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极限警戒 第1245节(1 / 2)

加入书签

沈约沉吟道,“真相就是——有幕后之人不想方腊和你见面,这才用一个假的沈约找你到了延福殿,随即蛊惑太子逼宫,将你们留在此间。而幕后之人杀了高小山,伪造出你和方腊谈不拢的场面,希望我带来的明教众人,再闹一波。”

韩世忠早看到邵青云等人,一直奇怪沈约带来这些女人是怎么回事,听到明教两字,微有震颤,随即再望邵青云,失声道,“红火青云,你是……邵青云,你不是……”

“死了吗”三字梗在喉间,韩世忠满是不可思议的表情,在平明教叛乱的时候,韩世忠身先士卒,对的都是明教的精锐力量,和邵青云曾有过照面。

邵青云淡然道,“邵青云的确死了,如今死而复生,得沈先生指点,如今想通了很多事情。”

韩世忠暗自诧异,暗想明教朝廷仇怨太久,可听邵青云的意思,竟有意化解吗?

赵佶沉声道,“那幕后之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聂山听闻,内心颤动。

那一刻,他听到的不是软弱相询,而是暗有定论的询问。

赵佶变化极大。

真正的明君岂不是自己就能看清楚方向、纵览大局?

沈约看向赵佶,半晌才道,“听过事实后,我想你……心中,已有定论?”

他不再称圣上,只以“你”字代称,自有深意。

众人听闻,倒多数感觉沈约和赵佶有了隔阂。

赵佶却是未有丝毫恼怒,缓缓道,“我只能想到有关于我的事情。”

“说来听听。”沈约满是鼓励道。

赵佶微微吸气道,“对方有人冒充沈先生,诱骗我前来,却随即消失不见,有……太子随即过来以清君侧为名,说要将沈先生严惩……”

聂山立即意识到——这是针对沈约的一场攻击。

邵青云同时想到这点,向沈约望去,见到他没有丝毫波动的表情,心中暗想——都说清者自清,可真如沈约做到这种惊涛骇浪中仍旧风淡云清的实在世间罕见。

“我本来有诸多不明。”

赵佶对沈约也改了自称,缓缓道,“我那时怀疑李斌说谎……”

李斌打个冷颤。

赵佶随即道,“我也痛恨逆子忤逆之行。”看向沈约,赵佶缓声道,“我也曾怀疑过沈先生有什么打算……”

沈约笑笑,“人之杂念,须臾千转,有念头不是过错。”

赵佶沉默片刻,沉声道,“被念头带偏本心才是大错特错?”

沈约终有欣慰的笑容,喃喃道,“很好。”

赵佶居然也露出丝微笑,“我到现在才明白先生的用心良苦,也看清楚幕后之人是想动摇我的信念,再将我拖入永劫城那种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是赵佶一直害怕的事情,但说出这些后,他内心居然不怕了。

沈约凝声道,“心若清明,无处不佛土,心若愚痴,处处皆牢笼。”

赵佶闻言,脸上居然似有光芒绽放。

众人望见,无不惊诧,哪怕沈约望见,亦是略有惊奇。

沈约知道赵佶只是痴、却未见得是坏,这还是有本质的不同。

贪嗔痴虽均为六道中的下三道,痴对应的是畜生道,贪是饿鬼道的标签,而嗔却和地狱道密切相关。

虽然三者皆毒,对世人影响很大,可若要比较,痴比贪的境况要好些,而嗔为下三道中最难以化解的轮转。

一入嗔之地狱,累劫难以解脱。

当听到水轻梦提及无间地狱之名的时候,沈约其实就想到——这是形容一个极度愤怒的世界,在这种地方,愤怒永无化解的可能。

永劫城的迷宫不就是这样?

沈约早就看清楚本质,释迦也早就告诉世人化解三毒的方法——戒定慧!

去贪用戒,去痴因慧。

而真正化解嗔的无上妙法,就是定!

嗔怒带不动如定海神针般的沈约,就在被沈约悄然化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世人多知道这个道理,可又有多少世人明了——一个无间地狱、满是嗔怒怨恨的所在,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沈约早就出手,他一直在破解无间地狱的形成。

圣人之治,斩病未萌!

他以无上定力化解诸多怨毒,这是修行的真谛,也是他为之奉行的方法,他影响赵佶,但不控制赵佶,如今赵佶对于儿子赵桓的反叛虽然头疼,但赵佶已能控制住怒气,这就是个好现象。

不但如此,赵佶未忘前因,还一直在苦思永劫城轮回的问题,甚至明白永劫城形成的原因,这非有大智慧不能想到。

“多谢沈先生指点。”赵佶脸上阴沉尽去,望向李斌道,“我错怪了你,还请见谅。”

李斌吓的差点挖个坑将自己埋了,“圣上何出此言?小人绝不会对圣上有半句埋怨!”

赵佶轻轻一叹,“幕后之人的用意,就是让我等互相猜忌,甚至希望我动摇对沈先生的信任。我若动摇,沈先生还是沈先生,但我却不再是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