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走科举路 第34节(1 / 2)

加入书签

此时猛然回了京城之后竟然发现不能再得见时晗雪了,竟然心中怅然若失,比出处重生回来之后那段时间相思更甚,真是煎熬他的心!

于是大家刚在京城李家这边修整好之后,季兴邦便私下里求了自己的大堂嫂李思微,让她给自己出个主意,该如何处理与京城时家的关系,在处理各种关系这种问题上,季兴邦觉得永远可以相信大堂嫂的判断。

季兴邦也不瞒着李思微,对他说了自己的想法,说了时家比较错综复杂的关系,说了时家老爷时政道现在外放为官的事情,季兴邦问道:“大堂嫂,你认为我这个时家庶女的未婚夫到了京城之后,在岳父不在家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下帖子去拜访晗雪的嫡母,是否于礼相合?是否可行?”

李思微笑眯眯地说道:“去拜见自然是不错的,只不过你一个人去拜见自然不好,总得有个长辈带着你去才行呢。况且听你说这时家的嫡夫人是个难缠的人,对晗雪她这个庶女也看不上得很,我还是先下个帖子送点儿礼物上门,之后等她回帖之后再带你上门吧。

毕竟她若只是撕了帖子再把我们送的礼物扔出门来还不怎么样,若是我们一开始就登门去,被人啐上一口当上门打秋风的穷亲戚赶出来,那可就丢人丢大了。

只不过你大堂兄科考在即,我现在也难以分心来帮你精挑细选准备礼物,等待你大堂兄会试结束之后再下帖子如何?”

李思微说的其实一半是真心话,另一半却也是想缓一缓这件事,不想太早与京城时家的人接触。她能力很强,便是准备季兴杰科举的事情之余,也不至于就准备不了这些许的礼物了。

只是她总是有些心虚,因她本身只是商户出身,自知自己的身份在京城拿不出手,现在这个举人娘子的身份若是到了时晗雪嫡母面前也没有什么说话的余地,不会得到人家的尊重,便想将这件事情缓一缓。

李思微想的是:若是自己夫君能得中贡士,且名次还好的话,那么明年一个进士就是板上订钉的事情了,自己在与时晗雪嫡母相见的时候也能更加的从容,至少不至于受辱。

季兴邦连连点头,谢过了自家大堂嫂,他自己虽然心急如焚,但是大堂嫂的考虑自然有她的道理,他也不至于催促大堂嫂。反而他觉得大堂嫂这般义不容辞地应下了这件事,还帮他置办礼物,他很感激。

可是李家这边、季兴邦这边没有动静,不代表时家那边没有动静。

先是京城时家那边以时穆宁嫡母的名义送了好些礼物过来给季兴杰,算是谢过他悉心教导时穆宁。现在季兴杰虽然准备应考今年的会试,但是因为考试毕竟还没有进行,不知道他能不能考得起,而现在也与时穆宁、时穆瑾一般只是个举人而已,便没有说什么让时穆瑾拜师的话。

季兴杰这边收到礼物之后很惊讶,李思微也被这些礼物逼迫了一番,不得不准备回礼,预备要与京城时家走动起来。

她和时穆宁、季兴邦也是相熟的,不讲什么男女之防,直接在某天时穆宁来求学的时候约了季兴邦、时穆宁二人一同说一说时家嫡母是个什么样的人,不是说极为难缠么?怎么又如此客气,还送了礼物过来?

时穆宁笑着将他以及方姨娘、时晗雪在时家的经历、见闻都说了,然后说道:“我看着我大哥和三妹人还是很好的,对我们三人也很真诚,在家中待我们极好。

嫡母也是一个极有分寸的人,虽然她可能有些不太待见我们,但见面的时候都还是克制而礼貌的,并未表露出对我们几人的不喜,只是称病免了我们三人每日的请安,平日里不大见我们,我们的衣食住行全都是三妹出头置办的。

这送给季先生的礼物虽然打着嫡母的名义,但是我怀疑都是我三妹的主意和做派,嫡母怕是没有这般周全,也没有这个心思。”

李思微闻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不管怎么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时家都是明白人,那么我们也不能再揣着明白当糊涂了,回礼是必然的,到时候我再带着兴邦一同上门去登门拜访。

若是你那嫡母和嫡兄、嫡妹也认我们季家这个师徒之谊,认这门亲戚,我们日后同在京城,年节时候定然要互送礼物走动起来了。”

季兴邦和时穆宁都点头称是,其中季兴邦甚至喜不自胜,脸上看上去便是兴奋不已的模样。

时穆宁看着季兴邦这个样子心中又稍微好受了一些,因为他在时家之中看惯了自家妹妹不见季兴邦之后的愁眉相思之苦,心中很是不忿,如今看到季兴邦也惦记着自己的妹妹,拼命的想要找机会和自己妹妹见面,心中才舒服一些。

就这样,对于季兴邦和李思微来说,最迫在眉睫的事情除了季兴杰的会试之外,还加上了这一遭第一次登时家门的事情。

为了不输人不输阵仗,李思微为了这次登门做了很多准备,礼物单子拟了又拟,还让自家铺子里的老裁缝亲自来给季兴邦和自己量体裁衣,且吩咐他要用上最近京城时兴的、好的布料,看起来一定要光鲜亮丽,千万不能被时家人嘲笑土气!

再一想到自家丈夫若是今科会试考中之后家中就会改变门庭,日后需要出门应酬,便大手笔地给自家丈夫、爹、娘、弟弟都准备了新衣服。

全家人齐齐焕然一新,李思齐打趣自家姐姐道:“姐姐这阵仗看起来不像是去上门拜访人家,倒像是大将军要去出征打仗呢!”

作者有话说:

第74章 时家赴宴

李思微虽然收了时家的礼物, 也准备了新做的“战袍”,但还是有些担忧。她先回了些礼物,再规规矩矩地下了帖子, 告知时家嫡夫人广思斯, 她小堂弟季兴邦与时家庶女时晗雪有婚约, 两家算是姻亲, 现在季兴邦到了京城,她这个大堂嫂准备于三日之后带着季兴邦到时家去拜访。

时家很快回帖了,称他们很欢迎二人三日后到访。李思微收到回帖之后松了口气。

这个帖子一下,时家嫡母广思斯到时候若是不愿与她交际, 那么便也可以称病不见,或者只打个照面便指使自家儿女来招呼自己和季兴邦,听闻时穆瑾和时暄妍两兄妹都是很好相处的人,李思微便也没有怵到时家上门这件事了。

到了拜访时家的那一天,李思微带着季兴邦二人穿上新衣、坐着马车、载着很看得过去的见面礼到了时家。一进门便得到了时穆宁的欢迎, 他们二人心中也更加安定了。

不多时, 时穆宁说笑着引二人到了广思斯所在的正院里面,广思斯、时穆瑾、时暄妍、时晗雪四人正在那里等候着, 李思微、季兴邦二人按照晚辈给长辈广思斯行礼, 广思斯还是给了他们二人一个笑脸。

之后广思斯随意与季兴邦问答了几句, 便让时穆瑾、时穆宁兄弟带着季兴邦去前院书房谈天说地或者玩耍, 不再留在后院女眷这边了。

而广思斯本人便与李思微闲聊了几句,试探一下李思微的深浅。本来广思斯在听闻李思微只不过是个商户女之后,心中盘算着今日见一面之后便称身体虚弱回去休息,让自家女儿时暄妍和庶女时晗雪代为待客, 到吃饭的时候再出来露一面, 便也不算失礼了。

但是在她与李思微闲聊过一番之后, 发现李思微气度不凡,一点儿没有自己想象之中商户人家那种俗气的审美,文采非凡,一看就是念过书的。也没有其他人家要巴结自己那种难看的、有求于人的嘴脸,一看就让人生厌。

虽然李思微并不会像有些夫人一样只挑着吹捧人的话说,但是她言之有物,脑筋清醒,反倒让广思斯觉得高看了李思微一眼。再联想起李思微的丈夫今年准备考会试,而他所教出来的四个弟子今年全都考中了举人,甚至还有一个人得了解元,那么季兴邦这个师傅定然也是很厉害的。

等到今年会试过后这个季兴杰若是考中了进士,算得上是鱼跃龙门了,待他日后授了官,这李思微定然也就成了官太太。

大景朝重科举,便是连民间百姓均知本朝的官员“非进士不如翰林,非翰林不如内阁”,中了进士之后再入仕途,与未曾中过进士的人相比肯定要顺畅很多,好走很多。

自家丈夫时政道没有考中进士,虽然他现在已经混到正四品官员,看似比季兴杰官大且风光,但是他日后的前途还不一定能比得过中了进士的季兴杰。

人人都知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而广思斯自然也清楚拉关系最好的时间是在别人微末之时。所以她愿意给李思微示好,拉进一下两家的关系,以及她与李思微的关系,免得季兴杰考中进士之后太过于火热,她到时候再向季兴杰示好便错失良机了。

现在京城里的人没有关系都还拼命找关系想要巴结上那些新科进士呢,她这现成的有一门亲事,虽说是庶女的亲戚,也是需要好好经营的。

李思微于是感觉到了广思斯对自己的热情和和善,在松了口气的同时也觉得广思斯这个时家的嫡母不似传言一般的不知进退难以相处,虽然她有点儿捧高踩低,例如高看自己一眼,欺辱她的庶出子女,但她总是个有脑子头脑清醒的人。

与这样的人相处可能比与一个愚蠢、冲动的人相处要好一些,起码她会审时度势,在自己丈夫季兴杰和小堂弟季兴邦,甚至是时家庶子时穆宁在科举上有前途,起来之后,她便也会换了张脸皮,善待时晗雪和方姨娘了。

想到此,李思微更是松了口气,她自是知道时家嫡母广思斯这般捧高踩低的人人品不行,不能深交,但是在面上总要与她交好一些,日后作为亲戚走动的。

说句实话,从小见惯了自己父亲在做生意的时候对所有人笑脸相迎,回家却又抱怨谁谁谁又踩了自己一脚、拖欠了自己货款,带着货跑了等等恩怨,李思微早就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但是表面上却还是要和和气气,这样才能和气生财。

日后便是丈夫季兴杰做了官也是一样的,他自可以在前面官衙里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则在后院通过与各位夫人结交帮他稳固关系。若是那个官员是自己丈夫的得力手下或者上司,自己便是再不喜欢那家的夫人,人前交往的时候总要对人露出笑脸,打点好两家的关系的。

就这样广思斯一直与李思微聊天,还是李思微见时晗雪眼神顾盼生辉,知晓她不愿意坐在这边陪着自己和嫡母浪费时间,想要与季兴邦见一见,便笑着说道:“时夫人,晗雪和暄妍两个小孩子与我们在这儿坐着也是无趣,不如让她们到前院去与哥哥们一块儿玩吧。”

广思斯笑着看了看两个女孩,心中知道李思微是想要让季兴邦有机会和时晗雪多说些话,多相处一会儿,自家儿子说季兴邦对时晗雪情根深种确是实事,也乐得给李思微卖个好,便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让时暄妍带着时晗雪去了前院找男孩子们玩儿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