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春枝不驻[双重生] 第4节(2 / 2)

加入书签

命运曲折曾经遭受苦难的高贵皇子,惹了小姑娘们的叹息。

“明泽堂应该也会要人吧?”

说到这个姑娘们就不太热络了,有人怯生生地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可是守孝——得三年吧?”

被困在明泽堂那样荒僻的地方三年,还得忍受清苦无趣的生活,连个说话的都难找,这样的日子光是想一想就令人窒息。

有人提出另一种可能,“那毕竟是大皇子啊,等熬过这三年的话……”

“事情哪里这么简单。”说话的人欲说还休,似乎是忍不住秘密,就等着别人来撺掇一下。

女孩子们果然围过去求她。

“……好吧好吧,但我只告诉咱们一个屋的,你们可不准告诉别人。”她说,“是一个同乡的宫女姐姐悄悄告诉我的,陛下不喜欢大皇子,他其实根本是被陛下关进明泽堂反省的,对外头说的好听罢了,而且他可不是个好脾气的。”

门外的谢峦枝有些意外,没想到这宫人的消息竟然有那么几分准。

她上辈子也是后来成为朱炯的亲信后才探听到这一段人人称颂的孝子之举背后掩藏的蹊跷。

其实她一直很疑惑,父子久别重逢,到底因为什么皇帝要对自己的亲儿子如此心狠。

第6章 落定

终于到了宣布的这一天,所有小宫女们都穿戴整齐在院子里一排排整齐站好。

方嬷嬷在上首,一个个念著名字和接下来的命运。

院子里很安静肃穆,随着一个个名字被叫到,女孩子们脸上露出或欣喜或悲伤的神情,但谁都不敢出声,那把大戒尺就在上头摆着呢。

冼青娘被派往了今年刚刚进宫的婉贵人的宫中,她先是有一点点失望而后又如释重负,她看向谢峦枝,谢峦枝还在等待,面上的神情一如既往让她看不透。

“阿峦——”方嬷嬷的声音微微一顿,目光在人群中捕捉到了她在找的影子。

“明泽堂。”

大家都以为自己听错了,随着方嬷嬷的声音继续念着,众人逐渐回神。

最优秀最得贵妃娘娘赏识的谢峦枝,居然去了明泽堂?

谢峦枝低垂着头,嘴角紧抿,做出拚命忍耐的样子。

她能感觉到周围落在她身上同情的目光,还有那个别的讥讽和幸灾乐祸。

她的猜测没有错,成贵妃想找的就是她现在这样的人,这一步,她算是成功了。

而最后被贵妃娘娘挑中的人既不是谢峦枝也不是青娘,是另一个不那么出挑但很沉稳的女孩子。

待宣读结束众人散场时,方嬷嬷单独喊住了谢峦枝。

方嬷嬷以一种亲切的姿态怜爱地看着她,“可怜的孩子,你很难过吧。”

谢峦枝说:“阿峦不敢。”

“你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我懂你的感觉。”方嬷嬷说,“我当了你们三个月老师,我很清楚你在这一批女孩子里面是最优秀最能干的那个,本来也是最有前途的,贵妃娘娘很喜欢你,觉得你聪明又机灵,正是她想要的助力,原本一早就说了,要把你要到她那边去亲自调教。”

谢峦枝配合地问:“那为什么——?”

“哎,还不是大皇子那里他——”方嬷嬷意味深长地叹息了一声,留给她无限遐想的空间。

她又道:“算了,事已至此,说这些也没用了,我只是想告诉你不是嬷嬷不想帮你也不是娘娘不看好你,而是时运不济,或许有人天生就是相克吧。”

她摇摇头,神色慈爱地拍了拍谢峦枝的肩头,“日后照顾好自己,有机会还是得为自己考虑一下。”

谢峦枝狠狠掐了自己一把,逼出眼角晶莹的泪珠,“谢谢嬷嬷,若有机会……也请嬷嬷代我向贵妃娘娘谢恩。”

......

明泽堂地处偏僻,原本又是用作佛堂,整体风格和皇宫其它地方比较起来更加简朴一些。

送她过来的嬷嬷告诫她:“大殿下在为先皇后守孝,需要清净,陛下已经下旨禁止闲杂人等随意出入这里,之后你要老实些,另外红色一律不准上身,红头绳都不许用,犯忌讳,明白么?”

“我......明白的。”谢峦枝低声说。

这嬷嬷原本就是被特意安排来的,见谢峦枝情绪低落,越发和蔼可亲,似乎对她无比怜惜,“你也是个可怜见的,连我都听说了,你是最出挑的,原本贵妃娘娘那里大好的前程,却要来这里守冷灶,那些不如你的倒一个个穿金戴银吃香喝辣去了。”

“怪我运气不好。”

“哪能怪你,倘若大殿下迟几个月回来,你也不必受这一遭了。”

这嬷嬷又道,“我看着你就想起我当年,也是和你一般大,也是同样的时运不济,看着你我就不忍心,所以嬷嬷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大殿下身边不是能长久的。”

“他还是世子的时候身边原本有个老嬷嬷,算是乳母吧,是小时候一把屎一把尿照顾他长大的。”

“后来他和先皇后出事了,身边伺候的人也散掉了,这老嬷嬷被分到了贵妃娘娘那里,听说他回来,老嬷嬷思念旧主,立刻求了贵妃娘娘的允许要回他身边继续伺候他。”

“没想到啊满腔忠诚用错了地方,直接被他赶了出来,连见都没有见一面,还被他身边的太监羞辱了一顿,伤心得直接在门口就要撞墙了,还好被拦住了。”

“你说,对照顾自己的老人都不念旧情,咱们其他人又能指望什么?”

她的手摸上了谢峦枝的头发轻轻拂动,就像一个平常不过的长辈。

“在这宫中生存,咱们做奴婢的得为自己打算,多想一想如何做才是对自己好,有机会的时候就及时抓住,不然吃苦受罪孤苦无依的还是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