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走科举路 第44节(1 / 2)

加入书签

时晗雪得了季兴邦的鼓励之后又充满勇气地回宫里了。

可是另外一头,季兴邦却在回李家的时候从李思齐的信中得知了一个消息——他之前有一个青山书院相处得很好的同窗唤作毛英仁的,在前不久遇到了船难淹死了。

季兴邦闻言之后浑身一震,这个毛英仁他前世里是知晓的,这个人是李思齐的好朋友,上辈子李思齐出事死了之后他还来家中吊唁过,因为哭得特别上心季兴邦对他记忆犹新。

后来毛英仁考中了举人后补了一个小官,却也对李思齐的父母很是关心,过不几年就会送些礼物和来探望一趟,季兴邦可以肯定的是前世里这个毛英仁并未出事死去!

可是若说有什么阴谋,却也不知道能不能联系起来,因为前一世里李思齐死亡的时间是会试过后的七八月份,那个时候会试都还没有开始考呢。可是这一世的毛英仁出事确是在今年三月殿试过后,只不过山北那边的消息传入京比较慢,他们在五月份才知道了这个消息。

可是,都是船难淹死的,也太过于巧合了些吧?

季兴邦忽然脑海之中灵光一闪,对李思齐问道:“思齐兄,你留在京城之后是不是考虑了很久才觉得不做青山先生的学生的?你是什么时候给青山先生写的信?”

作者有话说:

第95章 嫉恶如仇

李思齐想了想之后说道:“我在姐夫考中会试之后曾经给青山先生写了一封信, 告诉他我欲留在京城几个月陪姐夫复习,我家中的人也希望我能留在京城念书。

但是当时我还没有想好,所以没有明确告诉先生我不会回长治府了。后来我收到了青山先生的回信, 他让我留在京城好好想想, 若是进不了太学或者是国子监, 只读一般的私塾的话, 倒还不如回去长治府的青山书院跟着他学习,他可以收我做入室弟子。

青山先生还对我说可以让我不要着急做决定,等到姐夫殿试之后再答复他便是。于是我认真的考虑几个月,等到姐夫考中了探花郎, 被封了翰林院的官之后,我就写信给先生说了这个消息,还告诉先生我已经决定在京城的私塾念书,平日里可以和我姐夫请教学问,他也回信表示理解, 还和我说他会另选入室弟子, 让我日后若是有疑问还是可以写信问他。”

回答完之后李思齐问道:“兴邦,怎么了, 你觉得这件事有什么不对劲的么?”

季兴邦问道:“思齐, 你还记得之前我们谈起过你有个不太喜欢的姓刘的同窗, 唤作什么来着?当时他是不是好似想要影响你的乡试成绩来着, 你说过他和你之间有竞争关系,你们都在竞争青山先生的入室弟子的名额?

现在你退出了这个竞争,那么谁有可能成为青山先生的弟子呢?你那同窗毛英仁的死与此有是不是有关呢?”

李思齐闻言之后脸色一白,说道:“兴邦, 你说那个人唤作刘振乾, 之后经过我多方打听, 他确是和京城刘家有关系,当时不知道他考中举人之后说错了什么话还是做错了什么事,既没能进太学也没能进国子监,还离开了京城。

当时他去了长治府之后确实是想要拜青山先生为师的,但是青山先生看中的几个好苗子里面却都没有他。

说起来,毛英仁确实也是另外一个青山先生看好的苗子,我回信给青山先生明确表示要留在京城念书之后,青山先生确实有可能会选择他作为入室弟子,但也有可能不会选择他。

现在我听闻青山先生确实是已经选了刘振乾作为自己的入室弟子,可是这之间有关系么?

兴邦,难不成你觉得毛兄之死与那刘振乾有关?与此次青山先生收徒有关?”

季兴邦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同时我还觉得思齐你一定要小心这个人,若是此番没有将他所作所为查出来,日后你在官场上或者其他地方遇到他一定要小心,免得被他害了。”

李思齐闻言之后一脸震惊,忍不住喃喃说道:“竟然会有人为了做人家弟子这么小的一件事便动手杀人么?真是太过分了吧?

刘振乾便是品性没有多好,但是也不至于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吧。”

季兴邦叹了口气,光从他刚才的话来分析,这个刘振乾确实是有些嫌疑,但是还不足以得出他就是杀人凶手的结论。但若是加上上辈子的那些事情和恩怨,季兴邦真的觉得八九不离十,世界上哪儿有这么巧合的事?

上辈子青山先生欲收李思齐做入室弟子,死的是李思齐。这辈子青山先生欲收毛英仁做入室弟子,死的就是他?

至于为何上辈子青山先生在李思齐死了之后直接跳过毛英仁选了刘振乾作为入室弟子,季兴邦猜测可能是因为李思齐在京城待了这么久的蝴蝶翅膀的原因,或许这一世里毛英仁有了更多的机会让青山先生赏识他,才导致了这一世的悲剧发生。

李思齐闻言之后立马站了起来,说道:“不行!青山先生那么高洁的一个人,他身边不能被这么一个阴险狠辣的小人占据,我一定要告诉他这件事,让他有所防备,也好好查一查毛兄遇害这件事!”

季兴邦有些焦急地拉住李思齐的手,对他说道:“思齐,我提醒你这件事是让你日后小心刘振乾,免得被他所害,不是让你去挑事,告诉青山先生的。

现在我们手上什么证据也没有,如何取信于先生?况且现在刘振乾已经成了青山先生的入室弟子,与他关系亲密,都说‘疏不间亲’,我们说了青山先生也不会相信的啊!”

李思齐却是个嫉恶如仇的人,他眼里完全容不得沙子,立刻说道:“不行,我不能坐视这件事就这么结束,在知道毛兄可能是受人所害之后,我一定要去长治府一趟,去查一查这件事,告诉青山先生这件事。

若是这辈子就这样将这件事、这个疑虑埋在心里,我如何对得起死去的毛兄,如何对得起先生?我李思齐枉为人啊!”

季兴邦叹了口气,看着李思齐这个八匹马都拉不回来的样子有些头疼,他有些后悔自己告诉李思齐这件事了。可是明知道李思齐认识这么一个危险的人,他也不可能做事不管不提醒他啊!

这么一想,季兴邦忽然很能明白李思齐的想法了。他和李思齐关系好,所以不能坐视李思齐身边有这样一个危险源,一定会提醒李思齐。但是对于与他不熟悉的毛英仁、青山先生,心中就没有什么赶紧,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时候不敢与他们说些什么。

对于李思齐来说也是一样的,或者他和毛英仁与青山先生的感情就像自己和他的感情一般,不能坐视他们有危险,也不能容忍自己漠视他的死亡而不做什么。

想通了一些之后,季兴邦带着李思齐到了大堂兄季兴杰的书房,对大堂兄和李老爷都说了这件事,还说了李思齐一定要回长治府给毛英仁奔丧,以及帮他查清死亡真相,还要提醒青山先生的事情来。

李老爷的想法与季兴邦当初是一模一样的,都很不希望李思齐回去趟这一趟浑水。可是季兴杰却沉吟了一会儿之后对李思齐说道:“思齐,姐夫理解你,若是你不回去长治府一趟,将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的话,你这辈子都不会过得踏实的,我支持你回去。”

李思齐正露出兴奋不已的神□□谢他,可是不妨却听到了季兴杰之后的话:“兴邦的疑虑也有道理,这个刘振乾若是这么胆大包天敢对毛英仁下手的话,你一个人孤身回去太危险了,别到最后没有替毛英仁找出凶手来,还把自己的小命陪了进去,那就真真是得不偿失了。我们还得好好研究一番如何去,有哪几个人去的问题。”

李思齐闻言之后露出了沮丧的表情,他觉得自己的姐夫和爹爹也是一个鼻孔出气的,虽说嘴上答应了让他回去,可是这么一“研究”一番,这么一拖,也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马月去呢,肯定只不过是个缓兵之计而已。

李思齐已经在心中想着要如何向书院的先生告假,如何从娘亲和姐姐那儿骗点儿路费自己偷偷回去了。

没有聊到季兴杰继续说道:“我考中之后还未回乡探亲过,没有正式向父母禀报过。其实翰林院里面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忙的,我的顶头上司也还算器重我,我想以家中父母身体抱恙为由请一次假回乡探亲,他那边应该不会太过于为难。

到时候我可以带着思齐你到长治府去给毛英仁奔丧,也看望一下青山先生,对他做个提醒,顺便查一查哪儿的事情。有我在,刘家应该不至于丧心病狂到对思齐下手了吧?”

季兴邦和李思齐都愣住了,有大堂兄这么沉稳的人跟着去,确实会感觉安全很多。李思齐是高兴不已,季兴邦则是担心不已,担心两个人都折在长治府。

他赶紧说道:“大堂兄,你帮我也跟太学请个假吧,我和你们一同回乡探亲去!”

季兴杰却皱眉拒绝了,自己小舅子李思齐的事情自己去帮忙是义无反顾的,但是季兴邦是季家另外一根好苗子,若是自己折在长治府,有他在季家就倒不了。可是若他们两兄弟就折在了那儿,就太对不起季家了,所以他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李老爷这个时候叹了口气,说道:“你们都是小辈,是年轻人,都不经事。想得都挺美,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现在你们既然已经这么决定了,那我也只能舍了这把老骨头跟着你们走一趟了。你们二人都是顶梁柱,可是万万出不得事情的。”

听闻李老爷这句话,季兴邦不知道怎么的才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觉得事情有些把稳了。他也不再和季兴杰争论要不要去的事情了,能安心留在京城等消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