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1(1 / 2)

加入书签

</p>

</p>

条山涧,再行五里,穿过一片松针林,便会看到一道自然山石形成的偌大,那便是谷口了。”

朱棣将道衍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再次开口时已经又换回了之前的话题:“先生说的北平西北方向有遒劲龙气,可知具体在什么地方?”

“应是在昌平境内燕山之麓,具体在什么地方,只有去了才会知道。”道衍将双手拢到宽大的袖子里保暖,然后转过头看着朱棣,“皇上在北平选了陵址,又在北平兴建紫禁城,下一步有何打算?宣告迁都?”

朱棣深深吐出口气,看呼出的白气在凛冽的空气中消散而去,才缓缓摇头:“不急,等北平皇城修建到一定时候再说吧。目前最要紧的还是安南的事,朕这次回去便要用兵安南了。先生觉得派谁前去镇守比较好?”

道衍仰头大笑两声,捋着自己的花白胡须扬声道:“皇上这话可把老衲给难住了。皇上南征北战,用兵如神,怕是早有了计较,又何必多此一问呢?”

“一个人的脑袋总比不过两个人的,朕做的决定也并非完全正确。”

道衍点点头:“帝王能做到皇上这样的,古往今来,的确没有几个。”

“先生谬赞。”

“那么用兵安南之事,自然是谁想去就派谁去。”

道衍说完,与朱棣相视一笑,又将话题扯了回来:“皇上准备何时迁都?”

朱棣说道:“朕倒是想越快越好。先生知道,如今北元分裂出来的鞑靼和瓦刺两大部落一直不安份,对大明王朝虎视眈眈,野心勃勃,朕处于应天,鞭长莫及。唯有迁都北平,亲守国门,稳固北方防御,我大明才能安居乐业,永享太平。但朕头疼的是,要让那群墨守成规的书呆子同意迁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朱棣说到这里,道衍不禁皱起眉头。朱棣见状,忙加了一句:“不过先生放心,迁都的事,不管他们同意还是反对,朕都是必须得做的。所以修建北平皇城的事,还请先生多费心了。”

道衍扭头看向他,深深叹了口气:“皇上放心,老衲自当尽力而为。时辰还早,皇上再进帐休息会儿吧。等明日雪融了,咱们再拔营回北平,皇上意下如何?”

“朕听先生的。”

道衍一听这话,顿时呵呵笑了起来,又是一贯老顽童的模样,眨眨眼睛道:“那我去炫儿的帐里睡会儿,皇上要有什么事儿可别找我。人老了,睡过去就不容易醒。”

话音落下的同时,还毫不避讳的伸着懒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待朱棣回过神来要应他的话时,人已经走出去十米开外。

朱棣看着他晃晃悠悠的背影,摇头笑笑,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转身快步走回营帐,将还在睡梦中的朱高炽从床上拎了起来,在朱高炽极度不满的咕哝中,抓了床边的衣物就往他身上套:“炽儿,醒醒,跟父皇去个地方。”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这文的确快完结了,我也承认有太多永乐年间的大事都没写到,后面会简单的做个交代,本文到底来说还是感情类的小说,不完全是历史,所以离离觉得主要还是写老四和炽儿的感情为主。到目前为止,他们的感情已经非常稳固了,再写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离离虽然不舍,但还是准备结尾了。呵呵。我的妈妈昨天刚做完手术,最近都是银行医院两头跑,有点精力憔悴,所以更新较慢。各位多体谅。对不起。离离鞠躬……

第一百零五章、树缠藤绕

靖难成功之后,这还是朱高炽首次回北平。行到丽正门下,仰头看去,当午的日头正好升至城门之颠,刺目的光线兜头洒下。眯了眼,那光线透过睫毛,折射出五彩缤纷的色彩来,晃晕了朱高炽的眼。

恍惚之间,耳边传来阵阵厮杀擂鼓之声。他看到数年前的自己,身穿战甲立于城门之上,俯瞰着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向丽正门。

杀声震天,战鼓齐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