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走科举路 第59节(2 / 2)

加入书签

他们在给了夫君大人一笔不匪的银子之后,到季兴邦家中去拜会的时候也带了很多银子。

可是这些县令大人们完全没有想到,季兴邦这个新来的农事官完全不按牌理出牌,与他们之前遇到的所有官员都不一样,这个人竟然是不收好处银子的。

刚开始季兴邦第一次拒绝的时候,他们还以为季兴邦不过是假清高,摆个样子而已,须要人三催四请地送银子才愿意收,于是脸上笑笑的先将银子带走了,但心中却是打定了主意,还要再来一两趟,一定要把这些银子送掉才算放心。

他们的属下都知道县令大人去给季兴邦送银子了,却不知道这些银子还没送出去,又带回来了。

于是他们就按照已经送了银子的那种底气去季兴邦这个农事官处,领了本县新推广的县里的农具以及申请的带回县里的工匠。

季兴邦一点都没有卡任何人,按照规定将所有县的农具资料按比例拨付,工匠也按比例分配。

至于各县需要自筹银子制作的部分,他也没有收取任何的钱,没有指定让各个县的属官们到哪个店里去买材料,把县里的属官们和和气气的送走了。

等到县令大人一觉醒来,属官们已经候着笑眯眯的来向他汇报:“大人您办事真是敞亮,那新来的农事官季兴邦也是个讲规矩的,收了钱就好好办事,现在咱们县的农具和工匠都已经领来了,即刻可以启程回县里了。”

县令大人听完之后可傻眼了,一个头两个大,对属官说道:“可是昨夜我送钱给季大人失败了,季大人没收我的钱。”

属官这个时候却傻了眼:“那可怎么办?东西都领来了。一般情况下没给钱人家不给领东西的吧?”

县令大人左思右想之后觉得——不行,还是得把钱给季兴邦补上。

于是县令大人和属官带着银子第二次跑了季兴邦的家,还想给他送钱。

可这一次他们也被恭恭敬敬的请出来了,人家真是不收银子。

县令大人皱眉向其他县的人一打听,才发现来府城的十个县令都是一般的结果,季兴邦并没有厚此薄彼,说不收钱便是十个县令的钱都没有收。

于是他们带着满腔的疑惑和整整齐齐的农具,以及工匠回自己的县里去了。

路上,县令大人们和属官们商量,难不成这世上竟真的有那些不爱银子的人?

他们对季兴邦这个府城的农事官有了更多的兴趣,便着人到处去打探打探,想了解这个人的事情。

同时县令大人们也松了口气,府城那边送的银子少了,他在县里搜刮百姓的银子也就可以少一点了。

难道是每一个县令们自己想要刮地三尺剥削老百姓的吗?还不是因为上面银子要的急,他自己没办法变银子出来,便只得薅老百姓的羊毛。

现在上面少了一笔孝敬的银子,他们自然也免得去做恶人了。

季兴邦若是能知道这样的情况,心中定然是高兴的。

他不愿意收那些银子,让老百姓过得更苦了。因为从来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县令大人送出的银子自然都是从百姓那里去拿来的。

第123章 瑕不掩瑜

在府君大人的强力推进下, 以及季兴邦不吃拿卡要的配合下,临汾府治下十个县的县令大人们推广新式农具的速度非常的快。

他们真的做到了在春耕之前将两种新式农具完全在自己治下的县城之内推广。

同时这些县里面还没有花费太多的银子,起码没有因为这两种新式农具征收了额外的费用。

各县推广农具的费用一半是府君大人给的, 另一半则是他们向县里的富户们化缘要来的。

这些富户同时也是县城中田地最多的人, 早就从各方面打听到了临汾府里有这两种新式农具, 自然也希望自家的地种得快、种得好。对出钱拿这些新式农具还是很有动力的。

本来县令大人们算着还需要一笔给农事官的孝敬银子, 只能摊派到治下百姓们的头上去了。

只是接新班的农事官季兴邦一文钱都没有收,所以各位县令就没有把这笔银子摊牌下去。

临汾府下十个县的百姓们相当于不费钱财就得了两种新农具,极大的改善了他们的春耕效率,使得他们工作得非常的轻松, 犁地和浇水的效果还比往年更好,就没有一个人不交口称赞的。

大家都对县令大人、府君大人以及新来的农事官季兴邦季大人十分的佩服。

于是临汾府的府君大人沈章留得意扬扬地将自己治下十个县城的春耕推广情况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折子递交给了皇上,为自己表功,为自己府衙中的农事官季兴邦表功,也为自己治下的十个县令大人表功。

皇上收到折子以后是不太相信的。

他让人将两种心事农具的制造方法在邸报上刊登并发下去之后, 好多比山北省临汾府更有钱的江南各府、县已经根据图纸制造这些农具了, 但是推广的也没有山北省临汾府这么快的。

山北省临汾府为何能在这件事上做到一骑绝尘的呢?

看这个府君沈章留的做法,前前后后他自己也就是从府衙里拨出了两千两纹银而已, 竟然便把这个事情做了下来, 皇上看了以后心里直觉不相信——这真的可能吗?会有这么容易吗?

再联想到以前接到密报, 季兴邦在研究两种新式农具的时候山北省临汾府的府君沈章留各种打压他, 还半点款项都不愿意拨付给季兴邦,逼得季兴邦只能求助于宁王殿下,最后闹到了自己和皇后面前。

皇上觉得这个府君沈章留大人恐怕是在吹牛。

于是他派出了一个自己很信得过的监察御史偷偷到山北省临汾府走一圈。

让他一定实地走一走,看看两种新式农具推广的怎么样, 看看这个府君沈章留是不是在说大话?

同时因为皇上很信任季兴邦, 也让这个监察御史悄悄到季兴邦家去问一问他这个府君沈章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监察御史领命到了山北省临汾府的时候, 是带着挑剔的神情去的。

作为一个经常遇事首要的任务就是挑毛病的监察御史,一路上他路过山北省临汾府的时候挑了很多毛病出来。

他当然已经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于是他在四处问百姓这个府君沈章留能力怎么样的时候,也问临汾的百姓们这个府君是不是个贪官?会不会收人的银子?

让监察御史惊讶的是,所有临汾府内的百姓们虽然都一致表示沈章留府君是个贪官,经常收银子,但大家也都是真心感激此次府君大人的大力推广新式农具的。

甚至有些百姓还说到:“贪官也没事啊,只要认真为百姓做实事就好了。”他们根本不介意沈章留府君是个贪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