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1 / 2)
第137章
老人叫张德顺, 认识他的人都称他“德顺爷”。五十来岁年纪,精神矍铄,看着就像是四十出头的人, 乃是安义县城里最大的食材干货行宝盛隆的十名管事之一。
他说完话就走了, 并未将年纪轻轻的、看着就像个不醒事的小姑娘似的的芦花放在眼里。
“收购……”
一个近乎疯狂的想法在芦花脑海里酝酿。
她几步追上去, “那, 那……老伯,新鲜的笋子做成干笋,费时又费力, 要好几斤鲜笋才能晒出一斤笋干来, 缩水很多,花的功夫却不少, 那你们的收购价能给到多少啊?”
张德顺看她感兴趣, 才吃过中午饭,也无事可做,便停下来, 笑眯眯同她攀谈道:“价钱自然是比鲜笋高的。除非是自己吃才舍得花这闲工夫, 不然给价低了,也没谁愿意费功夫晒干了来卖给我们啊。就目前而言,我们干笋的收购价是二十文钱一斤。如果笋干做得好, 水分少,色相好,没有发霉发黑这种,切得也齐整, 看着卖相不错的话, 那价钱还可以再往上提几文的。”
“!!!”
一斤二十文, 一百斤便是两千个铜板儿。今儿她背上要背的是一背篼干笋子, 那就是二两银子啊!
芦花只觉得心跳加速,跳得太快,要飞出胸腔似的。
她忍不住腾出手捂住砰砰的胸口,脑子里快速将帐算了好几遍。
自从钱不够用,她经常悄摸摸把帐算。
“小姑娘,你莫不是想要卖笋干?”
芦花回过神来,腆脸笑道:“伯伯,我家里有很大一片竹林。倘若您真的要收购干笋子,我可以给您弄来,只是需要点时间,不知您是否愿意等几天?”
“哦?关键是你能弄来多少?”
“至少两三百斤不成问题!”
“姑娘,莫说大话。尽管你今日同你叔叔带来的笋子数量是我见过最多的,但恐怕你把你们村子所有人家的笋子都挖完了吧?还有,我要的是干笋,不是鲜笋。新鲜竹笋晒干后缩水至少八成。你说给我弄两三百斤,那不是要挖至少上千斤的新鲜笋子?”老丈不太相信,连连摇头:“我在枫桥镇已待了有七八日了,也去了几个乡里收购,可是到现在都还没收足两百斤呢。你张口就说两三百斤,不可能,不可能。”
张德顺只当芦花同他玩笑,有点生气。
他转身即走,“算了,不同你废话了,我还有正事要忙。”
芦花跑到张德顺前头,一边退走,一边笑道:“那你肯定是去的地方不对头。”
“怎么说?”张德顺灰白的眉毛一挑。
芦花道:“距离枫桥镇近的农户很多靠贩卖蔬菜为生,土地又珍贵,有地儿的地方肯定都恨不能种上菜,不像我们村儿,多的是竹林子。而且我猜您是第一回 来这里收购笋子吧?如果是年年来经常来,没道理大家不望风而动的。”
按照对方给的收购价,尽管芦花没去打听过各类蔬菜的价格,但是相信无论干笋子还是鲜笋,利润都比种菜要高多了。可大家并没有蜂拥去挖笋种竹,定然是因没有固定的收购方,亦或是即使有人买,但是要的数量太少,像镇上的食肆,一般也就买个十来斤,能买上上白斤的,也是因为要用好多天,需求量并不大,那就没必要专门栽种竹子,靠这发家太不保险。
而芦花之所以猜测老人去的地方离镇上不远,是根据牛武的说法推测---场镇附近的村庄,鲜少种竹,浪费地,因为要种日常菜蔬这种经济作物,保险些。不像牛家村,各家各户生活用度全靠自产自销,离镇子远,没额外的追求,开支便更少了,才会种竹来驱邪消灾讨吉利。
听罢芦花的话,张德顺目绽精光,再度停下脚步来笑道:“不错,我的确是第一次来枫桥镇。东家的生意做大了,货源不太跟得上,今年便加大了收购力度。也的确如你所说,我只在附近几个村子转悠了一下。主要是人手少,我不敢跑远了,怕货多了,乡下地方不方便弄走。可结果,呵呵,是我预料失误。我主要还是在镇上等着每逢集市出动,守株待兔,以此节约功夫。目前看来,效果也不太好。”
“那就是了。”芦花有些得意,“大伯,东家专做干货生意,那您这回来,收购的量一定很多吧?”
“是啊。我之前已说过,这个月收购的货要卖一年。一年的货,你想想,那得多少啊?自然是越多越好啊,可惜就是收不着。”
“冒昧再问问您,您还要在这儿待多久?”芦花紧张地等着答案,生怕是空欢喜一场。
“大概七八日吧,再收不着,笋子已老,快要长成竹子了,口感极差,不好卖了,我再待下去也没意义。”张德顺盯着芦花道,“姑娘如果想卖我干笋子,即刻回去采挖。鲜笋从采挖到晾晒做成笋干,两三日即可,时间上是够了的。不过,我每逢集市必逛,莫说干笋,就是新鲜笋子,似你今日带来的这么大的量我也才第一回 见。倘若姑娘你真能给我整几百斤干笋来,考虑到货量大,那我愿意在枫桥镇多耽搁个三五日等着你。”
芦花欣喜若狂,当场同张德顺讲定笋干交货的日子和地点。
“姑娘,我丑话说在前头。你我第一次做生意,两厢都不熟,所以我没法预支给你定金。”
“无妨无妨,”芦花已改口称德顺爷,“我也不确定我能弄到多少斤笋干来。只要您愿意等我几日,愿意收我的笋子,给不给定金没关系的。”
“好,爽快,我最喜欢同爽快人打交道。”
“哈哈,德顺爷,我也是呢。”芦花搁下背篼,自里面挑了七八个品相上好的鲜笋,用稻草捆扎好,硬要塞给张德顺,“德顺爷,我知道生意场上有句话叫做---买卖不成情意在。尽管我们尚未做成一笔交易,但这几个笋子还请您一定拿回去尝尝鲜!我家的笋子又嫩又爽脆,鲜美可口,还有股淡淡的清甜味儿,保证您吃了第一回 还想吃第二回!”
王婆卖瓜,张口打哇哇。
张德顺没接,呵呵笑道:“不方便带啊,等我带回家,只怕已经不新鲜了啊。”
“诶,您不是住在金福客栈的吗?不需要带回家去,尽管丢给客栈厨房的伙计,给些加工费,告诉伙计按照您的要求烧给您吃。”
张德顺恍然,“这主意不错!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谢谢你啊,芦花小友,呵呵。”欣然接过来。
将张德顺送到金福客栈,芦花瞧那客栈在场镇边缘,且位于背街处。客栈开在此,估计是图清静整洁,也因此,周边大多都是住家户了,她看见有的二层小楼上有人家晾晒的衣物。
她想碰碰运气,便背着笋子挨户询问。
来到一处小院,矮小的木栅门似关未关。
芦花垫脚朝院内张望,犹豫要不要高声喊,已有人先一步喊她道:“芦花?”
却是隔壁院的人在喊她。
芦花扭头看去,竟见林寄眉笑着迎出来,不禁又惊又喜:“你住这里吗?”
“哎呀,离开牛家村后我们就一直住在这里的啊。怎么,你到现在还不知道我们住哪里吗?这么说,你今日不是专程来看我们的?”
芦花不自在地扭了扭身子,试图将背篼藏一藏,不过是徒劳。
林寄眉其实早在二楼就望见了她在挨家挨户敲门兜售,还道自己眼花,等芦花来敲隔壁院,她终于确定了是郁家的大少奶奶没错。
假做没看见她背上的大半背篼竹笋,林寄眉笑着打开木栅门拉着她进内。
躲不过,那就硬着头皮上。
芦花道:“我只知道你们住在枫桥镇上,但是不知道具体地址。今日同牛武叔来赶集,就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你们。万幸找到了,也还好没空手来。你知道吗?这段时间咱们家那片竹林子使劲儿冲笋子呐,我便挖了些带来给你们尝尝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