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国师大人穿六零 第171节(1 / 2)

加入书签

叶文正刚从县里提上来还没一个月,何市长原来没期待他能说出什么好意见,不过年轻人既然有想法,就要鼓励嘛。

叶文正的意思,他们西洲市毕竟是农业大省,搞经济要搞,不过最好还是先把他们的优势发挥好。

“什么优势?”

“当然是农业!”

叶文正也是最近从族里得到启发,要想提高产量,仅仅靠人力效率还是有些低,各种农用机械必须用起来。

“你说拖拉机和抽水泵?”

“不止!”

叶文正先是给所有人介绍现在国外的机械化农业发展到什么阶段了,介绍从耕种到收获会用到哪些提高效率的机械,又和国内现在纯靠人力耕种的现状进行对比。

“据德国那边统计的数据,美国那边运用机械化最高的地方,一个农民可以养活75.8个美国人。”

农业局局长惊讶:“这么高?数据准确吗?”

国内也不是没有收割机,五六十年代就引进了收割机,不过只在东北和华北小范围使用。所以农业局长只是听说过有这个东西,却没实际见过,更不知道具体的数据。

叶文正点点头:“准确性很大。”

何市长敲桌子:“这个数据从哪里来的?”

“何市长应该知道我来自玉竹县叶家,去年夏天我们家族里有年轻人在沿海一带开机械厂,从德国那边买了相关设备,数据是从德国那边得到的。”

“他们也生产农用机械?”

“生产,生产的第一批农业机械通过了试验,今年春耕前已经送回村里用起来了。”

“好用吗?”

“非常好用。我们隔壁公社很多人都想买,但是从沿海运回来价格太贵,不划算,所以这门生意没做成。”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他们立刻明白了叶文正的意思。

“你是想引进这个机械厂?”

“可以试试。”

何市长摆摆手,叫叶文正坐下:“你说的这是个路子,咱们后面再详谈。”

在何市长看来,既然有国营厂已经能做收割机了,他们请东北那边机械厂过来建厂也可以,不一定要用私营企业。

叶文正坐下后,其他几个领导分别提了几条建议,比如说扶持市里效益好的企业,给他们相关政策帮扶;比如市里出资再办几个国营厂,既能增加就业留住人,又能增加税收。

何市长没说行,也没说不行,转头问叶文正:“你看看什么时候有空,咱们一起去叶家村考察一下。”

叶文正连忙道:“我要打电话回去问问,没问题的话,明天就可以去。”

“那你赶紧确定一下,我们早点去考察,行的话咱们再商量后面怎么办。”

叶伟接到电话后,立刻说:“叫他们来,咱们还有一块儿地的小麦没收完,等他们来了我们再收。”

挂掉电话后,叶文正立刻去何市长办公室,何市长叫秘书和叶文正商量明天考察的具体时间安排。

行程商量好后,何市长的秘书联系上午开会的那几位主要领导,又联系报社,明天一早坐车去叶渠公社。

所有事情都确定好后,叶文正给欧直人打了个电话,叫他晚上如果不忙就回叶渠公社等着,明天和叶伟一起接待市里的考察团。

欧直人连忙问他是怎么打算的?

隔着电话叶文正没有说的很清楚,他只笑了笑道:“这事儿弄得好,就是双赢。”

市里有农用机械厂,但是能生产什么?拖拉机?水泵?这些根本不能满足种地需求,这就是叶朵朵他们的机会。

叶朵朵他们搞出了好用的农用机械,因为运输和成本不能做成生意,太亏了,叶文正觉得可以推他们一把。

他们在沿海的机械厂完全可以搞高技术含量的其他机械设备,在西洲市这样的农业大省,就可以对应着搞农用机械,这叫市场对口。

而且,等西洲市的农业真正搞起来,农民交完农业税还能剩下不少粮食,叶秋他们的食品厂也可以在西洲市建起来,通过西洲市的铁路运向全国。

这都是叶文正的后续设想,现在主要看何市长愿不愿意引进他们叶家的机械厂。

毕竟,市里还有个国营的农用机械厂,何市长会不会偏帮国营厂还两说。

欧直人和叶文正共事十多年,叶文正的想法他虽然不能全部猜到,也能猜到一部分。晚上下班后,他坐车回叶家村。

欧直人连家都没回,直接就去叶伟家。

两人关在屋里商量了半个小时,叶伟去公社打电话摇人。

“喂,新庄公社吗?我,叶伟。明天市里领导要来我们公社考察收割机的使用情况。”

“谁来?市长带队来啊!”

“我听到的内部消息说,如果市里领导考察通过就会引进机械厂,到时候在市里建厂,你们买这些耕种机、收割机不就容易了么。”

“什么,你们大队的小麦才收割了三分之一?啧啧,人力哪里比得上机器哦。”

”我给你们支个招,明天市里考察队过来,你跟其他大队的书记都跟市长说说,说不定等机械厂建起来了,还能给你们点优惠政策。”

“收割小麦你们是赶不上了,秋天收割水稻的时候你们说不定能用上收割机。”

“就这么个事儿,你知道就行了,来不来看你自己。”

挂掉电话后,叶伟又给几个关系好的公社书记打电话,同样一套说辞,大家都答应要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