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节(2 / 2)

加入书签

说着话,顺势就将笨重的背篼放下来了。

可真沉,她衣服下面肩部处定然勒出很深的红痕了。

林寄眉帮她接住,搁在地上,瞧了两眼,还有两个剥了壳的,送人的东西怎么会提前拆封?不欲戳穿她,憋住笑意道:“那真是太好了,晚上有好吃的了。咦,这么多呀?还这么远背来,定然累惨了吧?”

芦花脸颊发烫,到处张望,“二娘呢?还有囡囡呢?他们都好吗?”

说着话,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已经蹦蹦跳跳地跑出门来,乍见到芦花,愣了愣,随即张开手臂扑进她怀里,直叫姑姑姑姑。

从前喊她姨,现在喊她姑,芦花自己都算不清楚帐这孩子该叫自己什么。

芦花开心地将孩子抱起来,一边往屋内走,一边就顺便问起了囡囡的娘亲秦思思。

走到房门口,林寄眉眼睛往左飘,附耳悄声道:“刚才你注意到那边院子门口挑着的那盏红灯笼没有?她重操旧业了。”

“……”芦花愕了愕,停下了脚步,视线不自禁地往隔壁院飘过去。

林寄眉将孩子自她手里接过来,唤来自己的丫头芷兰:“囡囡,你同芷兰姨姨上楼去找奶奶玩儿。你告诉奶奶,芦花伯妈来看她了,等会儿我们就上去。”

芦花汗颜。

原来囡囡该叫自己“伯妈”。

记住了。

林寄眉想来是苦闷久了,拉着芦花在堂屋里坐下来,一边给她煮茶喝,一边就将别来情况絮絮叨叨地讲了许多。

“婆婆总骂人,我不想跟她待一块儿,可又没办法,不然给人说我不孝敬婆婆。她住楼上,我便住楼下,少接触。我又不能回娘家,只好在这里,过一天算一天吧。”

“现在只一个芷兰服侍我,我奶娘走了。她年纪大了,做事情总出错,婆婆就回回指着她的错处骂,骂得难听死了,好像在骂我一般。我便放她走了,家里终于清静些了。”

“他偶尔回来,谁也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反正神出鬼没的,我好像嫁了个假丈夫。要不是他娘还在这儿,他估计都想不起自己还有妻妾滞留在枫桥镇吧。”

“你想,他长期不着家,当时火烧起来大家只顾着性命,好多东西都烧没了。我倒好,还有些首饰傍身,娘家那边也时常接济我。她就不行了,从小卖到妓院的,现在夫家算没了,丈夫又不管她死活。吃饭穿衣都要钱啊,她不出来干老本行怎么办?她还养着个孩子。唉---,她做营生的时候,我便把囡囡带在身边,免得小孩子看见不该看见的……反正,能帮她一点是一点吧,谁叫我们都倒霉进了郁家门……啊,看我说了半天。对了,芦花,你们过得怎么样?”

芦花捧着茶杯,苦笑了下,道:“我们,我们也差不多吧。”

林寄眉也不追问,都看见了,她似乎比自己过得还惨,都跑出来卖笋子了。

她转移话题:“叔叔能走路了么?”

“能下地了,就是走不快。”

“也很好了,原先不是想着他那样子,差点都……那,那你们……”

林寄眉想问他们怎么生活,又问不出口。

想也知道,问了,听到了,自己又没办法帮衬,问出来了,不过是两个苦命女人相对叹气罢了,便住了口。

两下沉默起来。

芦花觉得心里有股郁气,胀得慌。

自己本就过得不如意,再听了人家的不如意,胸中郁气滞胀,她难受得很,急需打开个口子释放这股郁气。

既是双方都过得窘迫,芦花的自卑心理烟消云散,当下就将家里的情况简单地给林寄眉讲了。

当然是往好的说。

林寄眉果然舒展眉头,替她高兴道:“叔叔本非池中鱼,他定然能重新出人头地的。”

芦花亦微微笑着自嘲道:“出人头地我倒不想,我只想他能早点赚些银子回来。他可能还不知道,我们仨儿快要喝西北风了。”

林寄眉被她逗笑,捂嘴直乐。

外头忽的有人高喊道:“请问这里是郁家吗?”

两人相视一眼,一起走出去看。

来了个头戴黑帻、足蹬长靴的男人,牵一匹马,正站在木栅门外朝院内张望。

看着像是官府衙门里的皂吏。

两人又相视一眼。

见人出得屋来,那人又问道:“请问这里住的是牛家村的郁家吗?”

林寄眉只得出声回道:“这里确实是牛家村的郁家,敢问官爷有何事?”

那人似乎松了口气,道:“在下是五里亭的驿使,有一封来自安义县县学的信,要交到牛家村郁家大少奶奶杨芦花手上。在下听说这里正好住着来自牛家村的姓郁的人家,不知那位杨姓夫人是否住这儿?”

林寄眉一笑,对芦花道:“县学的,肯定是叔叔给你写信了。”

忙轻轻推了推芦花道:“官爷,这就是郁家的大少奶奶啊。”

芦花亦有些激动地上前去,“我就是杨芦花。”

“那敢情好,省得在下跑一趟了。”当即将信掏出来递给芦花。

芦花一看信封上的字迹,顿时喜不自胜,“是齐书寄来的!”当场拿着信就要拆开,都忘了给人道谢。

林寄眉莞尔,自己拿出了一些散碎银子来打发了那驿使,然后回身笑道:“信得过我么?要信得过,我帮你读……”

却不想芦花已经迫不及待地拆开了信,正神情专注地在看。

“……”她张了张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