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走科举路 第39节(1 / 2)

加入书签

广思斯心中吐槽:时晗雪你这个小丫头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我家暄妍若是能有你现在这么一门好亲事,我怎么可能会让她去考女官,让她去进宫搏命?现在你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还想要去考女官,真是吃多了撑的!有本事你把你这门好亲事让给我乖女儿,你自己进宫搏命去啊!

出乎其他人的意料之外,时暄妍却很支持时晗雪去参加女官考试,她说道:“之前我和晗雪妹妹去了很多人家赴宴,也打听了一些宫中女官考试的情况,以及日后女官的情况,目前看来做女官还是很有前途的,况且朝廷并不制止已经定亲的女子进宫做女官,甚至还说皇后娘娘会给到年龄愿意出宫嫁人的女官指婚,想来晗雪妹妹做几年女官也是无碍的。

况且深宫之中大家勾心斗角的,难得有一个能够真心信得过的人。若是我和晗雪妹妹都考中了女官,初入宫两眼一抹黑时起码还有彼此可以帮衬、可以依靠,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远的不说,便入今次季贡士与季妹夫的经历一般,若是其中一人被人捉走了,还能有另一人去帮他击鼓鸣冤,救他一救。”

时媗妍这个理由说出来之后,广思斯、时穆瑾、时穆宁三人都沉默了,他们互视一眼,虽然内心想的不一样,虽然更加在乎的人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血脉相连的亲人,若是真在皇宫那种地方能有个信得过的帮手,确实是一件幸事。

广思斯叹了口气,嘴上还是没有松口,心中确是已经软了下来,同意了一半了,她说道:“这件事兹事体大,我一介妇道人家难以做出决定,还是写信给你爹爹,让他决定吧。”

广思斯将决定权推给了时征道,这样一来日后时晗雪进宫不管是福是货,她这个嫡母也没有沾过手,其他人也不能来怪罪她。时晗雪的命运还是让她亲爹来决定比较妥当。

之后大家分别给远在另外一省做官的时征道写信,诉说自己的想法,一个月之后时征道回信了,称同意时晗雪和时媗妍一同报名参加明年三月底的女官考试,日后能不能考中女官就看她们自己的才学和运气了。

时征道的回信可以说是一锤定音,让所有的纷争都止住了,两个女孩子现在可以一同认真努力地复习准备女官考试了。

男孩子们也因为会试成绩尘埃落定,而找到了自己心仪的书院。

时穆瑾和时穆宁二人因为已经考中了举人,且有大伯父时政枚这个正三品的户部侍郎写了推荐信,都顺利地进入了国子监念书了。

本来他们还想要到国子监念书之后好好报复一下张家那个张广文,可惜才进国子监便听闻张广文已经离开国子监不再念书,谋了一个实缺外放去了,更加让人意外的是他谋了一个武官是职位,估计是觉得他在文官这边名声臭了,张家也是武道出身,所以便走了另外一条路线。

曾阳夏则是得了时穆瑾的推荐,入了之前他就读的那个京城很好的私塾念书,那个私塾里面念书的基本上也都是京城小官的儿子,身份比起曾阳夏这个商户要强一些,但也不到碾压的地步,曾阳夏在那里念书还是很开心的,也能交到一些朋友。

至于李思齐,他则没有选择进入书院念书,而是留在李家跟着自己的姐夫季兴杰一同念书,同时也帮助姐夫跑腿做一些准备之类的,准备等到季兴杰安稳的殿试之后再寻找一个京城的书院就读。

这次的事情让他很是警醒,已经放弃了一个人远离家人回长治府青山书院念书的年头,写信给青山先生说过了这件事,无论日后进入哪个书院念书,总之都会留在京城和家人在一起了。

作者有话说:

第84章 亲人团聚

今年以来魏县西甲村的季家可是出大风头了, 先是季家三房的独子季兴邦考中了举人不说,还得了整个山北省乡试的头名,被人唤作解元公, 这可是之前季兴杰都没有过的待遇呢!

好些人听闻县令老爷、府君老爷都来拜会季家, 给季家报喜, 也忙不及地赶紧去季家看热闹, 想着自己家是不是也能巴结上季家,在季家人面前卖个好。

有不少人家都说莫不是那季兴邦才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比季兴杰竟然还厉害,还考得好, 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时间还没过多久呢,当初季兴邦考中解元时候的盛况还历历在目,在人们口中流传呢,忽然又听闻了季兴杰考过了会试,中了贡士的消息。大景朝可是不罢黜贡士的, 中了贡士那就铁板钉钉在明年可以成为进士老爷了, 那可就真的成了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了啊!

一时之间百姓们哗然,他们可不知道一甲二甲进士与三甲同进士老爷之间有什么区别, 他们只知道进士就已经是科举能够达到的最大的官儿了, 季兴杰真的跳出农门成了大景朝的官老爷了!

一时之间季家顿时变得热热闹闹的, 老一辈的人不用说, 从爷爷季朝忠到季家三房的男男女女都能挺直了身子做人,尤其是季爷爷,在村里已经成了说话很有分量的乡老的,便是村长、里长遇到事情都会与他商议呢。他凭着一人之力供出了两个文曲星, 就是有能耐呢!

季家的小一辈们也因此受惠不少。季桃花、杨荣正二人在魏县县学对面开的那个吃食铺子火爆得不行, 好些人都想去那里沾沾季兴杰、季兴邦两位“文曲星”老爷的才气, 让他们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乡下老老实实种地的季柳条和百宝也过得很好、很滋润,完全没有任何人敢来欺负他们。他们一出门见到的都是笑脸,听到的都是吉祥话,没有人不识趣地过来刺他们赘婿、无子之类的,仿佛一夜之间他们所住的村子就从人间变成了仙境,里面遇到的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再也没有恶人了。

他们都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虽然季兴杰、季兴邦都写信回来让他们今年进京去过年,全家人在京城团聚,但是季家人围坐在一块儿商量过后还是放弃了。

现在季家人虽然出头了,但是季家并没有能力在京城置办宅院,季兴杰住的也是李家的房子。虽然李家不说什么,但是季爷爷拉不下这个脸来到李家的房子里面去过年,便决定只是托人捎带些东西进京送给季兴杰、季兴邦以及姻亲李家、时家,进京长见识要等到日后季兴杰、季兴邦在京城站稳脚跟,自己赚钱置地买屋之后再做打算。

季爷爷既然这般定了,其他人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听着老人的安排了。

其实托人送东西进京也不容易,那些土特产的东西不值多少钱,更多的是给季兴杰、季兴邦等人一个念想,若是雇了镖局送东西,说不定花费的路费还更比东西值钱呢。季爷爷听了杨荣正和百宝打听来的价格之后撮了搓牙花子,倒吸一口凉气,真是舍不得花这个钱啊!

幸好曾家在魏县的这个酒楼还再继续营业,并未像李家一般直接关了铺子进京,所以曾家还有伙计会偶尔往返魏县和京城。于是杨荣正和百宝二人又提出他们驾车跟着那个伙计一同进京去送货,这样一来路上有个照应不说,也能便宜很多,东西不值钱便不用担心在路上丢了或者是遇到歹人。

季爷爷想了很久之后点头同意了,让杨荣正千万好好带着百宝,一路上以安全为主,一定要平平安安地去,平平安安地回来。杨荣正自然是点了头,还拍了胸脯对季爷爷说道路上的花销他都包了,不用季爷爷和百宝妹夫出一文钱,季爷爷笑得更开心了。

因为闵宏达也留在京城太学念书,而杨荣正与闵宏达的兄长闵宏泰有些联络,便在出发往京里走之前也问了问闵宏泰,结果一拍即合,闵宏泰也带了好些家中的特产赶了自己的车准备跟着杨荣宗、百宝一同进京去。一来可以见见自己的弟弟,三个人路上结伴能有个照应。二来也去京城涨涨见识,看看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可以卖到魏县里面来,或者做一些别的什么赚钱的生意。

现在的杨荣正和闵宏泰可不再像之前那般赶着牛车、驴车了,他们二人都有钱买起了马,能赶上马车进京了呢。

就在季家、闵家这边商量着进京去的同时,时政道也收到了家人给自己的信。在他看到自己的女儿时暄妍和时晗雪都想在明年三月底考女官的时候,先是一皱眉头。但是在后来看了看广思斯、时晗雪、时暄妍、时穆瑾、时穆宁、季兴邦等人各自不同的说辞之后,他也了解了一些明年朝廷的女官考试制度,心中有些些底。

只不过他还没有最后下定决定,便先回信说此时暂时搁置,两个女儿可以自行看书复习着,具体明年春天给不给两个女儿女儿报名等他年底回家到京城里打听一番消息之后再具体决定。他现在人在外地,毕竟消息没有京里灵通,且夫人广思斯、女儿时暄妍等毕竟是后宅妇人,所得的消息也与前朝男子们知晓的不一样,还是等他回去之后深思熟虑再做决定。

时间慢慢地划过,转眼间便到了腊月,时政道从任职的地方回京来了,远在魏县的杨荣正、百宝、闵宏泰三人也千里迢迢赶着马车进京了,众人在京城里汇聚,准备要好好地过个年了。

杨荣宗、百宝是李家的正经姻亲,来了之后自然跟着曾家的伙计直奔京城的李家,将送来的特产等物卸载在李家,人也在李家住下了。

可是闵宏泰却是一路上就和曾家的伙计打听清楚了,知道了京城的很多信息。他知晓曾家在东城的房子很大,分成不同的小隔间对外出租,且那里离弟弟念书的太学也是极近的,都在东城,便打听了一下租金,发觉自己能够承受之后,在曾家按照别人的一样规矩租了一小间屋子居住,将货物也放在了自己租住的房子内。

有亲人能不远万里地来一趟,还带来这么些好东西,季兴邦、闵宏达等人自然十分开心,期间众人各自欢聚喝酒、吃菜自是不用多提,李思微也很麻利地收拾了好些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作为礼物送给了时广氏、时秦氏、曾家等人,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嘛。

那些收到礼物的人家心中很开心,也按着规矩回礼了。同时高看了季家一眼,这家人虽然农门出身,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全家人同心同德,还知道守礼,是兴家之兆啊。

杨荣正和百宝一路上见识了很多,在京城也游玩了好多天。他们二人在见识过了京城的繁华之后,便有些想家了。

他们二人都是成了婚有妻子的人,杨荣正现在还多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正是年纪小黏他的时候,他们二人可都是归心似箭地想要赶着回去,觉得最好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魏县去,最迟也不超过正月十五,还算能和家人过个囫囵的年。

可是闵宏达却不一样,他没有成婚,没有小家的拖累。家中父母年纪尚轻,身体也好,不但能做活赚钱还能照顾好幼妹,他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反正现在他都不在家中常住,住在魏县县城里和住在京城里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他还是想在京城多住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适合他的营生。

况且闵宏泰在见过自己的弟弟闽弘达之后,了解了他在太学的生活。虽然太学这边住不收钱,吃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点银子,闽弘达能够靠着自己抄书挣来钱,但是同学之间总要有些交际。之前闽弘达都是因为囊中羞涩,完全没有办法请客吃饭,好些时候也不方便去蹭饭,觉得会脸红,不利于他在太学结交朋友。

于是闵宏泰决定留在京城多赚些钱贴补一下自己的弟弟,让他在太学过得不要那么拮据,至少能像季兴邦一般,能自己抄书赚来生活费,也能得到部分季兴杰、李家等人的贴补银子,过得还算不错。

同时闵宏泰因为有着闵宏达这么一个在太学念书的弟弟,也不算是京城里最底层的升斗小民了。在京城里太学生的身份可是很好用的,远的不说,便说近的,季兴邦这个太学生不是才敲了登闻鼓救下了自己大堂兄,狠狠打击了权贵张家么?

闵宏泰完全可以做一些小生意,赚点儿钱。因为他不想离自己的弟弟太远,所以依旧租住在东城曾家,想将生意也落在东城这边,不过具体还没有想好该做什么,正各种都尝试一些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