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节(1 / 2)

加入书签

明月见她怒火中烧,便捡了帕子,也悄悄进了屋,留谢氏一人在外边平心静气。

·

明娇哭过一场便放下了,拿着袖箭喜滋滋地满屋乱窜,屋里的帘子叫她射穿几个大洞,活像是要一下子过足瘾头,日后都没得玩一般。

那箭锋利,不像能随手把玩的物件,有的生生地钉在屋里的柱子上,明月搂着明淑看话本,看得心惊胆战,瞧她那模样又觉得好笑,“你可小心些,伤着人就不好了,舅母倒要在你身上戳个洞出来。”

明月没谢氏想得那样多,倒是挺高兴明娇没受欺负。

明娇得意极了,只哼一句,“长姐懂什么。”

没一会,天边就暗下来了,寺庙里传来一声清脆的钟声,悠长的尾音直直拉了许久。

侯府的下人便来传话了,讲再过半个时辰就要开席,请明府的人过去吃膳了。

谢氏便开始收拾几个女孩的着装打扮,边絮叨道:“我当年还同老侯夫人一齐吃过席呢,到了江南…就少回去了,京里那些人也不知如何了……这都多少年了。”

明娇白日里的事情早就忘了,好奇道:“赵家女儿瞧上了表哥?表哥若是不愿意,作甚不早些定下来呢?这可是侯爷的女儿。”

谢氏给她把腰带盘得细细的,嗤笑一声,“你表哥日后怕是要有大造化的人……唉!你管那么多作甚,你个不长心的,当年,我就是样样不如我姐姐,到了如今,你们也不给我争气……”

谢氏没接着讲,看几人衣着都得体,叹了口气,“好了,走着吧,也不晓得是甚鸿门宴。”

叫丫鬟们把门窗都闭上,谢氏带走了一半家丁,一半留守在院子里,这到底是在外边,何时都要注意一些。

两个丫鬟在前边打灯,路上还遇见了李夫人,谢氏不管心里想什么,面上还是亲亲热热的。

“真是巧了,咱一块走去。”

李夫人也一笑,两人便摇着扇子一齐走了。

长辈们走在前边,几个女孩慢悠悠坠在后边,下人们提了灯笼,隔了不远的距离跟着。

明娇同明淑在一旁推搡,明月不晓得上次的口角是如何平息的,不免竖起耳朵听两人讲话。

只听谢氏笑道:“白日里真是不好意思,我家这个素来霸道,府上姐妹都和善,一向让着她,养成了她这无法无天的性子,叫你家见笑话了。”

谢氏白日里教明娇是一回事,在外人面前自然要维护她。你家姑娘身子不好,娇贵得很,我家姑娘也是娇养大的,谁还差谁一截不成?现下就低一头,日后到你府上了,岂不是要叫你家人作践死了?

李夫人哪里听不明白,心中尴尬,不晓得李亭元总是同自己未来嫂子过不去是作甚,还只能强笑道:“元姐儿不懂事,现下说是身子不爽快,又躺着去了,侯夫人办宴她都不来,她小孩子性子,才是叫你们看笑话了。”

“她打小身子不好,偏偏脑袋极为灵活,十分会读书,比她哥哥都有文采些,我家老爷子喜欢她,家里人是说不得她一句的,尤其我又是个后来的……”

李夫人也没法子,有时自个都要受那鬼精的侄女一份气呢。

谢氏也不知信不信她,只把自个的意思传达了,接着便只讲些闲话,没一会便到了赵侯家的院子。

这院子十分大,在院中摆了几张桌椅,在院里廊下守着的丫鬟婆子们俱都齐头正脸,廊上挂着一圈灯笼,院里很是亮堂,倒是有几分过节的气息了。

来安山的人家很多,但够格同侯夫人一块吃席的就那样几家,明月打眼瞧过去,都是熟面孔。

几张大圆桌离得不远,瞧着也有几分热闹气。最中间被众星捧月的,便是赵侯夫人,这是个体态瘦削的女子,很显年轻,想来该将近四十了,却瞧着不过三十大几。

穿一件黛色刻丝百蝶织锦大袖衣,下身一件鸦青暗花梅纹百褶裙,气质高贵,笑容可亲,有几分平易近人的意思。

几个夫人上前同她攀谈,她皆笑着回应,一举一动很有风度,或许不算十分漂亮,但气质仪态足以叫人侧目,是个让人十分舒服的美人。

谢琅玉稍迟一步来的,他穿一件素色绣金广袖长袍,腰间扣着白玉带,衬得他身高腿长。身后跟着的人悄无声息留在了院子外头,自己叫人领着进了院子。

谢琅玉先去同赵侯夫人请安,见院里几乎坐满,便笑道:“好像是乘风来迟了。”

赵侯夫人道:“哪里迟了,你来的好,就要开席了。”

赵侯夫人叫人收拾桌椅,便要叫谢琅玉坐到主桌上来,谢琅玉也不推辞,从善如流地坐下了。

眼见要开席了,几桌人也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俱都各自说笑,热闹一团。

明月在这热闹中想起了家中的老夫人,重阳佳节,不晓得她此刻吃没吃上一桌重阳宴。

明娇闲不住,指着主桌上一个长相明艳的女子,悄悄道:“那就是赵侯夫人的女儿,叫赵霜商,今个的袖箭就是她给的,你瞧,谢欢就坐她边上呢。”

明月打下她的手,打眼看过去,粗略的瞧了几眼。

那赵霜商穿着桃红缎秀刻丝大袖衣,下身绣花石榴裙,相貌明艳,举止大方,时不时含笑望向身侧的谢琅玉,姿态很是动人,同赵侯夫人生得很像。

瞧着赵霜商面色发红,踌躇着低声同身侧的谢琅玉说着什么,谢琅玉的目光停在桌上,安静地听着,接着低头笑了笑,也回了句什么。

谢欢坐在谢琅玉下手,衣着素雅,嘴角噙着笑,看着二人言语,颇有几分乐见其成的意思。

明月没有多瞧,待一会,主桌便来了个小丫鬟,把明家人一齐请过去了。

一家人给侯夫人请过安,便入座,谢氏坐在赵侯夫人身边,依次是明娇,明淑,明月便坐在了谢欢身边。

见院里人几乎来齐,便叫开席了。

赵侯夫人先斟一杯茶,笑道:“我家侯爷原本该来招待的,可惜这山上风露重,他旧伤发作,叫了大夫瞧,今个就出不来了,这佛门净地,我以茶代酒,代他敬一杯,同诸位共度重阳,着实失礼了。”

赵侯夫人将茶饮尽,底下人自然是道不会,这便算是开席了。

席间伺候的下人们俱都平头正脸,身形相似,不远不近地候在一旁,规矩极好,虽不张扬却也能叫人瞧出侯府的底蕴。

这几桌都是寺庙里的素斋,做的也有几分滋味,入得了口。桌上无荤腥,也无酒水,倒是置了许多花茶。

明月在这桌上没有讲话的份,只安静地吃自个的。往年也来过安山,但是这素斋味道好俏得很,三次里有一次能吃到就不错了。

“你嫁到苏州来这么多年,倒是少见你回京城。”赵侯夫人同谢氏拉起家常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