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5(2 / 2)

加入书签

“有啊。”朱高炽点点头,“将藏书楼里所有的书都编个书目不就行了。”

“书目?”朱棣闻言微微蹙眉摇头,“不,如今藏书楼里的书已经不多,朕想的,是将天下所有的书都收集起来,按照不同类别分类拆散摘收,这样一来,以后要找什么书就方便多了。”

朱高炽重新端起茶杯,正要喝茶,听到他的话,不由一怔:“天下所有的书?”

“对。”朱棣重重点头,“炽儿你想想,天下古今的事物,散载于不同书籍之中,篇幅多不胜读,不容易检索查阅。要是能够做这么一部书,把我们能见到的书里面记述的事情都收集起来,分好类,按照音韵顺序编好,需要查阅的时候,就如同探囊取物,岂不是太方便了?”

朱棣从椅子站起来,越说越兴奋,连朱高炽插嘴的机会都不给:“现在咱们能看到的一些分类记事的书,虽然也还算清楚,可是内容太少,叙述太简单。要是按照朕这意思,凡是有文字以来的所有书本典籍,不管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还是天文地理,阴阳医卜,或者儒僧道学,民间技艺,甚至音律武艺,应有尽有,辑成一书,那该是怎样一部旷世之作?”

朱高炽端着茶杯,看着朱棣熠熠生辉的眸子,在心底一声赞叹。乖乖,他说的不就是那部千古大作《永乐大典》吗?没想到藏书楼的一把火,竟然把这灵感给烧出来了,还真是要好好感谢那个不小心打翻油灯的小太监。

话说永乐大典在二十一世纪早就已经散落各地,凑不齐全了。世界各国的文人学者都绞尽了脑汁想要找到这部书,可努力了数年,花费的几代人的心血,才找到了永乐大典副本的其中七百多卷。要知道,完整的永乐大典可是有两万多卷,可后世能看到的竟然连它的零头都不到,怎能不让那些文人学者扼腕叹息?

在到明朝之前,朱高炽是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这辈子会有机会亲眼目睹永乐大典的成形,这要是让二十一世纪那些永乐大典发烧友知道了,绝对是羡慕嫉妒恨啊!

朱高炽放下茶杯,站起身,看着朱棣,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父皇的意思是要修书?”

朱棣道:“对,修书,修一部旷古迄今的盛世大典。”

朱高炽担忧道:“可现在藏书楼里的书并不完备。”

朱棣笑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藏书楼里现有的书先收集起来,没有的就派人去买,去寻,去找。向全天下颁布献书令,只要有人献出自己的藏书,都会得到朝廷的重金奖励,不要怕花钱,多多益善。搜集图书,是为了造福子女孙后代,好处可是大大滴有。”

朱高炽一听他这怪里怪气的语调,就知道他又把自己平时说话的语气给学了去,哭笑不得道:“父皇,你可是皇帝,说话得字正腔圆。”

朱棣抬脚就给了他屁股一脚:“老爹还用你来教训?去把方孝孺、解缙他们都找来,朕要好好跟他们商量商量。”

“是。”朱高炽捂着屁股咧开嘴笑嘻嘻朝门外跑去,不一会儿就将方孝孺和内阁七子都叫了过来。

那帮书呆子一听皇上要修书,原本因为藏书楼被烧一事阴云密布的脸瞬间就阳光灿烂起来,纷纷跪倒在地,高呼“皇上英名”、“吾皇万岁”。

于是,经过一帮人长达两个时辰的商议,终于成立了修书馆,确定了一百多位文臣,开始了浩浩荡荡的修书工程。

方孝孺和内阁七子领了美差乐滋滋离去,朱高炽却面露忧色道:“父皇,这帮文臣平日里读都全都是经史子集,孔孟之道,他们编出来的书恐怕不是咱们想要的书。”

朱棣道:“炽儿这话是何意思?”

朱高炽道:“儿臣是说,既然咱们要修一部囊括所有

</p>

</p>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