盛放物品的盒子或者摆设,所以不会特别注意。

但朱高炽不一样,这个盒子跟在他身边三年了,他根本不用细看就知道是他交给潘安让他带回来那个。而此刻,里面是空的,那就说明匣子被人打开了,里面的东西也被人带走了。

当初张真人将匣子交给他的时候,跟他说过,匣子里的东西在关键的时候能救朱允炆的命,所以他让他承诺一定亲手交到他手里。

虽然他没有机会亲手交给他,但他相信潘安一定会把东西完好无损的交给朱允炆,他更相信潘安有办法将朱允炆安全带出去。

这种信任完全没有理由,但他就是相信。

虽然被烧焦的尸体穿着朱允炆的衣服,拿着那只拨浪鼓,也不能证明那就一定是朱允炆。也许只是某个忠心的宫人为了让朱允炆安全逃离,故意伪装成他的样子,让朱棣相信。

当然,这都只是他的猜测。

可不管怎么样,朱高炽都不打算将朱允炆有可能活着的消息告诉朱棣。而且终其一生,他都将守着这个秘密。

因为只有他死了,朱棣才能顺利登基,历史才能继续前进。

也许,朱允炆比自己更了解这一点。所以,才有了乾清宫的这场大火。

朱高炽叹口气,只希望自己的猜测是对的。潘安把朱允炆救出去了,他们都还活着。活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过着没有权利,没有争斗,没有算计,没有仇恨,心也再不会受任何束缚的生活。

朱棣还在乾清宫外坐着,朱高炽靠在旁边的树干上陪着他。

他坐了三天,他陪了三天。

其间诸位在京的王爷和投诚的文武百官来过好几次,几乎都是劝朱棣登基的。连他们的说辞朱高炽都会背了,说来说去都是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王爷为天下苍生黎民着想”之类的,也不知道换下台词。

第一次,朱棣没答应,第二次,朱棣说再等等,第三次朱棣有点不耐烦了,第四次朱棣开始皱眉头了,第五次朱棣已经开始发火了,第六次朱棣直接不见他们了,第七次大臣们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求朱高炽前去劝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